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通道切换机构以及影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81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置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包含有媒体托盘、导引件及弹性件,壳体内形成有入口通道、第一出口通道及第二出口通道,媒体托盘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导引件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弹性件抵接导引件及壳体,当媒体托盘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导引件可以在弹性件和媒体托盘的配合作用下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以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一出口通道或第二出口通道。入第一出口通道或第二出口通道。入第一出口通道或第二出口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媒体通道切换机构以及影像形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设置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以及其相关的影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选择性地导引不同媒体进入不同出口通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以及其相关的影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影像形成装置(例如扫描仪、打印机)广泛地应用在家庭或者办公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为了撷取不同类型的待扫描媒体(例如纸张或卡片)的影像或将影像形成于不同类型的待打印媒体(例如纸张或卡片)上,影像形成装置内通常设置有多个通道以及切换机构,用户可根据待扫描媒体或待打印媒体的类型操作切换机构,以使待扫描媒体或待打印媒体可进入正确的通道,从而避免待扫描媒体或待打印媒体因进入错误的通道而卡在影像形成装置内,但是现有切换机构的结构复杂且操作不易,所以仍有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以及其相关的影像形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壳体内形成有入口通道、第一出口通道以及第二出口通道,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包含有媒体托盘、导引件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媒体托盘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导引件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切换,至少一个弹性件抵接导引件,当媒体托盘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媒体托盘不接触导引件,以使导引件被至少一个弹性件带动而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三位置枢转至第四位置,当导引件位于第四位置时,导引件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二出口通道,当媒体托盘相对于壳体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媒体托盘抵接于导引件且带动导引件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四位置枢转至第三位置并压缩至少一个弹性件,当导引件位于第三位置时,导引件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一出口通道。
[0005]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抵接部以及至少一个枢轴部,至少一个抵接部用以抵接导引件,至少一个枢轴部枢接于壳体。
[0006]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至少一个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07]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卡合部,至少一个卡合部在媒体托盘枢转至第一位置时与形成于壳体上的至少一个配合部互相卡合。
[0008]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导引件包含有至少一个止挡部,至少一个止挡部在导引件位于第四位置时,抵接于壳体。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影像形成装置,其包含有壳体以及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壳体内形成有入口通道、第一出口通道以及第二出口通道,媒体通道切
换机构设置于壳体且用来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一出口通道或进入第二出口通道,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包含有媒体托盘、导引件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媒体托盘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导引件枢接于壳体且可以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切换,至少一个弹性件抵接导引件,当媒体托盘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媒体托盘不接触导引件,以使导引件被至少一个弹性件带动而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三位置枢转至第四位置,当导引件位于第四位置时,导引件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二出口通道,当媒体托盘相对于壳体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媒体托盘抵接于导引件且带动导引件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四位置枢转至第三位置并压缩至少一个弹性件,当导引件位于第三位置时,导引件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一出口通道。
[0010]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抵接部以及至少一个枢轴部,至少一个抵接部用以抵接导引件,至少一个枢轴部枢接于壳体。
[0011]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至少一个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0012]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卡合部,壳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配合部,至少一个卡合部在媒体托盘枢转至第一位置时与至少一个配合部互相卡合。
[0013]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导引件包含有至少一个止挡部,在导引件位于第四位置时,抵接于壳体。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利用媒体托盘与弹性件,以使导引件于媒体托盘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可以在弹性件和媒体托盘的配合作用下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以导引媒体由入口通道进入第一出口通道或第二出口通道,因此本技术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优势。
[0015]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18]图2与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组件爆炸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在第二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状态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在第二状态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壳体以及位于第一位置的媒体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壳体以及位于第二位置的媒体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
[0026]1:影像形成装置;
[0027]11:壳体;
[0028]111:入口信号;
[0029]112:第一出口信道;
[0030]113:第二出口信道;
[0031]1131:出口端;
[0032]114:配合部;
[0033]12:媒体信道切换机构;
[0034]121:媒体托盘;
[0035]1211:枢轴部;
[0036]1212:抵接部;
[0037]1213:卡合部;
[0038]122:导引件;
[0039]1221:导引枢轴部;
[0040]1222:第一导引抵接部;
[0041]1223:第二导引抵接部;
[0042]1224:止挡部;
[0043]123:弹性件;
[0044]P1:第一枢转方向;
[0045]P2:第二枢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入口通道、第一出口通道以及第二出口通道,所述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包含有:媒体托盘,其枢接于所述壳体且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导引件,其枢接于所述壳体且可以在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枢转切换;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其抵接所述导引件;其中当所述媒体托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枢转方向由所述第一位置枢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媒体托盘不接触所述导引件,以使所述导引件被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带动而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由所述第三位置枢转至所述第四位置,当所述导引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导引件导引媒体由所述入口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出口通道,当所述媒体托盘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由所述第二位置枢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媒体托盘抵接于所述导引件且带动所述导引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二枢转方向由所述第四位置枢转至所述第三位置并压缩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当所述导引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导引件导引所述媒体由所述入口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出口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抵接部以及至少一个枢轴部,所述至少一个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导引件,所述至少一个枢轴部枢接于所述壳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为压缩弹簧。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媒体托盘包含有至少一个卡合部,所述至少一个卡合部在所述媒体托盘枢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配合部互相卡合。5.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媒体通道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引件包含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在所述导引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抵接于所述壳体。6.一种影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入口通道、第一出口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玮伦张旻皓
申请(专利权)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