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061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所述自适应导引装置包括一定长度的中空的柔性导管,柔性导管经过预塑形处理,在自然状态下其沿自身的中轴线朝不同平面弯折至少五次,且其中最靠近远端的一次弯折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式手术日益普遍,其特点是通过在患者体表开设较小的操作窗口,将导管类器械沿着血管通道送达治疗区域,建立体外

体内的通道,再通过该通道送入各种治疗装置,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用于建立体外至体内通道的装置,称为导引装置,针对于不同路径下的介入治疗,导引装置需适应不同血管的形态,最好是能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在避免血管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的前提下,快速精确地到达病灶区域,进行介入治疗。
[0003]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WO2020/068601A1的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导管类介入器械的导引装置,使用远端柔性段为铰链结构,通过施加一定的轴向力使其发生横向位移,以适应弯曲的血管形状。
[0004]在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常用的介入路径有:经股静脉穿刺,通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到达右心室;或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到达左心室;或经股动脉穿刺,通过主动脉弓到达左心室。对于经过主动脉弓的介入路径,由于主动脉弓特殊的弓形立体形态,导引装置需要多段调弯,即需要多段铰链结构拼接共同配合工作,这将导致器械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稳定性降低;同时铰链结构发生横向位移时需要较大避让空间,且当发生横向位移时,该避让空间会逐步被压缩,增加调弯难度;而由于血管组织本身为柔性体,具有较强的顺应能力,组织可能会填塞进入该避让区域,从而导致对血管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器械的使用风险。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安全性高的导引装置以及运用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优化现有的导引装置适应性较差,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缺陷。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导管治疗系统,以优化现有的经导管治疗系统的适应性较差,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缺陷。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包括:一定长度的中空的柔性导管,柔性导管经过预塑形处理,在自然状态下其沿自身的中轴线朝不同平面弯折至少五次,且其中最靠近远端的一次弯折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至少四次连续弯折的平面之间角度小于90
°
,使得至少部分柔性管体适应于主动脉弓部的形状。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经导管治疗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的自适应导引装置,还包括活动地穿装于柔性导管中的治疗装置,柔性导管用于建
立体外至体内的通路,治疗装置经由柔性导管穿过主动脉弓部。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2]通过将导引装置设置为柔性导管,且对柔性导管进行预塑形处理,使得柔性导管在自然状态下沿中轴线朝不同平面弯折至少五次,且其中最靠近远端的一次弯折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至少四次连续弯折的平面之间角度小于90
°
,这种特定结构可以提高导引装置对血管形态的自适应性,在自然状态下能更好地适应人体主动脉弓部的复杂解剖形态,由此简化导引操作,降低对人体血管的挤压阻力,提高器械的可靠性;并且简化了导引装置结构,避免导引装置在使用时需要较大避让空间,确保导引装置拥有更大的操作调节空间和更利于调节的初始位置,以及避免组织填塞进入避让区域,进而减小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提高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自适应导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的主视方向局部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的侧视方向局部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的仰视方向局部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经过心脏的主动脉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在心脏内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与牵引组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1]图9为图8中C

C面的剖视图;
[0022]图10为图9中M部的放大图;
[0023]图11为图8中D

D面的剖视图;
[002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的调弯方向示意图;
[0025]图1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管在心脏内使用时的调弯状态示意图;
[0026]图1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5为图14中N部的放大图;
[0028]图16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9]图17为本专利技术其中另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0]图18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的针头扎入游离壁的状态示意图;
[0031]图19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的调弯鞘和自适应导引装置中的柔性导管调弯方向示意图;
[0032]图20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运用在心脏左心房的状态示意图一;
[0033]图21为图20中O部的放大图;
[0034]图22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运用在心脏左心房的状态示意图二;
[0035]图2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经导管心内膜注射系统进一步示例性的结构示意
图;
[0036]图24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采用心肌消融装置作为治疗装置运用在经导管治疗系统的示意图。
[0037]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38]1、自适应导引装置;101、柔性导管;1011、主体段;1012、过主动脉弓段;10121、第一弧段;10222、第二弧段;10123、第三弧段;10124、第四弧段;1013、远端段; 10131、过渡段;10132、直段;102、操作手柄;103、牵引组件;1031、牵引丝;1032、牵引通道;10321、牵引过渡段;1033、锚定环;2、治疗装置;201、调弯鞘;202、内鞘管;2021、金属套筒;203、治疗组件;2031、注射通道;2032、针头;204、第一调节手柄;205、第二调节手柄;3、主动脉弓;4、左心室;5、前乳头肌;6、后乳头肌; 7、目标区域;8、主动脉瓣;9、游离壁;10、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13、消融针;14、消融能量产生装置;15、灌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长度的中空的柔性导管,所述柔性导管经过预塑形处理,在自然状态下其沿自身的中轴线朝不同平面弯折至少五次,且其中最靠近远端的一次弯折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至少四次连续弯折的平面之间角度小于90
°
,使得至少部分所述柔性管体适应于主动脉弓部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管包括由近及远依次连接并连通的主体段、过主动脉弓段以及远端段,所述过主动脉弓段为仿主动脉弓形的曲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主动脉弓段包括依次连接且相切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及第四弧段,所述第一弧段、所述第二弧段、所述第三弧段及所述第四弧段分布在不同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主体段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弧段与所述远端段连接并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与水平轴线的角度为a1,所述第一弧段圆弧弯曲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弧段与水平轴线的角度为a2,所述第二弧段圆弧弯曲的半径为R2;所述第三弧段与水平轴线的角度为a3,所述第三弧段圆弧弯曲的半径为R3;所述第四弧段与水平轴线的角度为a4,所述第四弧段圆弧弯曲的半径为R4;其中,4.5
°
≤a1≤30
°
,90mm≤R1≤450mm;25
°
≤a2≤80
°
,10mm≤R2≤60mm;20
°
≤a3≤70
°
,25mm≤R3≤50mm;20
°
≤a4≤110
°
,20mm≤R4≤50mm。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段至少包括过渡段以及直段,其中,所述过渡段为圆弧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段、过主动脉弓段相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与水平轴线的角度为a5,所述过渡段圆弧弯曲的半径为R5,其中,15
°
≤a5≤70
°
,25mm≤R5≤45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在第一平面上投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体段中心轴线所成的夹角为δ,其中,第一平面为竖直平面,0<δ≤45
°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段的长度为l,其中,0<l<80m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段在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上投影的中心轴线分别与所述主体段中心轴线所成的夹角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庄镇平曾建锋甘义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