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进行能量回收的汽车及其尾翼的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传统汽车的燃料能量只有15%到20%能转化成机械能,其余大部分都 被机件的摩擦、振动和车身周围的风阻等因素消耗。为了提高燃料能量的利用率, 可以尝试将浪费的一些能量重新收集并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车辆,这就是“能量收 集”的概念。实际上,能量收集的概念已经出现超过10年了,一些市场已经成 功地采用了能量收集方法,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无线医疗设备、轮胎压力检测 和楼宇自动化市场,然而由环境能源供电的系统一直很笨重、复杂且昂贵,其实 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车外流场进行改善,从而对对汽车行驶过程 中产生的风能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汽车尾翼及基于该汽车尾翼的能量可回收型汽 车。
[0005]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尾翼单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过车外流场改善进行能量收集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翼包括一个或多个尾翼单元,所述尾翼单元包括单元结构件、设置于所述单元结构件内的微型发电装置(8)和将所述单元结构件固定于汽车尾部上的支架,其中,所述单元结构件包括开有圆形出风口(2)的上扰流板(3),与其相对的下扰流板(4),位于上、下扰流板之间并与其围成通风通道的侧壁(5),位于通风通道内的风扇(6);其中,所述上扰流板(3)为在出风口(2)前端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弧度、其它部分平直的板状;所述下扰流板(4)包括一体化的位于所述风扇(6)进风端一侧的前板及风扇(6)出风一端的后板,其中前板为与所述上扰流板(3)平行的平直板状,所述后板为朝向上扰流板(3)弯曲的弧形板状;所述侧壁(5)朝向所述上扰流板(3)弯曲,其弯曲弧度以满足所述通风通道的走向为准,所述通风通道的走向为:其入风口(1)由上扰流板(3)的前端、所述前板的前端,及两者间的侧壁(5)的前端围成,其出风口为位于上扰流板(3)上的、开口竖直向上的所述出风口(2);所述入风口(1)为朝向所述后板弯曲的弧形方口,且其上边缘部分位于其下边缘部分的后方,即形成其上边缘部分的所述上扰流板(3)的前端相对于形成其下边缘部分的所述前板的前端在水平距离上更靠近于所述出风口(2),所述侧壁(5)还满足可使所述通风通道自所述入风口(1)到所述出风口(2)之间的管道逐渐收缩,所述微型发电装置(8)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并与车辆传感器和/或储能元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电装置(8)选自微型交流发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扰流板(4)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连接槽(402)和插入头(401),相邻两个下扰流板(4)的连接槽(402)和插入头(401)可进行插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402)和所述插入头(401)均为T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群,卢汉,周新博,刘峻玮,罗璞娴,郑植,付佳彤,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