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94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污阀,包括筒管状的阀体,上盖、下盖分别由上套囊、下套囊密封式连接阀体上、下筒口处,阀体的筒壁上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二孔,第一、二孔之间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上、下侧布置有上、下夹杆,上、下夹杆平行且靠近或分离时构成对软管的径向约束或约束解除,所述的阀体筒壁上有管孔连接换向阀选择连通负压源或常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杆两端有向上延伸并与上盖固连的上拉杆,所述的上夹杆两端有向下延伸并与下盖固连的下拉杆,上夹杆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和/或下夹杆与下盖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下夹杆、上拉杆构成的框架与上夹杆、下拉杆构成的框架构成框面彼此相互平行。构成的框架构成框面彼此相互平行。构成的框架构成框面彼此相互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污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类,具体讲就是利用负压与常压环境的交替变化实现阀路的通断。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利用负压与常压环境的交替变化实现阀路的通断的阀有两种的基本结构,其一是阀体内设置皮碗,皮碗由驱动机构驱动实现变形从而实现与阀道的抵触而截止阀路或与阀道分离而畅通阀路;另一类则是在阀体内设置皮管或软管,利用夹合机构实施对软管外壁的约束或分离,约束时软管局部管壁被夹合而截止其通路,约束解除时,软管在污物通过时被污物撑涨开、污物顺利通过。
[0003]现有技术中,文献1公开了一种真空排水阀(文献号US3983080A),阀包括顶锥体14和底锥体15,这些锥体由弹性材料或与管状阀构件5相同种类的柔性材料制成。当操作阀10以将封闭腔室4连接到管道2时,腔室4外部的大气压力将作用以在竖直方向上压缩壳体3。这是由于支撑构件9支撑在连接到与锥体14连接的顶端构件17的支柱16上的结果,并且进一步由于另一对构件9分别支撑在支柱18和19上,支柱18和19连接到由锥形构件15支撑的端部20。下锥形构件15的塌陷使构件或上水平杆9沿向上方向并使支撑在支柱16上的下水平杆9沿向下方向移动。而通常水平杆9在管状构件5的上侧具有一对,与管状构件下侧的水平杆9成大体跨接的关系,管状构件5下侧的水平杆9与管状构件5上侧的水平杆9上下分离式位移时管状构件5打开。反之,管状构件5下侧的水平杆9与管状构件5上侧的水平杆9上下靠近式位移时管状构件5被夹扁,阀路则截止而关闭。
[0004]文献2公开了一种“防倒吸真空排污阀及真空集污系统”(文献号CN 103438237 B),其也公开了相应的夹合机构对软管103施加约束,软管103由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软管103置于壳体106内,连接进口102、出口101,污水依次流过进口102、软管103、出口101。
[0005]文献1、2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居中布置了弹簧8或110,在阀关闭时,弹簧8提供的弹力施加在水平杆9的中部或弹簧110提供的弹力施加在与压簧座111的下端相连的横杆的中部(参见文献2中的图7)。软管103或管状构件5在夹合机构作用下呈现的扁合式变形的缝隙的两端是最为难以合缝的部位,文献1、2中采用的夹杆中部施力的方式无法保证两端合缝的实现,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泄漏,这是阀类零件的致命缺陷。
[0006]另外,文献1、2中均未关注到如何保证上、下夹杆构件的平行关系的维系,自然也未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上、下夹杆的运行轨迹也十分重要,这可能影响到两者靠近时是否能够保证提供适当的夹合力和夹合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污阀,确保阀路关闭的可靠性以避免出现泄漏现象的发生。
[0008]一种排污阀,包括筒管状的阀体,上盖、下盖分别由上套囊、下套囊密封式连接阀
体上、下筒口处,阀体的筒壁上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二孔,第一、二孔之间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上、下侧布置有上、下夹杆,上、下夹杆平行且靠近或分离时构成对软管的径向约束或约束解除,所述的阀体筒壁上有管孔连接换向阀选择连通负压源或常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杆两端有向上延伸并与上盖固连的上拉杆,所述的上夹杆两端有向下延伸并与下盖固连的下拉杆,上夹杆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和/或下夹杆与下盖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下夹杆、上拉杆构成的框架框面与上夹杆、下拉杆构成的框架框面彼此相互平行。
