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43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电梯门套结构包括外门套及内门套。外门套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层门侧幕墙连接,外门套能相对层门侧幕墙沿第一方向移动;内门套设于第二安装部背离第一安装部的一侧并与第二安装部连接,内门套能与外门套沿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使内门套能随层门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移动。在井道框架吊装完成后,可尽快安装电梯门套结构和层门侧幕墙,避免电梯井道进水对电梯部件造成的损伤。内门套与外门套配合,能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层门的位置,这样可采用标准尺寸的门套和层门侧幕墙,无需根据每层的垂直度偏差尺寸定制门套和层门侧幕墙,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没有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对这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够很好地解决居民上下楼代步的问题。
[0003]若旧楼加装的电梯井道采用框架结构,则需要先在工厂生产井道框架,然后现场吊装。然而,在现场吊装的过程中,井道框架的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会无法避免地产生垂直度误差,层门侧幕墙不能先确定出入口精确的位置,这样门套或幕墙往往需要定制尺寸,后续再安装,这样会增大电梯安装的周期;并且,加装电梯一般处于开放或者是半开放的环境,门套和幕墙的后续安装会增大雨天井道进水的风险,对电梯部件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对每层层门侧幕墙或门套进行非标定制,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能够避免雨天井道进水对电梯部件造成的损伤,并且还能够节省生产时间,节省成本。
[0005]一种电梯门套结构,包括:
[0006]外门套,所述外门套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层门侧幕墙连接,所述外门套能够相对所述层门侧幕墙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及
[0007]内门套,所述内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内门套能够与所述外门套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使所述内门套能够随层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r/>[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开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层门侧幕墙的第一安装件。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内门套中至少一者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开孔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内门套的第二安装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门套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内门套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二安装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外门套。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门套包括外门套立柱及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外门套立柱的内侧,并与所述外门套立柱固定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门套还包括用于连接井道框架的第三安装部,所述
外门套能够相对所述井道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门套包括内门套立柱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于所述内门套立柱的内侧,并与所述内门套立柱固定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门套立柱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横截面均呈槽状,所述第二加强筋嵌设于所述内门套立柱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门套立柱的两侧抵接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配合。
[0015]一种电梯井道,包括井道框架、层门侧幕墙及所述的电梯门套结构,所述井道框架设有层门侧入口,所述电梯门套结构和层门侧幕墙均设于所述层门侧入口,所述层门侧幕墙的一侧与所述井道框架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门侧幕墙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层门侧幕墙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层门侧入口,两个所述层门侧幕墙的一侧分别与所述井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梯门套结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电梯门套结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层门侧幕墙的另一侧,两个所述电梯门套结构的第一安装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层门侧幕墙对应连接。
[0017]上述的电梯门套结构及电梯井道,用于安装在井道框架,并组装形成电梯井道。安装时,先吊装井道框架,待井道框架完成吊装后,无需确定层门口的位置,可直接安装电梯门套结构。具体地,层门侧幕墙在车间已经预安装在井道框架,将电梯门套结构放置在层门侧入口,外门套的第一安装部与层门侧幕墙连接,内门套的第二安装部与层门连接。然后,根据井道框架在吊装过程中出现的垂直度偏差,在内门套与外门套的配合下,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层门的位置。将层门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固定第一安装部与层门侧幕墙、及固定第二安装部及内门套。如此,采用上述的电梯门套结构能够克服井道框架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垂直度误差导致层门口位置无法预先确定的问题,在井道框架吊装完成后,可尽快安装电梯门套结构和层门侧幕墙,避免雨天井道进水对电梯部件造成的损伤。并且,内门套与外门套配合,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层门的位置,这样可采用标准尺寸的门套和层门侧幕墙,无需根据每层的垂直度偏差尺寸定制门套和层门侧幕墙,节省生产时间,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梯井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电梯井道的正视图;
[0022]图3为图2中沿A

A的剖视图;
[0023]图4为图3的电梯井道的电梯门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沿B

B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号:10、电梯门套结构;11、外门套;111、外门套立柱;112、第一加强筋;113、
第一安装部;114、第二安装部;115、第一连接部;116、第二连接部;12、内门套;121、内门套立柱;122、第二加强筋;20、层门侧幕墙;30、层门;40、井道框架;41、立柱;42、层门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梯门套结构,包括外门套11及内门套12。外门套11包括第一安装部113及第二安装部114,第一安装部113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安装部114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安装部113用于与层门侧幕墙20连接,外门套11能够相对层门侧幕墙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门套,所述外门套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层门侧幕墙连接,所述外门套能够相对所述层门侧幕墙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及内门套,所述内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内门套能够与所述外门套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移动,使所述内门套能够随层门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开孔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层门侧幕墙的第一安装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内门套中至少一者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开孔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内门套的第二安装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套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内门套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二安装部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外门套。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套包括外门套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耀何志键洪水涂龙图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