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018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平面形态特征确定古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可指导无实钻井古河道评价井的优化部署和已开发古河道剩余气的分布研究。的分布研究。的分布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特别是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油气资源以陆相为主,陆相含油气盆地面积达310
×
104km2,而古河道砂岩储层是陆相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河道平面形态受沉积时期河道比降、构造、气候、沉积物组成、流量变化以及源区物质供给等因素影响,因此,古河道形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沉积时期的微构造、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组成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河道砂体的内部的结构特征、非均质性及储层物性的好坏,如高弯度河道易形成侧积叠置砂体,低弯度的顺直河道砂体内部以垂积为主。古河道砂体内部结构(河道内部砂体大小、方向、隔夹层展布特征等)是剩余气分布分析、水平井参数优化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开展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分析对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对于河道形态特征的研究多聚焦于现代河流,且多采用的是弯曲度(河道的曲线长度与河道的垂直长度的比值)来表征河道形态,弯曲度具有直观和使用方便的特点,但它有时不能真正反映河道的不规则性和弯曲程度。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采用分形几何学来分析现代河流,但针对古河道形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古河道形态与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的关系也仅仅是定性的认识。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相关技术手段能够较为精细准确的刻画河道的平面形态,但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有限,无法揭示河道砂体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通过建立古河道形态表征参数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关系,指导无实钻井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和已开发古河道剩余气的分布研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0008]所述区域沉积背景为地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等证实的古河道砂体发育背景,所述的井震分析为利用井上自然伽马、声波、密度等测井数据,通过井震标定得到地层的岩性、波阻抗、河道砂体等信息,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地震反射结构和地震属性,所述地震反射结构包括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不同古河道砂体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结构,所述地震属性为能够反映河道的振幅、波阻抗和频率等的属性。
[0009]步骤S2: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
[0010]所述现代沉积和露头观测均为分析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的方法,露头观测从剖面上
对河道内部砂体或隔夹层的厚度、规模和方向等进行实际测量,从剖面上建立砂体规模的经验公式;而现代沉积分析从平面上明确河道内部不同砂体之间的定量关系,剖面上的露头观测和平面上的现代沉积分析相结合,可实现河道砂体三维空间的定量解剖,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的内部结构模式。
[0011]所述连井对比为利用井距较小(通常为小于500m)的井网进行井间对比,在单井上根据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和密度等测井曲线识别出河道内部的岩性(砂体和隔夹层)、物性和沉积韵律等信息,以现代沉积和露头观测建立的河道内部结构模式为约束进行连井对比,分析地下河道砂体以及隔夹层的展布特征,进一步验证和明确地下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的特征及模式。
[0012]所述古河道内部结构特征和模式为河道内部砂体和隔夹层的厚度、规模、形态、方向和接触关系等,地下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模式主要通过现代沉积分析、野外露头观测和密井网连井对比确定。
[0013]步骤S3: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所述古河道宽度为利用地震属性刻画的河道在平面上测量的宽度;所述古河道弯曲度为古河道中线的曲线长度和垂直长度的比值,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
[0014]所述的分析几何为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根据分形理论,分形结构具有标度不变性和自相似性2个基本特征。其中:标度不变性是指将分形的任一局部区域放大,得到整体区域的形态特征;而自相似性是指分形结构从不同的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来看是相似的。在分形几何中,利用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分形几何体的复杂性、不规则程度及自相似性,即分形维数是几何体不规则程度的量度。相比于弯曲度等参数易掩盖了长河段河弯发育的细节,分形维数能够较好的刻画河道平面形态的蜿蜒性和不规则性。
[0015]步骤S4: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根据所述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所述古河道平面形态表征参数包括古河道宽度、弯曲度和盒维数。
[0016]其中,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能够与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2同步进行。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中,选择能够反映和识别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对古河道砂体进行刻画,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所述的古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由古河道地震属性平面展布和沉积背景综合确定。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S11:在区域沉积背景基础上,根据钻井和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确定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0020]步骤S12:根据地震响应特征选取振幅、波阻抗或频率进行固定时窗内古河道展布特征;
[0021]步骤S13:考虑沉积特征情况下,多种地震属性综合确定古河道平面展布特征。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选择井距小于500m且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中,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
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S21:从露头剖面上对河道内部砂体或隔夹层的厚度、规模和方向进行实际测量,建立砂体规模的经验公式;
[0025]步骤S22:对河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剖面上的露头观测和平面上的现代沉积分析相结合,实现河道砂体三维空间的定量解剖,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的内部结构模式;
[0026]步骤S23:在单井上利用测井曲线识别出河道内部的岩性、物性和沉积韵律信息的基础上,以现代沉积和露头观测建立的河道内部结构模式为约束进行连井对比,分析地下河道砂体以及隔夹层的展布特征,进一步验证和明确地下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的特征及模式。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22中,利用现代航拍或卫星影像,对河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中,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包括以下步骤: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井震分析,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所述区域沉积背景为地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证实的古河道砂体发育背景,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地震反射结构和地震属性;步骤S2:在现代沉积与露头观测、地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所述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包括河道砂体和隔夹层的厚度、规模、形态、方向和接触关系;步骤S3: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对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平面形态特征进行分形几何分析,利用计盒维数法分析不同类型古河道的分形特征;步骤S4:分析古河道平面形态与河道内部结构的定量关系,根据所述定量关系,指导无实钻井的古河道内部结构模式判断以及古河道评价井的部署优化;其中,定量分析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宽度和弯曲度,能够与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2同步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选择能够反映和识别河道砂体的地震属性对古河道砂体进行刻画,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所述地震属性为能够反映河道的振幅、波阻抗和频率的属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明确古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在区域沉积背景基础上,根据钻井和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确定古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步骤S12:根据地震响应特征选取振幅、波阻抗或频率进行固定时窗内古河道展布特征;步骤S13:考虑沉积特征情况下,多种地震属性综合确定古河道平面展布特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选择井距小于500m且平面形态特征不同的古河道进行连井对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析古河道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明确不同形态古河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及模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从露头剖面上对河道内部砂体或隔夹层的厚度、规模和方向进行实际测量,建立砂体规模的经验公式;步骤S22:对河道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剖面上的露头观测和平面上的现代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彤楼衡勇王勇飞刘成川高伟柯光明曹海涛李晓明曹廷宽杨宇鹏甘文兵周锋刘露李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