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65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属于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根据标准采油井的关井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小到大方式排序,计算相邻两个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并建立流体密度与压力间的线性关系,利用该线性关系,根据待预测采油井的上个点深度、压力、流体密度,计算下个深度点的压力值直到井底。与现有方法比,也不需要下入井下压力计进行实际测量,在已知关井测得的井口压力下,就可以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快速求得待预测采油井的井底压力,计算量较小,且准确度高,为自喷期采油井的生产管理,自喷期采油井的产能分析,配产提供可靠依据。配产提供可靠依据。配产提供可靠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藏勘探与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井底压力是油藏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它可以为采油井生产状况评价、措施决策等提供参数,也可以用于了解油藏的能量大小,采油井产油能力是否充足,对油藏的生产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采油井生产到一定阶段后都要进行压力监测,只有了解油藏能量的大小及变化,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油藏生产管理及增产对策。而监测压力就必须关井测压,下入井下压力计进行实际测量,但压力计在井下会出现卡挂、遇阻等问题,引起误测,导致测量并不准确。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7729631A,名称为“一种利用液面测试数据进行井底压力计算的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的方案是,根据获取井筒液面测试数据,将井筒沿着管柱液面到油层中深分隔成多个微元段,确定各个微元段的井斜角,根据井斜角确定各个微元段的温度,根据温度确定各个微元段的地层水的物性参数,根据温度确定各个微元段的油的物性参数,根据地层水的物性参数和油的物性参数确定各个微元段油水混合物的密度,根据油水混合物的密度以及井斜角计算井底压力,但是,该方法的计算步骤比较复杂、计算量大,影响井底压力的计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方法的井底压力预测不准确,计算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1)获取与待预测采油井属于同一油藏的标准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测压数据,利用所述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排序,计算相邻两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计算式如下:
[0007][0008]式中,P
i+1
、P
i
为标准采油井的测压数据中第i+1、i个深度测点的实测压力,MPa;h
i+1
、h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1、i个测点的深度,m;g为重力常数,9.8N/kg;ρ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到i+1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g/cm3;
[0009]2)根据步骤1)中的测压数据和计算的平均流体密度,确定采油井中不同流体类型所在的深度范围,建立井筒各深度范围内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10]3)获取待预测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井口压力,根据该井口压力,结合所述线性回归关系式,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从第一个深度测点开始,依次计算各深度测点的压力,直到计算出最后一个深度测点的压力,即井底压力;所述各深度测点的压力的
计算式如下:
[0011][0012]式中,P

i+1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1的压力,P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的压力,MPa;其中,当i=0时,P0为待预测采油井的井口压力,MPa;h
i+1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1的深度,m;h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的深度,m;g为重力常数,9.8N/kg;ρ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第i个深度测点到i+1个深度测点间平均流体密度,g/cm3,ρ

i
通过步骤2)中的线性回归关系式求得。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的预测方法,根据标准采油井的关井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小到大方式排序,计算相邻两个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并建立流体密度与压力间的线性关系,利用该线性关系,根据待预测采油井的上个点深度、压力、流体密度,计算下个深度点的压力值直到井底。与现有方法比,也不需要下入井下压力计进行实际测量,在已知关井测得的井口压力下,就可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快速求得待预测采油井的井底压力,计算量较小,且准确度高,为采油井的生产管理,采油井的产能分析,配产提供可靠依据。
[0015]进一步的,步骤2)中,确定采油井中不同流体类型对应的深度范围,建立井筒各深度范围内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的步骤如下:
[0016]根据步骤1)中的测压数据和计算的平均流体密度在坐标系中的走势,确定出n个拐点,n≥1,在井口测点、n个拐点、井底测点中,每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深度范围内,拟合出一条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17]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线性回归关系式包括:
[0018](1)第一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19]ρ1=a1*p1+b1
[0020]式中,ρ1为第一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0,h1)内的流体密度,g/cm3;p1为第一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1、b1为回归常数;
[0021](2)第二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22]ρ2=a2*p2+b2
[0023]式中,ρ2为第二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h1,h2)内的流体密度,g/cm3;h1、h2均为测点的井深,m,且h1<h2;p2为第二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2、b2为回归常数;
[0024](3)第三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25]ρ3=a3*p3+b3
[0026]式中,ρ3为第三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h2,H)的流体密度,g/cm3;H为井底压力对应的井底深度,m;p3为第三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3、b3为回归常数。
[0027]基于上述目的,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8]1)获取与待预测采油井属于同一油藏的标准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测压数据,利用所述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排序,计算相邻两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计算式如下:
[0029][0030]式中,P
i+1
、P
i
为标准采油井的测压数据中第i+1、i个深度测点的实测压力,MPa;h
i+1
、h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1、i个测点的深度,m;g为重力常数,9.8N/kg;ρ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到i+1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g/cm3;
[0031]2)根据步骤1)中的测压数据和计算的平均流体密度,确定采油井中不同流体类型所在的深度范围,建立井筒各深度范围内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
[0032]3)获取待预测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井口压力,根据该井口压力,结合所述线性回归关系式,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从第一个深度测点开始,依次计算各深度测点的压力和流体密度,其中,各深度测点的压力计算式如下:
[0033][0034]式中,P

i+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与待预测采油井属于同一油藏的标准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测压数据,利用所述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排序,计算相邻两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计算式如下:式中,P
i+1
、P
i
为标准采油井的测压数据中第i+1、i个深度测点的实测压力,MPa;h
i+1
、h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1、i个测点的深度,m;g为重力常数,9.8N/kg;ρ
i
为标准采油井的第i到i+1个深度测点间的平均流体密度,g/cm3;2)根据步骤1)中的测压数据和计算的平均流体密度,确定采油井中不同流体类型对应的深度范围,建立井筒各深度范围内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3)获取待预测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井口压力,根据该井口压力,结合所述线性回归关系式,按照井深由小到大的方式,从第一个深度测点开始,依次计算各深度测点的压力,直到计算出最后一个深度测点的压力,即井底压力;所述各深度测点的压力的计算式如下:式中,P

i+1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1的压力,P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的压力,MPa;其中,当i=0时,P0为待预测采油井的井口压力,MPa;h
i+1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1的深度,m;h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深度测点i的深度,m;g为重力常数,9.8N/kg;ρ

i
为待预测采油井的第i个深度测点到i+1个深度测点间平均流体密度,g/cm3,ρ

i
通过步骤2)中的线性回归关系式求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确定采油井中不同流体类型对应的深度范围,建立井筒各深度范围内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的步骤如下:根据步骤1)中的测压数据和计算的平均流体密度在坐标系中的走势,确定出n个拐点,n≥1,在井口测点、n个拐点、井底测点中,每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深度范围内,拟合出一条流体密度与压力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线性回归关系式包括:(1)第一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ρ1=a1*p1+b1式中,ρ1为第一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0,h1)内的流体密度,g/cm3;p1为第一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1、b1为回归常数;(2)第二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ρ2=a2*p2+b2式中,ρ2为第二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h1,h2)内的流体密度,g/cm3;h1、h2均为测点的井深,m,且h1<h2;p2为第二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2、b2为回归常数;
(3)第三流体类型的线性回归关系式:ρ3=a3*p3+b3式中,ρ3为第三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h2,H)的流体密度,g/cm3;H为井底压力对应的井底深度,m;p3为第三流体类型的深度范围内的压力,MPa;a3、b3为回归常数。4.一种自喷期采油井的井底压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与待预测采油井属于同一油藏的标准采油井在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后的测压数据,利用所述测压数据,按照井深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旗蔡军星高鹏王金志刘显英张蕴曼程群生张改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