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棉被,包括石墨烯面料和棉芯,所述石墨烯面料的一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拉链,且拉链外侧的石墨烯面料上固定安装有遮盖布条,并且石墨烯面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线的一端,所述尼龙线另一端边侧的石墨烯面料内部设置有布环,且布环的中部与尼龙线的线段之间贯穿分布设置,并且石墨烯面料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布,所述棉芯位于石墨烯面料内部的弹性布内侧,且棉芯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处均固定有套环,并且棉芯和套环的连接处内侧与尼龙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该多功能棉被,方便棉芯的拆装和定位,提高拆装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使得棉被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保护肌肤效果。良好的保护肌肤效果。良好的保护肌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棉被
[0001]本技术涉及棉被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棉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棉被在使用时受棉芯和蚕丝的作用,重量大,睡眠的压迫感足,容易在重量作用下导致人体的休息和睡眠不畅影响,并且棉芯在放置定位后容易因抖动等问题出现偏位移动,造成棉被整体使用的舒适度效果不佳,不便于对棉芯进行更换和有效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棉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棉被在使用时受棉芯和蚕丝的作用,重量大,睡眠的压迫感足,容易在重量作用下导致人体的休息和睡眠不畅影响,并且棉芯在放置定位后容易因抖动等问题出现偏位移动,造成棉被整体使用的舒适度效果不佳,不便于对棉芯进行更换和有效拆装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棉被,包括石墨烯面料和棉芯,所述石墨烯面料的一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拉链,且拉链外侧的石墨烯面料上固定安装有遮盖布条,并且石墨烯面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线的一端,所述尼龙线另一端边侧的石墨烯面料内部设置有布环,且布环的中部与尼龙线的线段之间贯穿分布设置,并且石墨烯面料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布,所述棉芯位于石墨烯面料内部的弹性布内侧,且棉芯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处均固定有套环,并且棉芯和套环的连接处内侧与尼龙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所述棉芯由负离子纤维和无纺布制成。
[0005]优选的,所述石墨烯面料由涤纶经线和蚕丝纬线两者垂直交错分布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尼龙线关于石墨烯面料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根,且左右两侧的尼龙线均与棉芯的边缘处之间平行设置,并且尼龙线和布环之间为贯穿的绑扎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弹性布设置为横置的“U”字型结构,且弹性布的外侧壁与石墨烯面料的内侧壁之间相互贴合设置,并且弹性布由涤纶布和氨纶布料两部分组成。
[0008]优选的,所述涤纶布和氨纶布料两者之间为错位分布的相互连接,且涤纶布和氨纶布料两者的厚度尺寸设置相同,并且涤纶布和氨纶布料之间通过缝制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棉芯上的连接卡扣与尼龙线上的连接卡扣一一对应分布,且棉芯和尼龙线上的连接卡扣之间设置为卡合的拆卸安装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棉被,方便棉芯的拆装和定位,提高拆装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1]1、只需要通过尼龙线与布环和套环之间的贯穿和自身的绑扎作用,使得棉芯在进行安装时定位操作便捷,且具有良好的定位稳定效果,在连接卡扣的卡合定位配合及弹性布的弹性作用下,提高棉芯的定位稳定性,和拆装的便利性;
