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家华专利>正文

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067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发生器内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发生器的蒸汽排出端与压缩机的进入端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一热交换器一端形成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形成连通;发生器排出的气态蒸汽进入压缩机内,压缩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内,冷凝形成液态进入蒸发器内进行热交换;吸收器内盛放有溴化锂浓溶液,溴化锂浓溶液吸收蒸发器内蒸发出的水蒸气形成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与第一热交换器内的蒸汽换热,浓缩成溴化锂浓溶液回到吸收器内。在不需要制冷工质如氟利昂情况下实现压缩式制冷和压缩式热泵,替代逆卡诺循环,产生制冷和热泵效应;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且系统运行稳定。成本且系统运行稳定。成本且系统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余废热资源相当丰富,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温循环冷却水,低温废热源由于温度较低往往不能被利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热污染。而吸收式热泵能够将低品位的废热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在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的压缩式制冷和热泵,使用制冷工质如氟利昂进行逆卡诺循环,产生制冷或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维护成本较低的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发生器内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发生器的蒸汽排出端与压缩机的进入端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一热交换器一端形成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形成连通;发生器排出的气态蒸汽进入压缩机内,压缩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内,冷凝形成液态进入蒸发器内进行热交换;
[0007]吸收器内盛放有溴化锂浓溶液,溴化锂浓溶液吸收蒸发器内蒸发出的水蒸气形成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与第一热交换器内的蒸汽换热,浓缩成溴化锂浓溶液回到吸收器内。
[0008]进一步地,蒸发器内布置有第二热交换器,蒸发器内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接低温热源进入,另一端为冷水排出;
[0009]发生器内的第一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道与蒸发器内的底部形成连通,蒸发器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淋器,蒸发器内的底部与第一喷淋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形成连通,在第二管道上安装有制冷剂泵,制冷剂泵将蒸发器内的液态水输送到第一喷淋器中,经过第一喷淋器自上而下喷淋到第二热交换器上。
[0010]进一步地,吸收器内布置有第三热交换器,吸收器内第三热交换器的一端为低温水进入端,另一端为高温水出口端;
[0011]吸收器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发生器内底部与第二喷淋器之间通过第三管道形成连通,发生器内的溴化锂浓溶液通过第三管道进入第二喷淋器,喷淋于吸收器内,与第三热交换器内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
[0012]进一步地,发生器内顶部设置有第三喷淋器,吸收器内底部与第三喷淋器之间通过第四管道形成连通,在第四管道上安装有溶液泵,通过溶液泵将吸收器内底部的溴化锂稀溶液输送到第三喷淋器,由第三喷淋器喷淋于发生器内,将第一热交换器内的水蒸气冷
凝为液态水。
[0013]进一步地,发生器内底部设置有对发生器内溴化锂浓溶液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的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在不需要制冷工质如氟利昂情况下实现压缩式制冷和压缩式热泵,替代逆卡诺循环,产生制冷和热泵效应;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且系统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6]附图中,100为蒸发器,101为吸收器,102为发生器,103为压缩机,104为第一热交换器,105为第二热交换器,106为第一管道,107为第一喷淋器,108为第二管道,109为制冷剂泵,110为第三热交换器,111为第二喷淋器,112为第三喷淋器,113为第四管道,114为溶液泵,115为电加热器,116为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见图1所示,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100、吸收器101、发生器102、压缩机103,发生器102内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104,发生器102的蒸汽排出端与压缩机103的进入端通过管道形成连通,压缩机103的出口端与第一热交换器104一端通过管道形成连通,第一热交换器104的另一端与蒸发器100形成连通;发生器102排出的气态蒸汽进入压缩机103内,通过压缩机103的压缩后进入发生器102第一热交换器104中作为高温热源,与吸收器101输来的溴化锂稀溶液进行热交换,被冷凝形成液态进入蒸发器100内进行热交换。在吸收器101内底部盛放有溴化锂浓溶液,溴化锂浓溶液吸收蒸发器100内蒸发出的水蒸气形成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102内与第一热交换器104内的蒸汽换热,浓缩成溴化锂浓溶液回到吸收器101内。
[0019]本申请中,在蒸发器100内布置有第二热交换器105,蒸发器100内第二热交换器105的一端接低温热源进入,另一端为冷水排出,降低第二热交换器105内的冷水温度,产生制冷效果。发生器102内的第一热交换器104通过第一管道106与蒸发器100内的底部形成连通,第一热交换器104内的水能够通过第一管道106进入蒸发器100内底部;蒸发器100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淋器107,以将通入的水进行喷淋;蒸发器100内的底部与第一喷淋器107之间通过第二管道108形成连通,在第二管道108上安装有制冷剂泵109,制冷剂泵109将蒸发器100内的液态水输送到第一喷淋器107中,经过第一喷淋器107自上而下喷淋于蒸发器100内,与第二热交换器105内的冷水进行换热。
[0020]本申请中,在吸收器101内布置有第三热交换器110,吸收器101内第三热交换器的一端为低温水进入端,另一端为高温水出口端;从低温水进入端进入的低温水,通过第三热交换器110后形成高温水从高温水出口端排出,产生制热效果。在吸收器101内顶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111,发生器102内底部与第二喷淋器111之间通过第三管道112形成连通,发生
器102内的溴化锂浓溶液通过第三管道进入第二喷淋器,喷淋于吸收器101内,与第三热交换器内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使低温水温度升高。吸收器101与蒸发器100之间设置有折流板116,以便于蒸发器100内水蒸气进入吸收器101内,由底部的溴化锂溶液进行吸收。
[0021]本申请中,在发生器102内顶部设置有第三喷淋器112,吸收器内底部与第三喷淋器112之间通过第四管道113形成连通,在第四管道113上安装有溶液泵114,通过溶液泵114将吸收器内底部的溴化锂稀溶液输送到第三喷淋器,由第三喷淋器112喷淋于发生器内,将第一热交换器104内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
[0022]本申请中,发生器内底部设置有对发生器内溴化锂浓溶液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115。第一热交换器104、第二热交换器105、第三热交换器采用换热盘管。
[0023]本申请的工作过程为:在发生器中溴化锂溶液蒸出的水蒸气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发生器内的盘管中作为高温热源,冷凝后液态水进入蒸发器100,经过制冷剂泵循环喷淋吸收热量蒸发,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进入吸收器被溴化锂溶液吸收,放出热量。吸收水蒸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发生器内布置有第一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发生器的蒸汽排出端与压缩机的进入端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一热交换器一端形成连通,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蒸发器形成连通;发生器排出的气态蒸汽进入压缩机内,压缩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内,冷凝形成液态进入蒸发器内进行热交换;吸收器内盛放有溴化锂浓溶液,溴化锂浓溶液吸收蒸发器内蒸发出的水蒸气形成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内与第一热交换器内的蒸汽换热,浓缩成溴化锂浓溶液回到吸收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压缩吸收式联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蒸发器内布置有第二热交换器,蒸发器内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接低温热源进入,另一端为冷水排出。发生器内的第一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道与蒸发器内的底部形成连通,蒸发器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喷淋器,蒸发器内的底部与第一喷淋器之间通过第二管道形成连通,在第二管道上安装有制冷剂泵,制冷剂泵将蒸发器内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杨晨滈
申请(专利权)人:杨家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