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29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涉及车辆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套、挠性体和安装回转套,所述支撑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导流轨道,所述支撑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栅,所述挠性体套装在支撑套上,所述挠性体上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安装回转套套装在挠性体上。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通用性强,同时具备突出耐热性、耐高压、耐腐蚀、成本低的优点,使其疲劳寿命提升至原有总成的300%以上。升至原有总成的300%以上。升至原有总成的3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运行在大弯矩、大扭曲路面时,车辆上承重的挠性体、挠性体支撑套及其连接件也随之扭曲变形。挠性体所在系统总成是重要的可回转弹性受力部件,该工况下使用寿命很短、可靠性差,通常的失效里程为3000公里左右。该总成更换困难,需要挠性体支撑套所连接大总成的吊装工具,耗时费力、严重影响整车出勤率。这便是现有技术的现状。
[0003]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研发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大弯矩、大扭曲路面运行时,行驶里程能达到12000公里以上的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使其疲劳寿命提升至原有装置的300%以上,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通用性强。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套、挠性体和安装回转套,所述支撑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导流轨道,所述支撑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栅,所述挠性体套装在支撑套上,所述挠性体上设置有散热槽,所述安装回转套套装在挠性体上。支撑套内表面具有导流轨道,使润滑油均匀填充回转体接触面,从而润滑回转系统,回转更平顺;支撑套外表面具有限位栅,装置产生弯扭时,该限位栅能有效防止因各个方向的负荷而导致的挠性体轴向及径向位移、甚至脱落现象;挠性体上设置散热槽,平衡了散热表面积与挠性体摩擦面之间的关系,为挠性体提供了合理的变形避让空间,减缓了挠性体内部分子的摩擦、撞击,保证足够摩擦力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散发挠性体高频率弯扭变形产生的大量热量,抑制高温导致的挠性体变质失效,提高了挠性体的疲劳性能、延长疲劳寿命;挠性体与安装回转套挠性装配,既能使本总成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又具有通过各方向挠性体的变形来改善该总成所在的大总成振动频率的作用。该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分装,成本低、效果好,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呈筒状,所述导流轨道具有多条,多条导流轨道沿支撑套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支撑套内表面上的导流轨道均匀排布,能够使润滑油快速均匀的填充回转体接触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栅为支撑套外表面的环形凸起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栅具有多条,多条限位栅沿支撑套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挠性体的内表面具有与限位栅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栅位于凹槽中。起到限位和紧密配合的作用,有效防止因各个方向的负荷而导致的挠性体轴向及径
向位移、甚至脱落现象。
[0010]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槽的横截面呈弧状,为弧形槽。
[0011]进一步的,散热槽至少设置有两条,沿挠性体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槽为轴向散热槽,沿挠性体径向方向设置的散热槽为径向散热槽。
[0012]进一步的,轴向散热槽在挠性体的外表面上为水平槽结构,径向散热槽在挠性体的外表面上为环形槽结构。
[0013]进一步的,轴向散热槽和径向散热槽在挠性体的外表面相交叉,且垂直交叉,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形成格栅式散热槽,大大平衡了散热表面积与挠性体摩擦面之间的关系,为挠性体提供了合理的变形避让空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回转套与挠性体之间挠性装配,安装回转套包覆在挠性体的外表面。
[0015]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车辆上安装该装置后,车辆可在大扭曲路面有效行驶里程至少一万两千公里,是普通总成三千公里行驶里程的数倍,极大提高了总成疲劳寿命、降低了车俩维修成本和停工费,提高了整车出勤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通用性强,同时具备突出耐热性、耐高压、耐腐蚀、成本低的优点,使其疲劳寿命提升至原有总成的300%以上。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挠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套,2、挠性体,3、安装回转套,11、导流轨道,12、限位栅,21、散热槽,211、轴向散热槽,212、径向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2装置,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套1、挠性体2和安装回转套3,支撑套1的内表面设置有导流轨道11,支撑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栅12,挠性体2套装在支撑套1上,挠性体2上设置有散热槽21,安装回转套3套装在挠性体2上。支撑套1内表面具有导流轨道11,使润滑油均匀填充回转体接触面,从而润滑回转系统,回转更平顺;支撑套1外表面具有限位栅12,装置产生弯扭时,该限位栅12能有效防止因各个方向的负荷而导致的挠性体2轴向及径向位
移、甚至脱落现象;挠性体2上设置散热槽21,平衡了散热表面积与挠性体2摩擦面之间的关系,为挠性体2提供了合理的变形避让空间,减缓了挠性体2内部分子的摩擦、撞击,保证足够摩擦力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散发挠性体2高频率弯扭变形产生的大量热量,抑制高温导致的挠性体2变质失效,提高了挠性体2的疲劳性能、延长疲劳寿命;挠性体2与安装回转套3挠性装配,既能使本总成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又具有通过各方向挠性体2的变形来改善该总成所在的大总成振动频率的作用。该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分装,成本低、效果好,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
[0023]其中,支撑套1呈筒状,导流轨道11具有多条,多条导流轨道11沿支撑套1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支撑套1内表面上的导流轨道11均匀排布,能够使润滑油快速均匀的填充回转体接触面。限位栅12为支撑套1外表面的环形凸起结构,限位栅12具有多条,多条限位栅12沿支撑套1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挠性体2的内表面具有与限位栅12相适配的凹槽,限位栅12位于凹槽中,起到限位和紧密配合的作用,有效防止因各个方向的负荷而导致的挠性体2轴向及径向位移、甚至脱落现象。
[0024]其中,散热槽21呈弧状,散热槽21至少设置有两条,沿挠性体2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槽21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撑套(1)、挠性体(2)和安装回转套(3),所述支撑套(1)的内表面设置有导流轨道(11),所述支撑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栅(12),所述挠性体(2)套装在支撑套(1)上,所述挠性体(2)上设置有散热槽(21),所述安装回转套(3)套装在挠性体(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1)呈筒状,所述导流轨道(11)具有多条,多条导流轨道(11)沿支撑套(1)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栅(12)为支撑套(1)外表面的环形凸起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栅(12)具有多条,多条限位栅(12)沿支撑套(1)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多向高负荷弯扭的可回转挠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体(2)的内表面具有与限位栅(12)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玥栾会磊刘厚斗贾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