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85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枕修复技术领域,尤其为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针对轨枕承台破损以及周围裂纹修复,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用扳手松开并取下待修轨枕部位扣件系统,再用液压起道机抬起钢轨,使轨枕承台与钢轨底板之间形成一个高度的作业面,取下轨枕承台上的垫板,对承台破损部位进行凿毛或打磨粗糙,并将压溃或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再用钢丝刷将表面的灰尘、油污清除后,修复后的轨枕,修复效果可持续时间长,无需反复安排人员进行检修,节省大量劳力,施工工艺工序简单、作业周期短、施工难度低、操作便捷,维修成本可节省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枕修复
,具体涉及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轨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列车动荷载冲击力作用而使混凝土产生局部开裂、压渍、甚至折断等损伤。混凝土轨枕长期处在露天环境中,由于裂纹的出现,当裂纹开展到一定宽度,且裂缝深度到达保护层时,水(酸雨)、空气就沿着裂缝逐渐渗透到钢筋,引起钢筋腐蚀、生锈,铁锈是一种铁的化合物(氧化物),其体积膨胀4倍,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内应力,导致混凝土进一步开裂,并使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降低,从而影响轨枕的承载能力,因而提前修复轨枕伤损部位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3]更换垫片并不能阻止病害持续发展,且垫片容易被挤坏或挤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解决问题维持时间短,需要反复安排人员进行检修,耗费大量劳力,更换轨枕工作量大,且破坏道床稳定,施工条件要求较高,施工后还要进行道床稳定恢复工作,成本消耗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针对轨枕承台破损以及周围裂纹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S11、首先用扳手松开并取下待修轨枕部位扣件系统,再用液压起道机抬起钢轨,使轨枕承台与钢轨底板之间形成30-50mm的作业面;
[0007]步骤S12、取下轨枕承台上的垫板;
[0008]步骤S13、对承台破损部位进行凿毛或打磨粗糙,并将压溃或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再用钢丝刷将表面的灰尘、油污清除后,再用高压清洗机把轨枕破损部位的油污、杂质冲洗干净;
[0009]步骤S14、检查破损部位有无积水,若有,必须用毛巾或吹风机清理干净,用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用抹刀把调好的修复材料摸压在破损部位,并且把外观一次性收好;
[0010]步骤S15、洒水养护;
[0011]步骤S16、等修复部位达到强度后,安装好橡胶垫。
[0012]优选的,针对崩角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S21、凿掉崩角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
[0014]步骤S2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崩角处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冼基面;
[0015]步骤S23、待破损表面吹干后涂刷界面剂再进行修复;
[0016]步骤S24、拌制国兴牌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
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
[0017]步骤S2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每次填充厚度控制在2cm以内,且待上层填充料初凝后方可进行下层填充,按此方式直至填充完成;
[0018]步骤S2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可用专用色差修复材料对修复处进行抹面修整调色;
[0019]步骤S27、修复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已修复好的部位需要有专人不间断地浇水养护,以保持砼表面湿润为准。
[0020]优选的,针对破损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S31、凿掉破损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
[0022]步骤S3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破损处清理干净,打出混凝土坚实基层,当轨枕钢筋或螺栓锈蚀时,应进行除锈、阻锈处理;
[0023]步骤S33、修复施工时,用压力高压清洗剂冲洗干净,充分湿润修复部位的轨枕混凝土,即处于饱和面干含水状态;
[0024]步骤S34、拌制铁路专用国兴牌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
[0025]步骤S3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在破损深度及面积均较大时可在修复处设置靠模,若破损深度超过了轨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补加钢丝网并与轨枕钢筋连接固定,采用多次填补法分层操作,每次填补厚度不超过15mm,待已填补材料达到初凝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填补工作;
[0026]步骤S3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可用专用色差修复材料对修复处进行抹面修整调色;
[0027]步骤S37、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
[0028]优选的,所述步骤S13中配合去油污清洗剂清除轨枕表面污渍。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S25中,修边时确保修复外弧面、棱角、边缘部位与轨枕保持一致。
[0030]优选的,所述步骤S27中,每隔半小时浇水一次,养护期为2天。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2]修复后的轨枕,修复效果可持续时间长,无需反复安排人员进行检修,节省大量劳力,施工工艺工序简单、作业周期短、施工难度低、操作便捷,维修成本可节省50%-80%、效率提高10倍以上,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维修作业时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针对轨枕承台破损以及周围裂纹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S11、首先用扳手松开并取下待修轨枕部位扣件系统,再用液压起道机抬起钢
轨,使轨枕承台与钢轨底板之间形成30-50mm的作业面;
[0036]步骤S12、取下轨枕承台上的垫板;
[0037]步骤S13、对承台破损部位进行凿毛或打磨粗糙,并将压溃或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再用钢丝刷将表面的灰尘、油污清除后,再用高压清洗机把轨枕破损部位的油污、杂质冲洗干净;
[0038]步骤S14、检查破损部位有无积水,若有,必须用毛巾或吹风机清理干净,用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用抹刀把调好的修复材料摸压在破损部位,并且把外观一次性收好;
[0039]步骤S15、洒水养护;
[0040]步骤S16、等修复部位达到强度后,安装好橡胶垫。
[0041]具体的,针对崩角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0042]步骤S21、凿掉崩角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
[0043]步骤S2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崩角处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冼基面;
[0044]步骤S23、待破损表面吹干后涂刷界面剂再进行修复;
[0045]步骤S24、拌制国兴牌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
[0046]步骤S2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每次填充厚度控制在2cm以内,且待上层填充料初凝后方可进行下层填充,按此方式直至填充完成;
[0047]步骤S2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针对轨枕承台破损以及周围裂纹修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首先用扳手松开并取下待修轨枕部位扣件系统,再用液压起道机抬起钢轨,使轨枕承台与钢轨底板之间形成30-50mm的作业面;步骤S12、取下轨枕承台上的垫板;步骤S13、对承台破损部位进行凿毛或打磨粗糙,并将压溃或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再用钢丝刷将表面的灰尘、油污清除后,再用高压清洗机把轨枕破损部位的油污、杂质冲洗干净;步骤S14、检查破损部位有无积水,若有,必须用毛巾或吹风机清理干净,用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用抹刀把调好的修复材料摸压在破损部位,并且把外观一次性收好;步骤S15、洒水养护;步骤S16、等修复部位达到强度后,安装好橡胶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针对崩角修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凿掉崩角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步骤S2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崩角处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冼基面;步骤S23、待破损表面吹干后涂刷界面剂再进行修复;步骤S24、拌制国兴牌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步骤S2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每次填充厚度控制在2cm以内,且待上层填充料初凝后方可进行下层填充,按此方式直至填充完成;步骤S2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可用专用色差修复材料对修复处进行抹面修整调色;步骤S27、修复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已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延国文言军文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兴腾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