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上行覆盖增强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具体为一种5G上行覆盖增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5G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eMBB、URLLC以及mMTC,其中mMTC作为万物互联的技术方向,主要关注广连接、低时延、小包数传、可靠性以及广覆盖等性能指标;同时,相对于LTE的空闲(idle)状态以及连接(connected)状态,5G在RRC状态中引入了一种新的非激活(inactive)状态,该状态是基站保留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且面向核心网的用户面承载一直保持着;
[0003]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一般容易上行覆盖受限,特别是5G mMTC应用场景要求覆盖不能受限且能够尽量多的接入物联终端,但很多终端可能就分布在小区边缘,此时,上行覆盖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已知网络中,硬件设备比如天线增益、最低编码方式、无线频率等都是已确定的,针对硬件方面基本上不能再有提升空间,因此,业界就转向软件算法方面提升覆盖性能,一种典型的增强上行覆盖的方法是通过连续几个上行发送时间间隔重复发送数据内容来提升上行覆盖增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上行覆盖增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与参考信号SINR的动态区间对应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表,建立该上行覆盖质量等级表与时隙重复次数映射关系表;步骤二,确定处于idle状态的5G终端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步骤三,判断处于inactive状态的5G终端是否为移动的终端;步骤四,确定处于inactive状态的5G移动终端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步骤五,确定处于inactive状态的5G非移动终端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步骤六,确定实际测量到的SINR值超过动态区间时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步骤七,确定是否将得到时隙重复次数信息传递给5G终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首先,基站无线资源管理模块基于基站的接收天线数、上行调制编码方式、目标误块率等因素确定无线信号接收解调的最小SINR门限,然后围绕这个解调门限设置一个动态区间,该动态区间可以与一个上行覆盖质量等级表建立对应关系,同时建立该上行覆盖质量等级表与时隙重复次数的一个映射关系表,且时隙重复次数参考标准规范的取值列表;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针对处于Idle状态的5G终端,因为是小包短时数传,则在进入连接状态(Connected)时,基站直接根据测量最新的DMRS或SRS的SINR及该SINR的变化规律确定覆盖质量等级,或者再结合终端上报的PHR值以及上行传输的BLER来更准确的确定上行覆盖质量等级;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判断处于inactive状态的5G终端是否属于移动的终端,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四;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五;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对于移动的5G终端,则与idle状态的终端采用相同的算法确定上行覆盖质量等级;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对于非移动的5G终端,基站首先根据测量到的DMRS或SRS的SINR来确定一个初步覆盖质量等级;如果在指定的一段时间范围内该初步覆盖质量等级不发生变化,则基站根据已经确定的初步覆盖质量等级,结合统计的上行传输数据包的BLER;如果BLER小于给定的BLER目标值,则初步覆盖质量等级提高一级;如果BLER大于等于给定的BLER目标值,且对应期间的平均PHR>0,则保持初步覆盖质量等级不变,同时指令终端提高发射功率;如果BLER大于等于给定的BLER目标值,且对应期间的平均PHR<=0,则初步覆盖质量等级降低一级;如果在给定的一段时间范围内该初步覆盖质量等级发生变化,则根据该初步覆盖质量等级变化是否规律进行覆盖质量等级的调整,如果变化有规律,则可以根据变化规律预测覆盖质量等级,如果没有规律,则直接按照最近时刻测量到的SINR确定上行覆盖质量等级,也可以再根据最近时刻的BLER以及PHR进行调整该上行覆盖质量等级;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无论处于inactive状态还是idle状态的5G终端,如果实际测量到的SINR值高于动态区间对应的最高覆盖质量等级,则按照最高上行覆盖质量等级确定;如果实际测量到的SINR值低于动态区间对应的最低覆盖质量等级,则按照最低上行覆盖质量等级确定;其中在上述步骤七中,基站根据确定的上行覆盖质量等级与时隙重复次数关系映射表得到时隙的重复次数,并通过RRC信令消息传递给5G终端,如果时隙重复次数未发生变化,为了节约无线资源,则不发送该时隙重复次数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G上行覆盖增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覆盖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高全,谢顺文,陈景杭,邱宏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