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系统制氧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163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系统制氧机,旨在可以协调两个制氧系统输出的氧气流量,使制氧机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更为稳定,其技术方案:一种双系统制氧机,包括控制板和两个相互独立的制氧系统,所述制氧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两个分子筛塔、储氧罐,所述分子筛塔上设有换气口、第一出氧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氧口分别与储氧罐的入口连接,两个所述换气口、空气压缩机分别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储氧罐的出口设有输氧管,两个所述输氧管分别与一主出氧管串通,所述输氧管上沿输氧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第一单向阀,所述主出氧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电磁阀、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流量计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属于制氧机技术领域。氧机技术领域。氧机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系统制氧机


[0001]本技术属于制氧机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系统制氧机。

技术介绍

[0002]CN202139047U公开了一种可连续吸氧的双系统家用制氧机,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有两套独立的制氧装置,两制氧装置均与气源连接;同时两制氧装置与储氧罐连接,储氧罐与湿化瓶连接;所述两制氧装置均由控制装置控制。
[0003]上述双系统制氧机制氧时,由于两个制氧装置之间的压力、流量大小的差异,两个制氧装置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有高有低,使得整个制氧机会出现输出的氧气浓度不足、流量不稳定的问题,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0004]所以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更为稳定的双系统制氧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系统制氧机,旨在可以协调两个制氧系统输出的氧气流量,使制氧机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更为稳定。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系统制氧机,包括控制板和两个相互独立的制氧系统,所述制氧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两个分子筛塔、储氧罐,所述分子筛塔上设有换气口、第一出氧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氧口分别与储氧罐的入口连接,两个所述换气口、空气压缩机分别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储氧罐的出口设有输氧管,两个所述输氧管分别与一主出氧管串通,所述输氧管上沿输氧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第一单向阀,所述主出氧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电磁阀、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流量计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0007]上述的双系统制氧机中,所述储氧罐的出口设有减压阀,所述输氧管与减压阀连接。
[0008]上述的双系统制氧机中,所述分子筛塔上还设有第二出氧口,同一制氧系统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氧口通过一均压阀连通,所述均压阀与控制板电连接。
[0009]上述的双系统制氧机中,所述制氧系统还包括两个排氮消声器,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五通阀,所述电磁阀上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换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氮消声器连通。
[0010]上述的双系统制氧机中,所述储氧罐的入口设有第二单向阀,同一制氧系统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氧口均设有连接管,第二单向阀和两个连接管通过一三通接头串通,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用于限制氧气流量的限流铜柱。
[0011]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0012]本技术中,两个制氧系统所产生的氧气先储存在储氧罐内,为了方便确定制
氧机所输出的氧气浓度,使用两个输氧管来将两个储氧罐的氧气导流到主出氧管一同输出,通过流量计预设主出氧管所要输出的氧气流量,控制板通过氧浓度检测器来检测两个输氧管的氧气浓度,再根据氧气浓度分别调控对应的输氧管的流量调节器,调整输氧管的输出流量,以满足主出氧管的氧气流量输出要求,使制氧机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控制线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方案。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双系统制氧机,包括控制板1和两个相互独立的制氧系统2,所述制氧系统2包括空气压缩机21、两个分子筛塔22、储氧罐23,所述分子筛塔22上设有换气口221、第一出氧口222,两个所述第一出氧口222分别与储氧罐23的入口连接,两个所述换气口221、空气压缩机21分别与一电磁阀24连接;
[0020]通过电磁阀24来控制空气压缩机21与其中一个分子筛塔22的换气口221连通,空气压缩机21将压缩空气输送至该分子筛塔22内进行制氧,将产生的氧气通过第一出氧口222输送至储氧罐23内,同时另一个分子筛塔22的换气口221进行排氮,达到预定时间后,控制板1再控制电磁阀24切换与空气压缩机21连通的分子筛塔22,这样子两个分子筛塔22可以交替制氧排氮,使得两个制氧系统2都在不断的输出氧气,提高制氧机的制氧效率;
[0021]所述储氧罐23的出口设有输氧管25,两个所述输氧管25分别与一主出氧管3串通,所述输氧管25上沿输氧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251、流量调节器252和第一单向阀253,所述主出氧管3上设有流量计31,所述电磁阀24、氧浓度检测器251、流量调节器252和流量计31分别与控制板1电连接;
[0022]为了方便确定制氧机所输出的氧气浓度,使用两个输氧管25来将两个储氧罐23的氧气导流到主出氧管3一同输出,通过流量计31预设主出氧管3所要输出的氧气流量,控制板1通过氧浓度检测器251来检测两个输氧管25的氧气浓度,再根据氧气浓度分别调控对应的输氧管25的流量调节器252,例如将氧气浓度高的输氧管25的流量调大、将氧气浓度低的输氧管25的流量调小,协调组成主出氧管3的输出流量,以满足主出氧管3的氧气流量输出要求,使制氧机输出的氧气浓度和流量更为稳定。
[0023]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氧罐23的出口设有减压阀231,所述输氧管25与减压阀231连接,储氧罐23中的氧气经过减压后再排放到输氧管25中,可以提高使用者吸氧时的
舒适度;同时,还可以在主出氧管3的末端设置湿化水箱,湿润输出的氧气,进一步提高吸氧时的舒适度。
[0024]分子筛塔22在排氮时,经常存在氮气排不干净的情况,导致在制氧时会混入部分氮气进入到储氧罐23中,降低了氧气浓度,为了加速氮气的排出,在分子筛塔22上还设有第二出氧口223,同一制氧系统2的两个所述第二出氧口223通过一均压阀26连通,所述均压阀26与控制板1电连接,其中一个分子筛塔22在制氧时,控制板1会启动均压阀26连通两个第一出氧口222,往排氮的分子筛塔22内通入部分氧气来冲氮,加速氮气的排出,从而提高氧气浓度;在实际操作中。均压阀26的开启时长大概是0.5s。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制氧系统2还包括两个排氮消声器27,所述电磁阀24为二位五通阀,所述电磁阀24上设有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空气压缩机2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换气口221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排氮消声器27连通;
[0026]当二位五通阀处于第一位置时,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系统制氧机,包括控制板和两个相互独立的制氧系统,所述制氧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两个分子筛塔、储氧罐,所述分子筛塔上设有换气口、第一出氧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氧口分别与储氧罐的入口连接,两个所述换气口、空气压缩机分别与一电磁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罐的出口设有输氧管,两个所述输氧管分别与一主出氧管串通,所述输氧管上沿输氧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第一单向阀,所述主出氧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电磁阀、氧浓度检测器、流量调节器和流量计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罐的出口设有减压阀,所述输氧管与减压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系统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兴巫英亮王海星肖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朝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