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11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冷凝装置与集水桶,所述冷凝装置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组连接,所述冷凝装置另一端与集水桶一体式连接,所述集水桶与冷凝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桶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mm,所述集水桶底部设有出水口,能够实现冷凝水沿着集水桶的内壁流入,且保证冷凝水在流下的过程中溶解在冷凝水中的气泡破裂析出气体,气体能够从集水桶的内部排除再次回到冷凝装置中,保证集水桶中的压力始终与冷凝装置相同,实现冷凝水能持续的流入集水桶并通过出水口排除,达到了工作的连续性,且返回冷凝装置的气体与工艺气主流气体聚集,去往下一级压缩机或去向工艺系统,减少了部分气体损失,提高了压缩效率。高了压缩效率。高了压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就是把一个大气压的空气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输出来满足用户需求的空气的设备,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冶金,电子电力,医药,包装,化工,食品,采矿,纺织,交通等众多领域,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气体杂质组成,经空气压缩机压缩后,空气的压力和温度都得到了提高,在部分应用领域中,高温的空气是不允许的,还需要将空气经冷凝装置换热降温,降温后空气中的水蒸汽就部分凝结为液态水,析出的这部分液态水后续的继续压缩或者进入下一工序中都是不允许存在的,是无用且有害的部分,为了保证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安全运行,要及时排除这些无用且有害的液态水。
[0003]目前,排除液态水常采用在冷凝装置1底部经过管路21连接集水器2,如图3所示,将冷凝装置1中的液态水聚集在集水器2中,再通过在集水器2出口上设置管路22与阀门控制液态水从集水器2中排出,但是因冷凝装置1底部的液态水中会含有大量的空气,在管路21中的震动和汽蚀都比较大,液态水与空气的混合介质进入集水器2后,体积膨胀,溶解于水中的气泡破裂释放气体与液态水分离,气体积聚在集水器2上方无法排出,液态水积聚在下方,当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占据的体积大于从集水器2顶部到电磁阀5的高度,当集水器2中的压力等于冷凝装置1压力时,冷凝装置底部液体不能再进入集水器2中,集水器2也不能再排出液态水,因此该装置不能持续的实现排出液态水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冷凝装置与集水桶,所述冷凝装置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组连接,所述冷凝装置另一端与集水桶一体式连接,所述集水桶与冷凝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桶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mm,所述集水桶底部设有出水口。
[0007]所述集水桶桶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低液位刻线与高液位刻线,所述低液位刻线与高液位刻线之间的容积大于冷凝装置的30分钟最大排水量,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第一阀门。
[0008]所述第一阀门为电磁阀。
[0009]所述第一水管还设有第二阀门。
[0010]所述第二阀门为手阀。
[0011]所述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还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一端与所述出
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2]所述第三阀门为手阀。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4](Ⅰ)本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通过设置集水桶与冷凝装置一体式连接,其中,冷凝装置将空气压缩机组中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降温,降温后空气中水蒸汽部分析出变为冷凝水流入集水桶中,通过设置集水桶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 mm,能够实现冷凝水沿着集水桶的内壁流入,且保证冷凝水在流下的过程中溶解在冷凝水中的气泡破裂析出气体,气体能够从集水桶的内部排除再次回到冷凝装置中,保证集水桶中的压力始终与冷凝装置相同,实现冷凝水能持续的流入集水桶并通过出水口排除,达到了工作的连续性,且返回冷凝装置的气体与工艺气主流气体聚集,去往下一级压缩机或去向工艺系统,减少了部分气体损失,提高了压缩效率,降低了压缩功耗,本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结构简洁,持续排出冷凝水,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冷凝装置与集水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7]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19]1‑
冷凝装置,2

集水桶,3

排水装置,4

第一水管,5

第一阀门,6

第二阀门,7

第二水管,8

第三阀门,201

出水口,202

低液位刻线,203

高液位刻线。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本文中所提及到的方向性术语,如“径向”、“竖直”等均与说明书附图中纸面上的具体方向或附图中所示空间的相应方向一致。
[0023]实施例:
[0024]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冷凝装置与集水桶,所述冷凝装置1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组连接,所述冷凝装置另一端与集水桶一体式连接,所述集水桶2与冷凝装置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桶2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 mm,所述集水桶2底部设有出水口201。
[0025]本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通过设置集水桶与冷凝装置一体式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冷凝装置由冷却器和分离器组成,用于将空气压缩机组中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降温,降温后空气中水蒸汽部分析出变为冷凝水流入集水桶中,通过设置集水桶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 mm,能够实现冷凝水沿着集水桶的内壁流入,且保证冷凝水在流下的过程中溶解在冷凝水中的气泡破裂析出气体,气体能够从集水桶的内部排出再次回到冷凝装置中,保证集水桶中的压力始终与冷凝装置相同,保证冷凝水能持续的流入集水桶并通过出水口排除,实现了工作的连续性,且返回冷凝装置的气体与工艺气主流气体聚
集,去往下一级压缩机或去向工艺系统,减少了部分气体损失,提高了压缩效率,降低了压缩功耗,本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结构简洁,持续排出冷凝水,工作效率高。
[002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水桶2桶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所述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之间的容积大于冷凝装置1的30分钟排水量,所述出水口201处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3,所述第一水管4上设置第一阀门5。
[0027]其中,通过设置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当流入集水桶2中的冷凝水到达高液位刻线203时,控制第一阀门5打开,冷凝水从第一水管4排出至排水装置3中,防止冷凝水高于高液位刻线203后在流入集水桶的路程减小,气体析出效果不佳,通过设置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之间的容积大于冷凝装置1的30分钟排水量,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阀门5的操控,且保证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冷凝装置与集水桶,所述冷凝装置(1)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另一端与集水桶一体式连接,所述集水桶(2)与冷凝装置(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集水桶(2)的径向长度不小于DN50mm,所述集水桶(2)底部设有出水口(2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组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2)桶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所述低液位刻线(202)与高液位刻线(203)之间的容积大于冷凝装置(1)的30分钟最大排水量,所述出水口(201)处连接有第一水管(4),所述第一水管(4)另一端连接排水装置(3),所述第一水管(4)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爽陈余平邓建平周根标孙鸿声孟继军孙菲屈迪刘侃李震侯佑松朱安安白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