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020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该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混合物层,该正极包括:涂覆部分,在涂覆部分处以均匀厚度形成正极混合物层;未涂覆部分,其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涂覆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上且在未涂覆部分处未形成正极混合物层;以及缓冲部分,其位于涂覆部分和未涂覆部分之间,在缓冲部分处以小于涂覆部分的厚度的厚度形成正极混合物层。形成正极混合物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及其制造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0月29日提交的第10

2020

014243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使不规则起皱(irregular wrinkling)或折叠(folding)、电极断裂等最小化的二次电池的正极结构体以及制造该正极结构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4]可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作移动设备的能源或辅助电源设备。此外,二次电池作为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HEV)等的电源而受到关注,这已被提出作为解决现有的使用化石燃料等的汽油车、柴油车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的措施。近来,需要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以增加电动车的剩余燃油可行驶距离(distance

to

empty)。
[0005]二次电池制造时将电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混合物层,所述正极包括:涂覆部分,在所述涂覆部分处以均匀厚度形成所述正极混合物层;未涂覆部分,所述未涂覆部分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所述涂覆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上且在所述未涂覆部分处未形成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和缓冲部分,其位于所述涂覆部分和所述未涂覆部分之间,在所述缓冲部分处以小于所述涂覆部分的厚度的厚度形成所述正极混合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缓冲部分的厚度从作为所述未涂覆部分和所述缓冲部分之间的边界的第一点朝向作为所述缓冲部分和所述涂覆部分之间的边界的第二点逐渐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所述缓冲部分中在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之间存在第三点,并且所述缓冲部分中的第三点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为所述涂覆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30%

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其中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一点的间距为所述集流体上从所述第一点到所述第二点的长度的20%

6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所述缓冲部分中在所述第二点和所述第三点之间存在第四点,所述第三点处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为所述涂覆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20%

50%,所述缓冲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从所述第三点到所述第四点逐渐增加,并且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四点之间的厚度差为所述涂覆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30%以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所述缓冲部分中在所述第二点和所述第三点之间存在第四点,所述第三点处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为所述涂覆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50%

60%,所述缓冲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从所述第三点到所述第四点逐渐增加,并且所述第三点与所述第四点之间的厚度差为所述涂覆部分中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的20%以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其中在所述缓冲部分中在所述第二点和所述第三点之间存在第四点,所述第三点处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厚度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勋金敏焕梁眐珉
申请(专利权)人: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