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29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回热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一端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端口与进口相连,第四端口与第三冷媒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第一端口和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端口相连,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媒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室内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与第二端口之间。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经室外换热器的高温冷媒与经室内换热器的低温冷媒均可以在两个冷媒流道内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媒在高压侧过冷、低压侧过热的目的,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空调器的换热效果。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社会对温室效应的日益重视,需要寻找ODP为零、GWP较小的冷媒,而R290冷媒是目前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冷媒热力性能较优的环保冷媒。相关技术中,由于R290冷媒本身具有可燃性,当R290冷媒发生泄漏且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存在被点燃或爆炸的风险,因此国际安全标准规定了不同房间容积内所装空调容许的制冷剂最大充注量。然而,由于R290冷媒的充注量的限制,使得空调的换热能力受到制约,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进口和出口;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与所述出口相连,当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媒口相连;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冷媒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0005]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回热器,且回热器内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冷媒流道,与传统的空调器相比,经室外换热器的高温冷媒与经室内换热器的低温冷媒均可以在回热器的两个冷媒流道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在高压侧过冷、低压侧过热的目的,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冷媒流道彼此接触。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口邻近所述第三端口设置,所述第二端口邻近所述第四端口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适于将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一端口。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适于将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二端口。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关闭,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关闭,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为R290冷媒。
[00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回热器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0:空调器;
[0021]1:压缩机;11:进口;12:出口;2:冷媒控制装置;
[0022]21:第一冷媒口;22:第二冷媒口;23:第三冷媒口;
[0023]24:第四冷媒口;3:室外换热器;4:回热器;
[0024]41:第一端口;42:第二端口;43:第三端口;
[0025]44:第四端口;5:第一节流装置;6:室内换热器;
[0026]7:第二节流装置;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0028]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冷媒控制装置2、室外换热器3、回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装置7。
[0029]具体而言,压缩机1具有进口11和出口12,冷媒控制装置2包括第一冷媒口21、第二冷媒口22、第三冷媒口23和第四冷媒口24,第一冷媒口21与出口12相连,当第一冷媒口21和第三冷媒口23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冷媒口22和第四冷媒口24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第一冷媒口21和第三冷媒口23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冷媒口22和第四冷媒口24中的另一个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一端与第四冷媒口24相连。回热器4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43
和第四端口44,第一端口41与室外换热器3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端口43与进口11相连,第四端口44与第三冷媒口23相连。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在第一端口41和室外换热器3的上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6的一端与第二端口42相连,室内换热器6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媒口22相连,第二节流装置7连接在室内换热器6的上述一端与第二端口42之间。
[0030]结合图1,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做旋转运动以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的出口12排出,并经过冷媒控制装置2的第一冷媒口21和第四冷媒口24流向室外换热器3,且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形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一端口41流向回热器4,其中,第一节流装置5为全导通状态,此时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在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与从回热器4的第四端口44流入回热器4的第二冷媒流道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可以进一步得到冷却以成为过冷的液态冷媒,过冷的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二端口42流出并经第二节流装置7流向室内换热器6,过冷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后形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进口和出口;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与所述出口相连,当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媒口相连;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冷媒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俊邓安哲陈军宇石滋基吕根贵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