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824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底泥开挖: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底泥充分混合:通过挖掘机将流泥、淤泥在原位进行搅拌混合;底泥搅拌:在底泥中添加硅酸盐水泥、无机成分的添加剂、石灰土、微生物、氧化剂进行充分搅拌;硬质驳岸改造:在硬质驳岸处搭建模板,将资源化的底泥通过泵输送到模板进行浇筑、振捣、整平、养护、拆模;水生植物种植:当底泥成型后,在上面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河道的美观性,促进人水和谐,又削减了河道内源污染的优点,同时实现了闭环循环的河道生态系统目标,弥补了现代河道生态设计的不足。不足。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底泥是水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入河物质(如有机质、营养盐、重金属等)的积蓄地,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交替带。底泥清淤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彻底去除,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而在解决由生物或物理等作用下内源释放所造成的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对底泥的处理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投海。但是这些处理方式成本高、费用大、周期长,不满足底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理念。
[0003]传统城市河道的硬质驳岸,忽略了河道上下游及河道内外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河道驳岸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未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功能,使得植物难以生长,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而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同时,这种传统的硬质驳岸已不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质驳岸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底泥开挖:在河道施工段构筑临时围堰,将河道水排干后进行干挖;S2.底泥充分混合:通过挖掘机将流泥、淤泥在原位进行搅拌混合;S3.底泥搅拌:在底泥中添加硅酸盐水泥、无机成分的添加剂、石灰土、微生物、氧化剂进行充分搅拌;S4.硬质驳岸改造:在硬质驳岸处搭建模板,将资源化的底泥通过泵输送到模板进行浇筑、振捣、整平、养护、拆模;S5.水生植物种植:当底泥成型后,在上面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驳岸软化的底泥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硅酸盐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化学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

SiO2)、硅酸二钙(2CaO
·
SiO2)、铝酸三钙(3CaO
·
A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孝香辛立勋唐利孟祥鑫何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