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启动液流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液流电池系统运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启动液流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非可再生能源的急剧短缺,并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因此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目前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因此,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套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模式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也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0003]储能技术包括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然而各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宜的应用领域,适合大规模储能的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综合考虑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好、系统能量效率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材料均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生命周期内性价比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启动液流电池系统,包括电池、正极泵(3)、负极泵(4)、正极储液罐(1)、负极储液罐(2)、管路、PCS(6)、BMS(7),其中,PCS(6)与液流电池系统相连接形成功率流,BMS(7)与液流电池系统相连接形成通讯拓扑,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储液罐(1)的下方设有正极电解液出口,与电池的正极进口通过正极进入管路(15)相连通;所述正极储液罐(1)的上方设有正极电解液进口,与电池的正极出口通过正极回液管路(16)相连通;所述正极储液罐(1)内的液位高度处于电解液出口和进口之间;所述电池的正极进、出口均位于正极储液罐(1)的液位高度以下;所述负极储液罐(2)的下方设有负极电解液出口,与电池的负极进口通过负极进入管路(17)相连通;所述负极储液罐(2)的上方设有负极电解液进口,与电池的负极出口通过负极回液管路(18)相连通;所述负极储液罐(2)内的液位高度处于电解液出口和进口之间;所述电池的负极进、出口均位于负极储液罐(2)的液位高度以下;所述液流电池系统还包括正极溢流储罐(9)和负极溢流储罐(10);所述正极溢流储罐(9)位于正极储液罐(1)的液位高度以下;正极溢流储罐(9)一端与电池正极出口或电池正极回液管路(16)相连接,靠近正极溢流储罐(9)的连接处设置有正极溢流储罐入口阀门(11);正极溢流储罐(9)另一端与正极储液罐(1)相连接或与正极进入管路(15)相连接,靠近正极溢流储罐(9)的连接处设置有正极溢流储罐出口阀门(12);所述负极溢流储罐(10)位于负极储液罐(2)的液位高度以下;负极溢流储罐(10)一端与电池负极出口或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丁秦,李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