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秋雨专利>正文

一种胃管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92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夹,包括耳挂部,所述耳挂部的其中一端为挂持段,另一端为尾段,位于所述挂持段和所述尾端之间的为弧形段,所述挂持段、所述弧形段和所述尾段组合形成半环状结构,使所述耳挂部用于挂持在患者的耳廓位置,所述尾段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胃管相连接,通过耳挂部与固定部的配合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耳挂部与固定部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况的发生。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管固定夹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夹。

技术介绍

[0002]插胃管也就是口饲或鼻饲,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人工把胃管经口腔或鼻孔置入食道中,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通过手动加压注射器推杆和活塞往患者鼻胃管内和胃里打水和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
[0003]胃管插入胃部后需要将胃管进行固定,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为:胃管用胶布带或一次性鼻贴固定在患者鼻窦两侧及面颊部,采用这种方式的话,患者翻身变换体位或者当患者面颊部、鼻窦两侧处油脂及汗腺分泌过多,胃管容易脱落,造成胃管脱离患者胃部,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0004]另一种胃管固定方法为:在患者鼻孔处先用一长约3cm的胶布条环绕胃管2圈作一标记,再在其上用一6

7cm的胶布交叉固定鼻翼部,然后用备好的长约50

60cm的布带子(带子宽1.5cm)在鼻孔处环绕胃管打一结(打结时勿影响胃管引流),然后将带子两侧绕过患者头部在一活结,以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此种加固方式加强了胃管的固定,但是过多使用胶布粘贴,会引起患者被胶布紧贴部位的皮肤组织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并且有的患者还会对胶布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容易发生压疮。
[0005]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胃管固定装置,一方面,能够解决目前采用胶带或一次性鼻贴固定胃管固定不牢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采用胶带固定胃管,引起患者皮肤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健康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胶带或一次性鼻贴无法良好固定胃管,及解决采用胶带固定胃管,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胃管固定夹,包括耳挂部,所述耳挂部的其中一端为挂持段,另一端为尾段,位于所述挂持段和所述尾段之间的为弧形段,所述挂持段、所述弧形段和所述尾段组合形成半环状结构,使所述耳挂部用于挂持在患者耳部的根部位置,所述尾段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胃管相连接,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的配合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
[0009]采用本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本新型的固定夹固定胃管,也避免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过紧导致患者皮肤被胶带、一次性鼻贴撕扯损伤,进一步的,也避免了患者对胶布或一次性鼻贴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0010]具体的,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将胃管固定的方式为,所述耳挂部在本新
型中作为固定的基础与患者的耳廓固定,所述固定部连接胃管并且与所述耳挂部连接,在本新型中作为承接部件,建立胃管与所述耳挂部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间接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胃管的目的。
[0011]优选地,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和管壁,所述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开口尺寸小于胃管外壁的直径,并且满足胃管在被挤压变形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卡接口中置入所述管腔中,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滑出,造成胃管的固定失效。
[0013]优选地,所述卡接口开口尺寸比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小0.2~0.5毫米。
[0014]优选地,所述卡接口与所述固定部底部区域相错开,使所述固定部在底部形成有对所述胃管的支撑。
[0015]优选地,所述卡接口的上沿位于所述管壁的上半部分。
[0016]优选地,所述卡接口的上沿与所述耳挂部相切。
[0017]优选地,所述管腔的直径等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胃管紧密贴合所述管腔,增大了胃管与所述管腔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能更好的固定胃管。
[0018]优选地,所述管腔的表面设置有粘连层,所述粘连层粘合胃管与所述管腔间的间隙,进一步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能更好的固定胃管。
[0019]优选地,所述耳挂部与所述管壁连接部位的切线与所述管壁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使所述固定部始终贴合于患者的面颊,避免了所述固定部与患者面颊之间产生冲突,造成所述耳挂部从患者的耳廓滑落。
[0020]优选地,所述耳挂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增加了所述耳挂部与患者耳廓的接触面积,使所述耳挂部更加贴合患者的耳廓,避免了所述耳挂部从患者耳廓滑落。
[0021]优选地,所述尾段背离所述耳挂部的开口方向弯曲成圆弧。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固定部远离患者的耳廓,避免所述固定部连接胃管时被患者的耳廓阻挡。
[0022]优选地,所述尾端的圆弧半径设置为1cm~1.2cm之间,弧度设置在35
°
~40
°
之间。
[0023]优选地,所述弧形段的圆弧半径设置为2.2cm~2.5cm之间,所述弧形段的圆弧弧度设置为50
°
~55
°
之间。
[0024]优选地,所述弧形段上设置有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卡接口的开口方向,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更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
[0025]优选地,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弧形段长度的四分之一,所述弯曲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段的中部。
[0026]优选地,所述挂持段弯曲为弧形状,在所述挂持段的顶部为凹陷段,所述凹陷段的内侧设置有与患者耳部根部形状相配合的凹陷。
[002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
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本新型的固定夹固定胃管,也避免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过紧导致患者皮肤被胶带、一次性鼻贴撕扯损伤,进一步的,也避免了患者对胶布或一次性鼻贴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0029]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固定部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和管壁,所述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使用时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置入即可将胃管固定,操作简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30]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卡接口的开口小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滑出,所述管壁的直径同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并且在所述管壁中还设置有粘连层,避免了胃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管固定夹,包括耳挂部(1),所述耳挂部(1)的其中一端为挂持段(2),另一端为尾段(4),位于所述挂持段(2)和所述尾段(4)之间的为弧形段(3),所述挂持段(2)、所述弧形段(3)和所述尾段(4)组合形成半环状结构,使所述耳挂部(1)用于挂持在患者的耳廓位置,所述尾段(4)连接有固定部(5),所述固定部(5)用于与胃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5)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6)和管壁(7),所述管壁(7)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11),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小于胃管外壁的直径,并且满足胃管在被挤压变形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卡接口(11)中置入所述管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口(11)与所述固定部(5)底部区域相错开,使所述固定部(5)在底部形成有对所述胃管的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6)的直径等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任秋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