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848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密闭的第一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底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出水口;设于第一箱体底部的生物填料层,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横向地安装于第一箱体内的分隔板,尺寸与第一箱体截面尺寸相适配,分隔板上设有贯穿分隔板的贯穿孔;设于分隔板之上的初步过滤层,用于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本申请通过初步过滤层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雨水通过分隔板上的贯穿孔进入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细菌群在生物填料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水中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被吸附到生物膜上并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水质的效果。水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
,特指一种雨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水资源极其匮乏,城市每年缺水约为6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严重的缺水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GDP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天然雨水循环利用是改善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雨水经过收集净化处理后可以用循环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0003]在申请号为202121382075.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装置,通过滑槽对流入箱体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内携带的砂石过滤掉,然后通过箱体内的第一滤网对进入箱体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将雨水内含有的大量泥沙过滤掉,接着雨水再通过挡板流入U型管内,由于U型管内外的大气压强需保持一致,以及U型管内的泥沙杂质比雨水重的缘故,使雨水通过U型管时,将泥沙沉淀在U型管的底部,从而使得雨水通过U型管过滤后,经过第三连接管流入第一收集箱内进行收集与利用。该装置主要是针对雨水中的泥沙、石块等大的杂质进行过滤,无法去除雨水中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为确保净化后雨水能够更安全的使用,需要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雨水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雨水净化系统无法去除雨水中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
[0006]密闭的第一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底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出水口;
[0007]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生物填料层,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
[0008]横向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分隔板,尺寸与所述第一箱体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分隔板的贯穿孔;以及
[0009]设于所述分隔板之上的初步过滤层,用于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
[0010]本专利技术中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第一箱体内,通过初步过滤层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雨水通过分隔板上的贯穿孔进入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细菌群在生物填料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水中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被吸附到生物膜上并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生物填料层包括密集地布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若干个填料球结构,所述填料球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以及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个附着杆;
[0012]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内部空间连接的若干个连通孔,与所述附着杆错开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附着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固设
有若干个延伸件。
[0014]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密闭且内部中空的第二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底部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流入口,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流出口。
[0015]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活性炭层之上的沸石层。
[0016]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竖向且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二箱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紫外线消毒灯,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箱体分隔为由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箱体围合形成的净化空间、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消毒空间以及由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二箱体围合形成的蓄水空间;
[0017]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穿孔;
[0018]所述活性炭层设于所述净化空间内;
[0019]所述净化空间与所述流入口连通;
[0020]所述蓄水空间与所述流出口连通。
[0021]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初步过滤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分隔板上的过滤网以及铺设于所述过滤网之上的细沙;
[0022]所述过滤网上孔洞的尺寸小于所述细沙的尺寸。
[0023]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分隔板上的鹅卵石层。
[0024]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三箱体,内部中空且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格栅板。
[0025]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内加入有除臭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中填料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中壳体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中过滤板、生物填料层、分隔板、初步过滤层、第一过滤网、鹅卵石层、第二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中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第一箱体10,容置空间11,过滤板12,生物填料层13,填料球结构131,壳体1311,连通孔13111,附着杆1312,延伸件13121,支撑件1313,分隔板14,初步过滤层15,第一过滤网16,鹅卵石层17,第二过滤网18,第一加料口19,第二箱体20,净化空间21,第一托板211,活性炭层212,第二托板213,沸石层214,横板215,第三开孔2151,消毒空间22,紫外线消毒灯221,蓄水空间23,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5,第二穿孔251,支撑柱26,第二加料口27,第三箱体30,格栅板31,连通管40,第二控制阀门41,连接管50,第一控制阀门51。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净化系统,用于净化雨水。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箱体、生物填料层、初步过滤层、第二箱体、沸石层、活性炭层以及紫外线消毒灯,通过初步过滤层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通过生物填料层去除水中的磷、氮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沸石层脱除或回收金属离子以及水中放射性污染物,通过活性炭层吸附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钙镁化合物)、异味、颜色,通过紫外线消毒灯以对水进行消毒和杀菌,从而提高了雨水的净化效果。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雨水净化系统进行说明。
[0036]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密闭的第一箱体10,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第一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底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生物填料层,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横向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分隔板,尺寸与所述第一箱体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分隔板的贯穿孔;以及设于所述分隔板之上的初步过滤层,用于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层包括密集地布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若干个填料球结构,所述填料球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以及固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个附着杆;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内部空间连接的若干个连通孔,与所述附着杆错开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固设有若干个延伸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闭且内部中空的第二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箱体底部的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流入口,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流出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活性炭层之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辉武小宇陈勇黄立勇杜佐龙矫健尤亚伦宫晓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