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9979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雾化吸入治疗对药物的利用率不高,易造成浪费,且不能够对药物吸入速率进行调节等问题。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面罩连接头,所述面罩连接头底端的内侧安装有面罩连接管,所述面罩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单向排气机构,所述面罩连接管底端的外侧安装有雾化机构,所述雾化机构的下端面安装有气体分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雾化后气体中药物比例以及气流量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不同患者的使用,且对排出废气进行单向导流,可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环境越来越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雾化治疗可快速对患者进行治疗,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在呼吸道局部沉积的多,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相对传统服药或者注射治疗,无痛苦,同时减少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0003]但是,现有的雾化吸入治疗对药物的利用率不高,易造成浪费,且不能够对药物吸入速率进行调节;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雾化吸入治疗对药物的利用率不高,易造成浪费,且不能够对药物吸入速率进行调节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面罩连接头,所述面罩连接头底端的内侧安装有面罩连接管,所述面罩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单向排气机构,所述面罩连接管底端的外侧安装有雾化机构,所述雾化机构的下端面安装有气体分流机构;
[0006]所述气体分流机构包括第一注入管、第二注入管、固定盖板、限位安装环、过滤棉团、分流壳体、活动安装座和分流支架,所述第二注入管的底端安装有分流壳体,所述分流壳体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注入管,所述分流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安装座,所述活动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支架,其中一个所述分流支架的下方安装有过滤棉团,所述过滤棉团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安装环,所述气体分流机构的底端安装有单向导流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单向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端部限位头、活动封堵薄片、过滤封盖和调节堵头,所述排气管一端的外侧安装有端部限位头,所述端部限位头的一端安装有过滤封盖,所述过滤封盖的内侧安装有调节堵头,所述调节堵头的一端安装有活动封堵薄片。
[0008]优选的,所述单向导流机构包括导气管体、连接管、单向导流管体、活动堵头壳、支撑弹簧、流量调节管体、活动支撑板和限位调节座,所述导气管体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单向导流管体,所述单向导流管体的内侧安装有活动堵头壳,所述活动堵头壳的内侧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安装有活动支撑板,所述活动支撑板的上端面安装有限位调节
座,所述限位调节座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流量调节管体,所述流量调节管体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连接管。
[0009]优选的,所述雾化机构包括电源导线、雾化器主体、连接管头、注液管、防漏堵块、雾化连接头和定位板,所述电源导线的上端面安装有雾化器主体,所述雾化器主体的上端面安装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内侧安装有雾化连接头,所述雾化连接头的上方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侧安装有防漏堵块,所述注液管的一侧安装有两个连接管头。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安装座的一端延伸至分流壳体的内侧,所述活动安装座的内侧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分流支架的一端贯穿导向孔延伸至分流壳体的内侧。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安装环与分流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限位安装环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过滤棉团设置在安装槽的内侧。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堵头壳与活动支撑板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所述限位调节座的上端粘接固定在流量调节管体的内侧,所述流量调节管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单向导流管体上端的外侧,所述活动堵头壳与限位调节座的外侧均设置有腰型导流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雾化后气体中药物比例以及气流量大小进行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不同患者的使用,其中对气体流向进行控制,进一步保证使用安全,且对排出废气进行单向导流,可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0015]一种雾化吸入使用方法,所述雾化吸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A)检查各零件的功能是否完好,将导气管体的底端与呼吸机进行连接,将注液管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雾化连接头的外侧,根据患者病情将药液倒入注液管的内侧,进而通过防漏堵块对注液管的上端进行封堵密封,将面罩连接管的底端和第二注入管的上端均与连接管头连接固定,将消毒后的过滤棉团放入限位安装环的内侧,整体结构安装完成进而将面罩连接头的上端与患者使用的面罩进行连接;