[0009]上述方案中,下夹杆和/或上夹杆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实现管壁挤压动作并截止管腔通路,下夹杆、上拉杆构成的框架框面与上夹杆、下拉杆构成的框架框面彼此相互平行,同时上夹杆、下夹杆保持平行,所以形成夹口位置确定、夹合力稳定,保证了软管被夹合部位的确定性,有利消除可能造成泄漏的缝隙,提高了排污阀关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1]图2、3分别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左视图;
[0012]图4、5分别是图2、3中的A

A剖视图;
[0013]图6、7分别是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首先需要说明书的是,图示状态下,在水平布置的软管20上方为上、下方则为下,具体实施时,图示所示方位为优选的正常的自然方位。图7对应的是拆卸了软管20的状态,且所对应的软管20处在管径涨开、排污水的状态。
[0015]一种排污阀,包括筒管状的阀体10,上盖11、下盖12分别由上套囊13、下套囊14密封式连接阀体10上、下筒口处,阀体10的筒壁上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二孔15、16,第一、二孔15、16之间连接有软管20,软管20的上、下侧布置有上、下夹杆30、40,上、下夹杆30、40平行且靠近或分离时构成对软管20的径向约束或约束解除,所述的阀体10筒壁上有管孔17连接换向阀选择连通负压源或常压,所述的下夹杆40两端有向上延伸并与上盖11固连的上拉杆41,所述的上夹杆30两端有向下延伸并与下盖12固连的下拉杆31,上夹杆30与上盖11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和/或下夹杆40与下盖12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下夹杆40、上拉杆41构成的框架框面与上夹杆30、下拉杆31构成的框架框面彼此相互平行。
[0016]上述方案中,管孔17选择连通负压源或常压时,阀体10、上盖11、下盖12、上套囊13、下套囊14围成的软管20外部的区域为负压或常压环境,在负压环境时,大气压作用在上盖11、下盖12、上套囊13、下套囊14上,上盖11、下盖12分别向阀体10腔室所在侧位移,上拉杆41连通下夹杆40向下位移,下拉杆31连通上夹杆30向上位移,其间弹簧被压缩,上拉杆41与上夹杆30呈现为彼此分离的间距位置关系,软管20的径向约束解除呈可贯通状;在常压环境下,弹簧的弹力驱使上盖11、下盖12远离式的分离位移并带动下夹杆40与上夹杆30呈现为彼此靠近并对软管20实施径向挤夹约束而截止软管20通路;上述方案还保证了下夹杆40、上夹杆30的平行关系,同时也保证了下夹杆40、上拉杆41构成的框架框面与上夹杆30、下拉杆31构成的框架框面彼此相互平行关系,上述平行关系在常压和负压环境下均保持维
系,如此则保证了夹合软管截止其通路的可靠性;在上拉杆41、下拉杆31的运动轨迹被限定而带来的附加技术效果就是同时限定了上盖11、下盖12的运行姿态,由此也防止了上套囊13、下套囊14收缩、涨扩过程中扭转、折叠的现象。
[0017]上述的下夹杆40、上拉杆41构成的框架与上夹杆30、下拉杆31构成的框架彼此为相互平行关系,有两种基本优选方案:
[0018]其一是:所述的上夹杆30的两端有上下方向贯通的槽或孔供上拉杆41穿置通过或上拉杆41的两端有上下方向贯通的槽或孔供下拉杆31穿置通过并构成限位导向配合。
[0019]其二是:上拉杆41和/或下拉杆31与阀体10的内壁之间构成导槽滑块配合。
[0020]上述两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污阀,包括筒管状的阀体(10),上盖(11)、下盖(12)分别由上套囊(13)、下套囊(14)密封式连接阀体(10)上、下筒口处,阀体(10)的筒壁上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二孔(15、16),第一、二孔(15、16)之间连接有软管(20),软管(20)的上、下侧布置有上、下夹杆(30、40),上、下夹杆(30、40)平行且靠近或分离时构成对软管(20)的径向约束或约束解除,所述的阀体(10)筒壁上有管孔(17)连接换向阀选择连通负压源或常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夹杆(40)两端有向上延伸并与上盖(11)固连的上拉杆(41),所述的上夹杆(30)两端有向下延伸并与下盖(12)固连的下拉杆(31),上夹杆(30)与上盖(11)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和/或下夹杆(40)与下盖(12)之间设置有驱使两者分离的弹簧,下夹杆(40)、上拉杆(41)构成的框架框面与上夹杆(30)、下拉杆(31)构成的框架框面彼此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杆(30)的两端有上下方向贯通的槽或孔供上拉杆(41)穿置通过或上拉杆(41)的两端有上下方向贯通的槽或孔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峰汪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拓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