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65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4
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包括电磁铁机构和永磁铁机构,电磁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电磁铁铁芯、以及绕线骨架,第一固定件设有开口的安装腔,安装腔内灌注环氧树脂,电磁铁铁芯设于安装腔内,绕线骨架饶有带电源线的线圈,绕线骨架设于电磁铁铁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第一固定件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电磁铁机构的第一固定结构,永磁铁机构包括第二固定件、以及永磁铁铁芯,第二固定件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永磁铁铁芯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件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永磁铁机构的第三固定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由电能、磁能向动能的反复持续转化,能够产生节能效果,并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工作时噪音低。噪音低。噪音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盘式电磁铁通常是通电产生磁场吸附导磁物件,断电后磁场消失被吸物件则释放掉,也可以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电磁铁中间铁芯的磁极,缺点不能更好的实现电磁向动能的转化,而永磁铁则靠近导磁物件便能吸附过来,没有能量消耗即可实现由磁能转化为动能,但是吸附以后不易被分开。二者单独使用不能充分的实现由电能、磁能向动能的反复持续转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其实现了由电能、磁能向动能的反复持续转化,能够产生节能效果,并可提高工作效率。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包括电磁铁机构和永磁铁机构,所述电磁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电磁铁铁芯、以及绕线骨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灌注环氧树脂,所述电磁铁铁芯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绕线骨架饶有带电源线的线圈,所述绕线骨架设于所述电磁铁铁芯与所述安装腔内壁之间,所述电源线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的电源线穿孔引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磁铁机构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永磁铁机构包括第二固定件、以及永磁铁铁芯,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永磁铁铁芯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永磁铁机构的第三固定结构。/>[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正向输入电流,从而改变电磁铁铁芯的磁极,使其磁极转化成与永磁铁铁芯相反的磁极,基于异极相吸原理,永磁铁铁芯朝电磁铁铁芯吸附移动,当需要分开时则反向输入电流,此时电磁铁铁芯会产生一个与永磁铁铁芯相同的磁极,根据同极相排斥原理,永磁铁铁芯与电磁铁铁芯发生排斥,永磁铁铁芯朝远离动磁铁铁芯移动,在吸附和排斥过程中二者之间产生一个运动行程,此过程便是由电能转化为磁能再转化为动能的过程,达到带动设备的动力轴做往复运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永磁铁铁芯容易吸附而难以分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永磁铁铁芯与电磁铁铁芯相吸时这一过程由永磁铁铁芯的磁能转化为动能,此过程没有能量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也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下表面中心处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永磁铁铁芯之间磁力作用吸合或螺纹结构配合。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能有效的使永磁铁铁芯安装于第二固定件上,保证了
动力输出载体与第二固定件形成配合后,可与永磁铁铁芯保持同步运动,固定方式简单合理。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基座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电磁铁铁芯外壁上,所述压缩弹簧压紧于所述电磁铁机构和所述永磁铁机构之间、且其弹力小于两者之间的吸附力。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在相斥过程中,为永磁铁铁芯的移动提供了弹力,使其产生的动能更大,达到迅速排斥目的,且压缩弹簧通过固定基座和电磁铁铁芯形成位置限定,有效避免了在动作过程中,发生扭曲移动的现象,确保了装置动作稳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下表面边缘处还设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围绕所述永磁铁铁芯设置,所述限位凸沿至所述电磁铁铁芯的距离略小于所述永磁铁铁芯至所述电磁铁铁芯的距离。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限位凸沿的形成,第二固定件在永磁铁铁芯带动下朝第一固定件方向移动,直至限位凸沿的底部与电磁铁机构相作用,从而限制住第二固定件继续移动,有效防止永磁铁铁芯在相吸过程中,与动磁铁铁芯发生表面接触,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沿的外径与所述安装腔的外径一致,所述限位凸沿的底部壁面上和/或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壁面上设有弹性缓冲件。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弹性缓冲件缓冲作用稳定,有效缓冲了两者撞击力度,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的产生。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线圈骨架的内孔与所述电磁铁铁芯的孔径差小于所述绕线骨架的外壁与所述安装腔的孔径差。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环氧树脂灌注后,在平衡两侧压力后,线圈骨架内孔壁面不会贴合于电磁铁铁芯外壁上,结构合理。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均为安装螺丝孔,两个所述安装螺丝孔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下表面中心处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表面中心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安装螺丝孔将电磁铁机构和永磁铁机构分别安装于相应的载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安装螺丝孔形成位置合理,保证了动作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穿孔处设有热缩护套管,所述热缩护套管为PVC热缩套管或者PET热缩套管。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通电后,遇热即收缩,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防水与电绝缘作用。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由电能、磁能向动能的反复持续转化,能够产生节能效果,并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工作时噪音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电磁铁机构和永磁铁结构产生排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电磁铁机构和永磁铁结构产生相吸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铁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永磁铁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中:1

电磁铁机构、2

永磁铁机构、3

第一固定件、4

电磁铁铁芯、5

绕线骨架、6

安装腔、7

环氧树脂、8

线圈、9

电源线、10

电源线穿孔、11

第一固定结构、12

第二固定件、13

永磁铁铁芯、14

第二固定结构、15

第三固定结构、16

压缩弹簧、17

限位凸沿、18

弹性缓冲件、19

热缩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002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机构(1)和永磁铁机构(2),所述电磁铁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件(3)、电磁铁铁芯(4)、以及绕线骨架(5),所述第一固定件(3)设有开口的安装腔(6),所述安装腔(6)内灌注环氧树脂(7),所述电磁铁铁芯(4)设于所述安装腔(6)内,所述绕线骨架(5)饶有带电源线(9)的线圈(8),所述绕线骨架(5)设于所述电磁铁铁芯(4)与所述安装腔(6)内壁之间,所述电源线(9)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上的电源线穿孔(10)引出,所述第一固定件(3)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磁铁机构(1)的第一固定结构(11),所述永磁铁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件(12)、以及永磁铁铁芯(13),所述第二固定件(12)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永磁铁铁芯(13)的第二固定结构(14),所述第二固定件(12)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永磁铁机构(2)的第三固定结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4)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2)下表面中心处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永磁铁铁芯(13)之间磁力作用吸合或螺纹结构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铁和永磁铁磁性配合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的外壁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16),所述压缩弹簧(16)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电磁铁铁芯(4)外壁上,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朗硕电磁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