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9573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保温层、隐柱、现浇混凝土层、网状钢筋、金属腹杆、金属免拆可视模板、隐梁和现浇楼板,隐柱完全或部分嵌入保温层,隐梁部分嵌入或完全贯通保温层,现浇楼板完全或局部穿过保温层与两层现浇混凝土层连接,网状钢筋位于现浇混凝土层中远离保温层一侧,网状钢筋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覆盖有金属免拆可视模板,金属腹杆穿过保温层延伸超出网状钢筋的平面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复合剪力墙的保温层中,以单侧、双侧或中部设置隐柱的方式,不仅显著增加两页现浇混凝土层的承载能力、协同工作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还解决了结构热桥问题,避免产生冷凝。免产生冷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层超低能耗建筑,主要以外贴保温为主,保温材料为可燃或难燃的聚苯乙烯保温层,导致建筑节能与建筑防火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0003]而低层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存在着模板用量大、施工难度高、综合总价高的缺点,难以在散建的农村民居中应用。
[0004]而且,采用较厚的保温层时,内外侧现浇混凝土层距离较远,协同工作性能严重降低,对结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包括:保温层(1)、隐柱(2)、现浇混凝土层(3)、网状钢筋(4)、金属腹杆(5)、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隐梁(7)和现浇楼板(8),所述隐柱(2)完全或部分嵌入所述保温层(1),所述隐梁(7)部分嵌入或完全贯通所述保温层(1),所述现浇楼板(8)完全或局部穿过所述保温层(1)与两层所述现浇混凝土层(3)连接,所述网状钢筋(4)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3)中远离所述保温层(1)一侧,所述网状钢筋(4)远离所述保温层(1)的一侧覆盖有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所述金属腹杆(5)穿过所述保温层(1)延伸超出所述网状钢筋(4)的平面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网状钢筋(4)、所述金属腹杆(5)、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相互连接由以下三种方式任一或混合使用:
[0009]方式一:所述金属腹杆(4)与所述网状钢筋(5)焊接固定,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与所述网状钢筋(5)固定;
[0010]方式二:所述金属腹杆(4)分别与所述网状钢筋(5)和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同时焊接固定;
[0011]方式三:所述金属腹杆(4)分别延伸出所述网状钢筋(5)和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后,端部设置固定件。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隐柱(2)水平截面沿墙体方向的长度为100mm~300mm,宽度为70mm~150mm,材质与现浇混凝土层(3)相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腹杆(4)的材质为普通钢材或不锈钢,穿过保温层(1)的区域内设置有高分子塑料材质的断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隐梁(7)完全贯通保温层时,下方直接和砌体结构接触。
[0015]进一步的,所说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的网孔尺寸为2mm~30mm,厚度为0.2mm~6mm,材质为钢丝焊接网或有筋扩张网。
[0016]进一步的,保温层(1)为同一种材质或两种不同材质的叠合。
[0017]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a、在保温层(1)上预留好隐柱(2)和隐梁(7)的位置;
[0019]b、将两层网状钢筋(4)和两层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分别在保温层(1)两侧临时固定,用金属腹杆(5)进行固定,形成墙体骨架;
[0020]c、隐柱(2)、现浇混凝土层(3)、隐梁(7)和现浇楼板(8)进行混凝土浇筑。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在复合剪力墙的保温层中,以单侧、双侧或中部设置隐柱的方式,不仅显著增加两页现浇混凝土层的承载能力、协同工作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还解决了结构热桥问题,避免产生冷凝。尤其是当保温层较厚时,隐梁位置保温层变薄,还能解决混凝土浇筑时,同时兼顾两侧浇筑体积,以防止混凝土浇筑高差带来的保温层位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不包含隐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隐柱完全嵌入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隐柱部分嵌入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楼板部分贯通保温层、单隐梁不贯通保温层、隐柱完全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楼板部分贯通保温层、双隐梁不贯通保温层、隐柱部分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楼板部分贯通保温层、单隐梁不贯通保温层、隐柱部分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楼板完全贯通保温层、单隐梁不贯通保温层、隐柱完全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楼板完全贯通保温层、双隐梁不贯通保温层、隐柱部分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楼板完全贯通保温层、单隐梁贯通保温层、隐柱部分嵌入保温层的剖面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楼板、隐梁均贯通保温层、无隐柱的剖面图。
[0033]其中,图中:
[0034]1‑
保温层;2

隐柱;3

现浇混凝土层;4

网状钢筋;5

金属腹杆;6

金属免拆可视模板;7

隐梁;8

现浇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实施例1
[0037]参考图1

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包括:保温层1、隐柱2、现浇混凝土层3、网状钢筋4、金属腹杆5、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隐梁7和现浇楼板8,隐柱2完全或部分嵌入保温层1,隐梁7部分嵌入或完全贯通保温层1,现浇楼板8完全或局部穿过保温层1与两层现浇混凝土层3连接,网状钢筋4位于现浇混凝土层3中远离保温层1一侧,网状钢筋4远离保温层1的一侧覆盖有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金属腹杆5穿过保温层1延伸超出网状钢筋4的平面位置。
[0038]本实施例中,网状钢筋4、金属腹杆5、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相互连接由以下三种方式任一或混合使用:
[0039]方式一:金属腹杆4与网状钢筋5焊接固定,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与网状钢筋5固定。该种方式是将金属腹杆4穿过保温层1之后,与两侧的网状钢筋5焊接,形成带保温的钢丝网架焊接夹芯板,然后在其外侧覆盖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并与网状钢筋5绑扎固定,形成本技术所需的墙体骨架。本方式具有产品二次成型的特征,有利于生产的流水化实施,且生产设备简单,尤其对墙体尺寸不固定的情况比较适用。
[0040]方式二:金属腹杆4分别与网状钢筋5和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同时焊接固定。该方式与方式一相比,是在钢丝网架焊接夹芯板外侧覆盖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并与网状钢筋5焊接固定。本方式具有产品二次成型的特征,有利于生产的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1)、隐柱(2)、现浇混凝土层(3)、网状钢筋(4)、金属腹杆(5)、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隐梁(7)和现浇楼板(8),所述隐柱(2)完全或部分嵌入所述保温层(1),所述隐梁(7)部分嵌入或完全贯通所述保温层(1),所述现浇楼板(8)完全或局部穿过所述保温层(1)与两层所述现浇混凝土层(3)连接,所述网状钢筋(4)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3)中远离所述保温层(1)一侧,所述网状钢筋(4)远离所述保温层(1)的一侧覆盖有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所述金属腹杆(5)穿过所述保温层(1)延伸超出所述网状钢筋(4)的平面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柱可视模板现浇复合承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钢筋(4)、所述金属腹杆(5)、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相互连接由以下三种方式任一或混合使用:方式一:所述金属腹杆(4)与所述网状钢筋(5)焊接固定,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与所述网状钢筋(5)固定;方式二:所述金属腹杆(4)分别与所述网状钢筋(5)和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同时焊接固定;方式三:所述金属腹杆(4)分别延伸出所述网状钢筋(5)和所述金属免拆可视模板(6)后,端部设置固定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峰闫秀东李中峰崔秋月周艳玲高海霞毕玉方郭明辉陈胜强邵海峰郭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农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