[0012]2、通过涤纶经线和蚕丝纬线组合编织成型的石墨烯面料,在使用时整体的重量降低,且稳定强度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连接卡扣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弹性布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石墨烯面料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石墨烯面料;101、涤纶经线;102、蚕丝纬线;2、拉链;3、遮盖布条; 4、尼龙线;5、布环;6、弹性布;601、涤纶布;602、氨纶布料;7、棉芯;8、套环;9、连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棉被,包括石墨烯面料1、涤纶经线101、蚕丝纬线102、拉链2、遮盖布条3、尼龙线4、布环5、弹性布6、涤纶布 601、氨纶布料602、棉芯7、套环8和连接卡扣9,石墨烯面料1的一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拉链2,且拉链2外侧的石墨烯面料1上固定安装有遮盖布条3,并且石墨烯面料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线4的一端,尼龙线4另一端边侧的石墨烯面料1内部设置有布环5,且布环5的中部与尼龙线4的线段之间贯穿分布设置,并且石墨烯面料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布6,棉芯7位于石墨烯面料1内部的弹性布6内侧,且棉芯7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处均固定有套环8,并且棉芯7和套环8的连接处内侧与尼龙线4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9。
[0021]石墨烯面料1由涤纶经线101和蚕丝纬线102两者垂直交错分布设置,使得石墨烯面料1在使用时重量降低。
[0022]尼龙线4关于石墨烯面料1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2根,且左右两侧的尼龙线4 均与棉芯7的边缘处之间平行设置,并且尼龙线4和布环5之间为贯穿的绑扎连接,方便进行棉芯7的安装定位,操作便捷,且不会影响棉芯7使用的舒适性。
[0023]弹性布6设置为横置的“U”字型结构,且弹性布6的外侧壁与石墨烯面料1的内侧壁之间相互贴合设置,并且弹性布6由涤纶布601和氨纶布料602两部分组成,涤纶布601 和氨纶布料602两者之间为错位分布的相互连接,且涤纶布601和氨纶布料602两者的厚度尺寸设置相同,并且涤纶布601和氨纶布料602之间通过缝制固定,使得弹性布6的作用能够对棉芯7进行良好的紧固定位,不会造成棉芯7的偏位和拆装的不便。
[0024]棉芯7上的连接卡扣9与尼龙线4上的连接卡扣9一一对应分布,且棉芯7和尼龙线4上的连接卡扣9之间设置为卡合的拆卸安装结构,使得棉芯7在定位安装后,且边角位置不会因使用出现偏移等问题,提高棉芯7的定位问效果。
[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棉被时,首先根据图1
‑
5所示,在需要进行棉芯7的拆装定位后时,通过拉链2的拉扯开启,将棉芯7导入石墨烯面料1内部,利用棉芯7边侧的套环8与尼龙线4之间相互贯穿,使得尼龙线4和棉芯7上的连接卡扣9之间卡合定位,达到棉芯7四角定位的目的,而套环8设置纺织面料的材质,在尼龙线4的另一端与石墨烯面料 1上的布
环5贯穿后,将尼龙线4的另一端打结,进行尼龙线4的定位目的,使得棉芯7在边角定位后,整体两侧同样进行限位,不会出现使用的松动,影响棉被使用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布6由涤纶布601和氨纶布料602两部分组成设置,使其弹性布6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对棉芯7进行定位时更稳,防止棉芯7因石墨烯面料1的抖动出现位移等问题;
[0026]而且石墨烯面料1由涤纶经线101和蚕丝纬线102两者通过错位交叉的方式进行编织成型,使得石墨烯面料1的整体使用重量有效降低。
[00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棉被,包括石墨烯面料(1)和棉芯(7),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面料(1)的一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拉链(2),且拉链(2)外侧的石墨烯面料(1)上固定安装有遮盖布条(3),并且石墨烯面料(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尼龙线(4)的一端,所述尼龙线(4)另一端边侧的石墨烯面料(1)内部设置有布环(5),且布环(5)的中部与尼龙线(4)的线段之间贯穿分布设置,并且石墨烯面料(1)的内侧壁上连接有弹性布(6),所述棉芯(7)位于石墨烯面料(1)内部的弹性布(6)内侧,且棉芯(7)的左右两侧外壁边缘处均固定有套环(8),并且棉芯(7)和套环(8)的连接处内侧与尼龙线(4)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扣(9),所述棉芯(7)由负离子纤维和无纺布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面料(1)由涤纶经线(101)和蚕丝纬线(102)两者垂直交错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线(4)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国强,方桂芬,吴美娟,葛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好梦来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