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避免雨伞脱手的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包括伞面本体,所述伞面本体上设有的主伞骨,所述主伞骨下端部固定设有伞柄,所述主伞骨和伞柄之间用于雨伞自动打开和收伞的开合结构,所述伞柄上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第一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穿设有第二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与第二连接半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半环脱离第二连接半环的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半环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使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形成圆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半环脱离第一连接半环的第二限位装置。环脱离第一连接半环的第二限位装置。环脱离第一连接半环的第二限位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开合直伞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伞具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开合直伞。
技术介绍
[0002]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专利技术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也是人们外出随身常备的工具。为了方便收伞和开伞,市面上出现了能够自动打开的直伞,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但是当用户在使用时候,由于风大或者雨大,容易导致伞拿不稳而脱手,进而使雨伞飞出去,不利于用户撑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避免雨伞脱手的一种自动开合直伞。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包括伞面本体,所述伞面本体上设有的主伞骨,所述主伞骨下端部固定设有伞柄,所述主伞骨和伞柄之间用于雨伞自动打开和收伞的开合结构,所述伞柄上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第一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穿设有第二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与第二连接半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半环脱离第二连接半环的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半环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使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形成圆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半环脱离第一连接半环的第二限位装置。
[000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上,所述固定块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使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二通道内可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位于第三通道的位置且所述偏心轮远离转动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半环相抵制,所述固定块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转动装置。
[000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方形的启闭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所述固定块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轮可与第一蜗杆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蜗杆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方形通道,所述启闭杆可穿设于所述第一方形通道带动第一蜗杆转动。
[000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半环上,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位于第一通道的端部固定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台与限位环相抵制。
[000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伞柄内设有用于调节连接绳长度的调节装置。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绞盘,所述伞柄内开设有绞盘室,所述绞盘可转动设于所述绞盘室内,所述伞柄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连接绳设于绞
盘上,所述伞柄内设有用于驱动绞盘转动的驱动装置。
[00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绞盘的转动轴上,所述伞柄上可转动设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蜗杆与启闭杆通过连动装置连动。
[00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连动装置为:所述第二蜗杆开设有第二方形通道,所述启闭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方形通道。
[00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上设有防护层。
[00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启闭杆具有磁性,所述第二方形通道的内壁具有与启闭杆相吸的磁性。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将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形成的圆环套入手臂,避免使用的时候,由于风雨太大而导致雨伞被吹走。
[0015]2、通过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能够对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形成的圆环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其能够适配不同的人群。同时还能够在雨伞使用结束后,放在公共场合的时候,绕入栏状物体,避免了雨伞被偷盗。
[0016]3、通过绞盘还能够调节连接绳的长度,进一步方便不同人群适配不同长度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开合直伞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伞柄剖开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第一限位装置剖开结构示意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1
‑
图4所示,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包括伞面本体1,所述伞面本体1上设有的主伞骨2,所述主伞骨2下端部固定设有伞柄3,所述主伞骨2和伞柄3之间用于雨伞自动打开和收伞的开合结构,所述伞柄3上设有连接绳17,所述连接绳17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第一连接半环4,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6,所述第一通道6内穿设有第二连接半环5,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与第二连接半环5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半环4脱离第二连接半环5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半环5上,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位于第一通道6的端部固定设有限位环61,所述限位台与限位环61相抵制,所述第二连接半环5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通道6的另一端使第一连接半环4和第二连接半环5形成圆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半环5脱离第一连接半环4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上,所述固定块7开设有第二通道8,所述固定块7开设有使第二通道8和第一通道6相连通的第三通道9,所述固定块7位于
第二通道8内可转动设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上固定设有偏心轮11,所述偏心轮11位于第三通道9的位置且所述偏心轮11远离转动杆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半环5相抵制,所述固定块7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10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方形的启闭杆15,所述转动杆10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12,所述固定块7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蜗杆14,所述第一蜗轮12可与第一蜗杆14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蜗杆14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方形通道13,所述启闭杆15可穿设于所述第一方形通道13带动第一蜗杆14转动。
[0024]为了能够调节连接绳17的长度,使其能够适配不同人群将第一连接半环4套在手臂上,所述伞柄3内设有用于调节连接绳17长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绞盘18,所述伞柄3内开设有绞盘室16,所述绞盘18可转动设于所述绞盘室16内,所述伞柄3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四通道171,所述连接绳17设于绞盘18上,所述伞柄3内设有用于驱动绞盘18转动的第二蜗轮19,所述第二蜗轮19固定套设于所述绞盘18的转动轴上,所述伞柄3上可转动设有第二蜗杆20,所述第二蜗杆20与第二蜗轮19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蜗杆20开设有第二方形通道21,所述启闭杆15穿设于所述第二方形通道21。
[0025]为了提高套入手臂的舒适感,所述第一连接半环4和第二连接半环5上设有防护层。
[0026]为了方便携带启闭杆15,所述启闭杆15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包括伞面本体,所述伞面本体上设有的主伞骨,所述主伞骨下端部固定设有伞柄,所述主伞骨和伞柄之间用于雨伞自动打开和收伞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上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第一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穿设有第二连接半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与第二连接半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半环脱离第二连接半环的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半环另一端穿设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使第一连接半环和第二连接半环形成圆环,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半环脱离第一连接半环的第二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半环上,所述固定块开设有第二通道,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使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二通道内可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位于第三通道的位置且所述偏心轮远离转动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半环相抵制,所述固定块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转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合直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方形的启闭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所述固定块上可转动设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轮可与第一蜗杆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蜗杆上开设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方形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邱丽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