[0017](B)将电源导线的底端与电源连接,启动呼吸机,使得气流通过导气管体进入单向导流管体的内侧,气流推动活动堵头壳与单向导流管体分离,其中活动堵头壳与限位调节座的外侧均设置有腰型导流孔,气体通过腰型导流孔进入流量调节管体的内侧,进一步在过滤棉团的过滤作用后进行分流,分别进入第一注入管与第二注入管的内侧;
[0018](C)启动雾化器主体,使得雾化器主体对药液进行雾化操作,进而与第二注入管内侧的气体混合进入面罩连接管的内侧,患者在此过程中为吸气状态,雾化后气体可直达肺部进行治疗,此时活动封堵薄片在端部限位头的内侧转动,使得活动封堵薄片与端部限位头的内壁贴合,进而对排气管进行封堵,避免外部空气进入,提高治疗效果;
[0019](D)患者进行呼气时,活动封堵薄片受到气流推动与端部限位头分离,在过滤封盖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孔,通过单向排气机构能够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排出,气流同时进入单向导流机构的内侧,活动堵头壳在支撑弹簧的支撑下与单向导流管体贴合,此时气流只能通过单向排气机构进行排出操作,可避免对雾化后的气流造成污染,且降低药液的浪费;
[0020](E)根据患者的不同对气流量大小进行调节,具体为,旋转流量调节管体,使得流量调节管体带动限位调节座对活动支撑板在单向导流管体的内侧进行移动,可调节支撑弹簧的松紧度,进而对气流量进行调节,根据药液使用量对混合气体内药液比例进行调节,具体为,按压两个分流支架的一端,使得分流支架的另一端在分流壳体的内侧进行移动,进而
对第二注入管底端的进气孔进行限制,使得对第二注入管内侧通过的气流量进行调节,进而能够调节混合气体内的药液比例。
[0021]优选的,所述活动封堵薄片的一端与端部限位头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调节堵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过滤封盖的内侧。
[0022]优选的,所述单向导流管体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活动支撑板设置在滑槽的内侧。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雾化吸入使用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对结构进行旋转即可对通入结构内侧的气体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便于使用,适用于不同呼吸量的患者,且通过按压分流支架可对药物比例进行调节,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包括面罩连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连接头(1)底端的内侧安装有面罩连接管(2),所述面罩连接管(2)的一侧安装有单向排气机构(3),所述面罩连接管(2)底端的外侧安装有雾化机构(6),所述雾化机构(6)的下端面安装有气体分流机构(4);所述气体分流机构(4)包括第一注入管(401)、第二注入管(402)、固定盖板(403)、限位安装环(404)、过滤棉团(405)、分流壳体(406)、活动安装座(407)和分流支架(408),所述第二注入管(402)的底端安装有分流壳体(406),所述分流壳体(406)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盖板(403),所述固定盖板(403)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一注入管(401),所述分流壳体(406)的两侧均安装有活动安装座(407),所述活动安装座(407)的内侧安装有分流支架(408),其中一个所述分流支架(408)的下方安装有过滤棉团(405),所述过滤棉团(405)的外侧安装有限位安装环(404),所述气体分流机构(4)的底端安装有单向导流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气机构(3)包括排气管(301)、端部限位头(302)、活动封堵薄片(303)、过滤封盖(304)和调节堵头(305),所述排气管(301)一端的外侧安装有端部限位头(302),所述端部限位头(302)的一端安装有过滤封盖(304),所述过滤封盖(304)的内侧安装有调节堵头(305),所述调节堵头(305)的一端安装有活动封堵薄片(3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流机构(5)包括导气管体(501)、连接管(502)、单向导流管体(503)、活动堵头壳(504)、支撑弹簧(505)、流量调节管体(506)、活动支撑板(507)和限位调节座(508),所述导气管体(501)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单向导流管体(503),所述单向导流管体(503)的内侧安装有活动堵头壳(504),所述活动堵头壳(504)的内侧安装有支撑弹簧(505),所述支撑弹簧(505)的上端安装有活动支撑板(507),所述活动支撑板(507)的上端面安装有限位调节座(508),所述限位调节座(508)上端的外侧安装有流量调节管体(506),所述流量调节管体(506)上端的内侧安装有连接管(5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构(6)包括电源导线(601)、雾化器主体(602)、连接管头(603)、注液管(604)、防漏堵块(605)、雾化连接头(606)和定位板(607),所述电源导线(601)的上端面安装有雾化器主体(602),所述雾化器主体(602)的上端面安装有注液管(604),所述注液管(604)的内侧安装有雾化连接头(606),所述雾化连接头(606)的上方安装有定位板(607),所述定位板(607)的内侧安装有防漏堵块(605),所述注液管(604)的一侧安装有两个连接管头(6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安装座(407)的一端延伸至分流壳体(406)的内侧,所述活动安装座(407)的内侧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分流支架(408)的一端贯穿导向孔延伸至分流壳体(406)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控药的射流式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安装环(404)与分流壳体(406)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限位安装环(404)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联籽吴登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谷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