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15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一侧连接安装架,固定架远离安装架一侧底部设有两个耕地块,每个耕地块与固定架间均设有升降组件,固定架内侧壁设有种植装置,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箱,种植箱侧壁连接固定架内侧壁,种植箱底部贯通连接导苗管,种植箱内设有种植组件,种植箱一侧设有上苗装置,上苗装置包括L形底板,L形底板两侧均连接固定架内侧壁,L形底板侧壁一侧铰接放置板一端,放置板上设有多个卡台,放置板与L形底板间设有翻转组件,L形底板侧壁另一侧连接上苗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调节种植深度的,便于幼苗逐个定位种植的,工作效率高的栽种设备。工作效率高的栽种设备。工作效率高的栽种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农用机械的
,具体为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可以对金银花幼苗进行快速高效的种植。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810386423.X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幼苗快速种植设备可知,该产品包括机架和椭圆形的轨道,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轨道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端,机架上固定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滚轴,滚轴上设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第一单向轴承,一个第一单向轴承上设有与转轴连接的第一传送带,另一个第一单向轴承上固定有主齿轮;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与滚轴平行的第一转杆,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杆垂直的第二转杆,第一转杆上设有从齿轮,第一转杆上设有主锥齿轮,第二转杆上设有从锥齿轮;轨道内侧固定有内齿牙圈,第二转杆上设有半齿轮。该产品种植效率高。
[0004]上述专利中的产品操作简单且种植效率高,但不便于幼苗的逐个种植,且无法对种植深度进行调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调节种植深度的,便于幼苗逐个定位种植的,工作效率高的栽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连接安装架,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安装架一侧底部设有两个耕地块,每个所述耕地块与所述固定架间均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固定架内侧壁设有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种植箱,所述种植箱侧壁连接固定架内侧壁,所述种植箱底部贯通连接导苗管,所述种植箱内设有种植组件,所述种植箱一侧设有上苗装置,所述上苗装置包括L形底板,所述L形底板两侧均连接固定架内侧壁,所述L形底板侧壁一侧铰接放置板一端,所述放置板上设有多个卡台,所述放置板与所述L形底板间设有翻转组件,所述L形底板侧壁另一侧连接上苗架。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固定架底部,所述第一套管内壁套接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底部连接耕地块,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固定架间设有调节组件。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升降组件便于调节耕地块的耕地深度。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连接固定架并延伸至固定架下部贯穿第一套管后转动连接第二套管。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杆便于进行长度调节。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内壁设有防转凸台,所述第二套管外壁设有防转凹槽。在本
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防转凸台与防转凹槽配合可防止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间相对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导苗管侧壁设有锥形凸台,所述导苗管远离所述锥形凸台一侧侧壁底部设有两个延伸台。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锥形凸台便于导苗管破开土壤移动,通过延伸台便于在土壤内形成种植槽,便于幼苗的种植。
[0012]优选的,所述种植组件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底部贯通连接四个导管,所述转动盘底部连接电机输出端,所述电机固定在种植箱内壁底部。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种植组件便于将幼苗不断移入导苗管。
[0013]优选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气压缸以及环形架,所述环形架连接放置板底部,所述气压缸底部固定在L形底板上,所述气压缸输出端连接传动杆,所述传动杆滑动连接环形架内壁。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翻转组件为放置板的翻转提供驱动力,放置板翻转后便于幼苗移入上苗架。
[0014]优选的,所述上苗架包括接苗台,所述接苗台连接L形底板侧壁,所述接苗台内壁底部为斜面,所述接苗台斜面最低处连接上苗管。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苗架便于将幼苗竖直导入种植组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中通过升降组件便于调节耕地块的高度便于对种植深度进行调节,升降组件中通过调节杆便于进行长度调节,通过防转凸台与防转凹槽配合可防止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间相对转动,通过上苗装置便于将幼苗竖直传输至中种植装置,上苗装置中通过翻转组件为放置板的翻转提供驱动力,放置板翻转后便于幼苗移入上苗架,放置板上设有不同高度的卡台便于幼苗分批进入上苗管,通过上苗架便于将幼苗竖直导入种植组件,通过种植装置便于对幼苗进行定位种植,种植装置中通过种植组件便于将幼苗不断移入导苗管,导苗管通过其锥形凸台便于破开土壤移动,通过延伸台便于在土壤内形成种植槽,便于幼苗的种植。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轴侧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种植装置结构轴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上苗装置结构侧视图。
[0022]图中:1、装置主体;11、固定架;12、安装架;13、耕地块;14、升降组件;141、第一套管;1411、防转凸台;142、第二套管;1421、防转凹槽;143、调节组件;1431、调节杆;2、种植装置;21、种植箱;22、导苗管;221、锥形凸台;222、延伸台;23、种植组件;231、转动盘;232、导管;233、电机;3、上苗装置;31、L形底板;32、放置板;321、卡台;33、翻转组件;331、气压缸;332、环形架;333、传动杆;34、上苗架;341、接苗台;342、上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一侧连接安装架12,所述固定架11远离所述安装架12一侧底部设有两个耕地块13,每个所述耕地块13与所述固定架11间均设有升降组件14,所述升降组件14包括第一套管141,所述第一套管141固定在固定架11底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一侧连接安装架(12),所述固定架(11)远离所述安装架(12)一侧底部设有两个耕地块(13),每个所述耕地块(13)与所述固定架(11)间均设有升降组件(14),所述固定架(11)内侧壁设有种植装置(2),所述种植装置(2)包括种植箱(21),所述种植箱(21)侧壁连接固定架(11)内侧壁,所述种植箱(21)底部贯通连接导苗管(22),所述种植箱(21)内设有种植组件(23),所述种植箱(21)一侧设有上苗装置(3),所述上苗装置(3)包括L形底板(31),所述L形底板(31)两侧均连接固定架(11)内侧壁,所述L形底板(31)侧壁一侧铰接放置板(32)一端,所述放置板(32)上设有多个卡台(321),所述放置板(32)与所述L形底板(31)间设有翻转组件(33),所述L形底板(31)侧壁另一侧连接上苗架(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14)包括第一套管(141),所述第一套管(141)固定在固定架(11)底部,所述第一套管(141)内壁套接第二套管(142),所述第二套管(142)底部连接耕地块(13),所述第二套管(142)与所述固定架(11)间设有调节组件(1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砂地金银花幼苗栽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43)包括调节杆(1431),所述调节杆(14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武王玮聂永鹏王兴波张瑞玉孙学燕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卫市阳光沐场农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