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象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异常降水通常是造成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获取准确的降水空间分布信息是气象水文等领域的工作重点。现有观测降水的手段依赖地面雨量计和遥感技术,其中雨量计观测具有较高精度,但是受监测范围和数量的限制难以描述区域内面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为主的遥感观测技术通过探测大气中与降水有关的要素反演得到区域内降水,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覆盖率的优势,能弥补雨量计单点观测存在的缺陷,但是其估测降水精度远低于雨量计观测。
[0003]现有技术中的各类降水资料均有利弊,仅依靠某一种来源的降水数据难以满足研发高分辨率高质量降水分析产品的需求,因此综合不同降水资料的优势,发展融合降水技术成为近些年来气象领域的关注重点,高时空分辨率的融合降水数据不仅可以用来检验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而且在监测中小尺度极端降水事件、防灾减灾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CMORPH卫星估测降水数据、雷达估测降水、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做网格化处理;步骤2、将网格化处理订正后的CMORPH卫星估测降水数据作为背景场,网格化处理订正后的雷达估测降水数据作为观测场;步骤3、网格化后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中的每一个格点中拥有至少1个以上站点分布的降水数据的格点为“有效格点”,并将自动气象站实测降水值作为对应格点内的降水“真值”,格点内包含多个站点时取所有站点的均值;步骤4、用“有效格点”的“真值”覆盖观测场中对应格点的降水实现融合,得到融合后的观测场;步骤5、用最优插值法对步骤2中的背景场、步骤4中的融合后的观测场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降水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用最优插值法对步骤2中的背景场、步骤4中的融合后的观测场进行融合,得格点k点处的融合降水值A
k
:其中,其中A
k
表示格点k处的融合降水值,F
k
表示该点的在背景场中的背景值,n表示以格点k为中心的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样本数量,w
i
表示权重系数,表示第i个样本对应的观测值O
i
和背景值F
i
之间的偏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CMORPH卫星估测降水数据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法进行订正:步骤1、首先对CMORPH卫星估测降水数据中网格内每一个格点,通过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选取样本数据,样本数据包含卫星降水和对应的地面降水;步骤2、采用统计方法分别得到卫星降水与对应的地面降水的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并通过分布函数拟合得到各自的概率密度,然后用地面降水的概率密度去标定卫星降水资料的概率密度;步骤3、当卫星降水和对应的地面降水两者具有相同概率密度函数值的降水量的差值即为卫星降水产品的偏差,最后用偏差值修正卫星降水实现对卫星降水产品的系统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