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07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压缩机、烟气制冷剂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其中,外部的空气经第二换热器降温后通向发动机,发动机利用空气和燃料的燃烧为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提供动力。因为外部的空气先经过第二换热器降低温度后再被发动机吸入,相对于直接吸入外部空气,降温后的空气密度大,同样体积流量的吸气量,发动机吸入空气质量流量更大,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和机组的出力。了发动机和机组的出力。了发动机和机组的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泵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具有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碳排放水平低的特点,采用生物质燃料或太阳能合成清洁燃料的高效率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替换锅炉或热电联产不仅可大幅减少燃料消耗,还可热电解耦,实现社区低温供热,降低北方地区集中长供热管线的水、热损耗。
[0003]目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发动机空气入口都在机组外部,发动机直接吸入外部空气,外部空气温度高、不清洁,影响了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寿命和发动机出力。
[0004]因此,需要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吸入空气清洁且温度低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压缩机、烟气制冷剂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其中,外部的空气经第二换热器降温后通向发动机,发动机利用空气和燃料的燃烧为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提供动力。
[000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换热器包括翅片盘管式换热器和风机。
[000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是平板型、L型以及U型中的任意一种。
[000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外部空气入口和内部空气入口,其中,外部空气入口用于将外部的空气通入第二换热器的内部,内部空气入口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内部,用于将经过第二换热器降温后的空气通向发动机。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部空气入口包括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和风机,发动机驱动空气源热泵具有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制热模式时,外部的空气仅从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通入第二换热器的内部,除霜模式时,外部的空气从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和风机通入第二换热器的内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空气滤清器和第一腔体,其中,空气滤清器与内部空气入口通过第一空气管连通,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通过第二空气管连通,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压缩机、烟气制冷剂换热器位于第
一腔体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烟气制冷剂换热器带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旁通管与第一空气管或第二空气管连接,旁通管中装有EGR阀。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换热器下部具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空气管孔,第一空气管穿设在第一空气管孔上,第一空气管靠近内部空气入口处外罩有防雨帽,隔板的两侧呈斜坡状、四周带有向下的翻边。
[0014]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腔体内部贴有吸音保温材料,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上方横向放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换热器设置成多个,内部空气入口设置在其中的一个第二换热器的内部。
[0016]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以下简称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增益作用和效果:
[0018]因为外部的空气先经过第二换热器降低温度后再被发动机吸入,相对于直接吸入外部空气,降温后的空气密度大,同样体积流量的吸气量,发动机吸入空气质量流量更大,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和机组的出力。
[0019]此外,空气流过第二换热器时,第二换热器预先对空气进行过滤,空气中一些大的杂物、灰尘、沙粒被第二换热器过滤掉,使得后续进入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更加清洁,减轻了空气滤清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空气滤清器寿命和维护周期。
[0020]另外,内部空气入口设置在第二换热器内,第二换热器会对内部空气入口传出的发动机运行噪声进一步消纳,使得发动机运行噪声不会通过内部空气入口直接传到机组外。
[0021]此外,发动机内部空气入口位于第二换热器内,提高了机组的美观程度,同时还可提高了0.2

0.6%的空气流过第二换热器的能力,从而增强了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也稍提高了机组抗结霜能力。
[0022]综上,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机组更加美观、提高了机组出力、降低了机组噪声、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外观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主体部分的连接及流程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周边部分的连接及流程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的剖面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0]附图编号说明:烟气冷却水换热器8、发动机10、压缩机12、吸气口13、排气口14、第一换热器15、第一节流阀16、烟气制冷剂换热器17、第一管路18、第一连接点19、第二连接点20、第二节流阀21、第二换热器22、第一流通口23、第二流通口24、第三切换阀27、第一排烟管道28、补气口29、油分离器30、润滑油回路31、干燥过滤器32、经济器33、第一分路34、第二分路35、第一制冷剂三通阀36、第二制冷剂三通阀37、联轴器38、公共底盘39、内部空气入口71、防雨罩72、第一空气管73、第二空气管74、空气滤清器75、隔板76、翅片盘管换热器77、风机78、第一空气管孔79、旁通管81、EGR阀82、烟气出口83、第二排烟管道84、框架91、面板92、电控单元93、第一底盘94、燃料管路96、保温材料97、排烟口130、冷却水泵138、膨胀水箱139、三元催化器141、排水阀142、冷却水三通阀143、凝水口144、中和箱145、中和球146、散热器147、冷却水制冷剂换热器149、第一腔体1000、冷却水进口a、冷却水出口b。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作具体阐述。
[0032]<实施例>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的主体部分的连接及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压缩机、烟气制冷剂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其中,外部的空气经所述第二换热器降温后通向所述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利用所述空气和燃料的燃烧为所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翅片盘管式换热器和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是平板型、L型以及U型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空气入口和内部空气入口,其中,所述外部空气入口用于将外部的所述空气通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部,所述内部空气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部,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降温后的所述空气通向所述发动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部空气入口包括所述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和所述风机,所述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源式热泵具有制热模式和除霜模式,制热模式时,外部的所述空气仅从所述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通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内部,除霜模式时,外部的所述空气从所述翅片盘管式换热器的翅片侧和所述风机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本家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