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1324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龙头。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出水体;龙头本体设有水平延伸或相对水平面倾斜延伸的过水臂;过水臂内设有过水路;出水体绕水平且垂直于过水臂的延伸方向的第一轴转动连接于过水臂的端部,其适于相对龙头本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与第一轴垂直的操作部,其内设有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开设于操作部的两个端面;在第一位置,第一出水路连通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上方,第二出水路关闭;在第二位置,第二出水路连通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下方,第一出水路关闭。该龙头的可操作性强,出水模式易识别,能够使出水水流更为柔和、并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龙头


[0001]本技术涉及出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龙头大部分只有下出水模式,其无法满足用户方便漱口和洗脸等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能够在上出水模式和下出水模式间切换使用的水龙头,其结构大致为,在龙头本体上安装一球形出水珠,出水珠设有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且出水珠通过相对龙头本体转动切换上出水口或下出水口露出龙头本体,以实现上出水口出水或下出水口出水,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出水珠用于供用户实施转动操作的面积小,操作不便且状态难以识别;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的设置空间有限且只能设置得较小,出水水压大,喷射行程远,在切换至上出水模式下,容易造成用户淋湿且可能对用户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水龙头,其可操作性强,出水模式易识别,能够设置尺寸较大的出水口以使出水水流更为柔和、并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其设有水平延伸或相对水平面倾斜延伸的过水臂;所述过水臂内设有过水路;出水体,其绕水平且垂直于所述过水臂的延伸方向的第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过水臂的端部,其适于相对所述龙头本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操作部,其内设有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所述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操作部的两个端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出水路连通所述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上方,所述第二出水路关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出水路连通所述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下方,所述第一出水路关闭。
[0006]进一步地,所述出水体还适于相对所述龙头本体转动至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操作部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均关闭。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出水体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轴设置的圆弧形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设有沿周向布设的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件沿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过水臂;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所述过水臂和所述定位件以使所述定位件抵接所述定位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定位件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匹配插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面成型为齿面,其上的齿槽构成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件设有与所述齿面匹配啮合的凸齿。
[0010]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本体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轴设置的圆弧形的第一过水面;所述第一过水面设有过水口;所述过水口构成所述过水路的出水端口;所述出水体设有适于与
所述第一过水面密封配合的第二过水面;所述第二过水面与所述第一过水面密封适配,其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布设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的进水端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本体包括主体、密封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主体设有所述过水臂;所述过水臂的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其设有所述第一过水面;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安装槽槽底和所述密封件之间,以使所述密封件紧抵所述第二过水面。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阀芯和把手;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主体内且具有阀杆;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端,其与所述阀杆固接以通过操作所述阀芯启闭所述过水路。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起泡器;所述起泡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处。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稳流器;所述稳流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出水路内,其设有过水通道和变形部;所述过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路;所述变形部适于根据水压大小变形并改变所述过水通道的过流面积。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需要切换不同的出水模式时,通过按压操作部的上部或下部,以使操作部相对龙头本体绕第一轴转动即可实现;具体地,当需要上出水时,用户可自前侧向后侧按压操作部的下部,以使操作部转动至其上端倾斜朝向前上方(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出水路的出水端口朝向前上方,过水路内的水由该出水端口流出且水流呈抛物线状,并能够满足用户的漱口和洗脸等使用需求;当需要下出水时,用户可自前侧向后侧按压操作部的上部,以使操作部转动至其下端倾斜朝向前下方(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朝向前下方,过水路内的水由该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下方流出,并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的冲洗或接水需求;技术方案中,由于操作部可供用户握持的面积较大,因而能够方便用户操作,又由于操作部呈竖直状态,其在上出水模式下,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朝前和朝后,同样地,其在下出水模式下,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朝后和朝前,用户能够很方便地对操作部的状态进行识别并判断出水龙头当前所处的出水模式,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误操作;此外,由于操作部两端可以设置开口较大的出水端口,因此,其有利于形成大流量出水且降低出水水压,从而防止出水水流飞溅以及淋湿或误伤用户。
[0017]2.出水体还适于相对龙头本体转动至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操作部呈竖直状态,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均关闭,因此,水龙头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暂停出水。
[0018]3.出水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也即,用户切换上出水模式和下出水模式时对操作部进行转动的角度相等,因此其操作体验更佳。
[0019]4.出水体相对龙头本体转动的过程中,定位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接于定位面,并在操作部转动至不同位置时与不同的定位槽匹配插置,实现操作部在转动到位时相对龙头本体定位,提升出水体转动到位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档位感强,用户操作体验佳。
[0020]5.定位面为齿面,结构简单、成型方便,且凸齿能够与齿面上的齿槽形成稳定的配合。
[0021]6.操作部与龙头本体通过均为圆弧形的第一过水面和第二过水面形成密封配合,
第一过水面和第二过水面的密封配合,既不会对出水体的转动造成影响,同时又能够形成可靠地水路切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22]7.龙头本体上,密封件安装于安装槽内且由第二弹性件抵接,结构稳定、能够可靠地抵接于第二过水面且密封配合效果佳,结构简单,拆装便捷;此外,分体式的结构,使得龙头本体的成型更为方便。
[0023]8.阀芯和把手构成了用于启闭过水路的总开关,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
[0024]9.起泡器的设置,使得水龙头的下出水水流能够充分的融合空气,提升水流冲刷力度,减少用水量,节省水资源。
[0025]10.由于各地供水水压不同,因此,通过设置稳流器,能够使第一出水路流出水压较为平稳的水流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变形部的变形量随水压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减小过水流道的过流面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包括:龙头本体,其设有水平延伸或相对水平面倾斜延伸的过水臂;所述过水臂内设有过水路;出水体,其绕水平且垂直于所述过水臂的延伸方向的第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过水臂的端部,其适于相对所述龙头本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操作部,其内设有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所述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的出水端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操作部的两个端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出水路连通所述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上方,所述第二出水路关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出水路连通所述过水路,其出水端口倾斜朝向前下方,所述第一出水路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所述出水体还适于相对所述龙头本体转动至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操作部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出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路均关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还包括定位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出水体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轴设置的圆弧形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设有沿周向布设的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件沿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一方向滑设于所述过水臂;所述第一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抵接所述过水臂和所述定位件以使所述定位件抵接所述定位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定位件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位槽匹配插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龙头,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郑招平毛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