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隔线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07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配线槽压、隔线板结构,用于单一或多数电线的线路管整/理;该配线槽包括有一供电线容置的呈U型的框体及一覆盖于该框体开口上的盖体,在框体两侧壁顶端设有扣合部,而在盖体两侧边缘则设有与上述扣合部相互卡掣的嵌合槽;其特征为:    于配线槽的框体两侧内壁下缘形成有相对的滑槽,且内复嵌设有一组压、隔线板装置;该压、隔线板装置包括相配合的各呈L型的底板、压线板及隔线板,且于该底板与压线板的垂直部分别形成卡槽及多个止挡块;另于底板水平部上则适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呈凸状的嵌合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线槽压、隔线板的构造,特别是一种针对配线槽配设呈直立或倒置型态的待检维修施工时,一方面能在打开盖体后藉压线板的作用,有效防止其内所配设电线的垂下或掉落;另一方面则藉隔线板作用将不同线径及不同颜色等线体做适当区隔,并可避免所配设数种电线的讯号相互干扰的现象,以达更完善安全防护功能的新式配线槽结构。
技术介绍
配线槽,众所周知主要是作为导引电线之用,并使电线不致显露于外,而具有极佳的保护效用及兼具部分美化效果。然而,一般的配线槽结构为形成顶部朝外弯折的剖视呈U型的本体,俾利于与呈ㄇ型盖体两侧向内形成的勾部相扣合,藉以组构成一呈封闭且可供电线置入并予以保护。此类型的配线槽结构,在使用上已能获致安全、防护及美观等功效而被大众所广泛使用,但却存在有实施上的缺失由于配线槽的使用目的,为电线达到隐藏效果,且通常在不影响室内的整体美观,及避免空间浪费的原则下,是采走墙角边缘或天花板边缘的型式配设,惟该配线槽处于直立或倒置的安装型态时,当未盖合盖体或针对其线路作维护、检修,而将盖体卸下时,因无任何的止挡设计,往往容易造成槽内的电线垂下掉落,轻则导致施工不便、牵线困难,重则可能在电线垂下掉落的同时伤及施工人员,且又不易将电线复位,甚至增加工时延误工期,无形中提高了施工的成本。此外,常见的配线槽大都为单线槽的型式,而单线槽容易因多种不同用途的电线混在一起,除线路混杂不易分离清楚,使施工人员不易检修外,更重要的是讯号容易产生相互干扰的情形;另外,常用双线槽式的配线槽,是于配线槽内设有单一隔离板所构成,且因隔离板的长度同等于配线槽长度,故成本较高,亦难符经济性。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线槽压、隔线板结构,利用一组藉滑入嵌合方式定位的压、隔线板装置,来达到限制呈直立或倒置设置的配线槽框体内的若干电线有垂下或掉落等情形,并针对不同功能、颜色或线径等做适当区隔;藉此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安装施工或待检维修作业的进行,以避免工时增加、延误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并达到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效益,另一方面,则可将不同线径及不同颜色等线体做适当区隔,并防范线路间彼此传送讯号的相互干扰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现行的各式配线槽的压、隔线板装置,包括有两侧壁设有多数并排的单一长条式出线孔或多段式出线孔,抑或是无出线孔的密封型配线槽等型式者;其主要是于框体两侧内壁下缘形成有相对应的滑槽,且内复设有一组压、隔线板装置,该压、隔线板装置则包含有底板、压线板及隔线板所构成,于该底板与压线板的垂直部是分别形成卡槽及多数止挡块的设计,俾令压线板具有多段式自由调整高度的卡掣定位作用;另于底板水平部上则适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呈凸状的嵌合部,可提供隔线板的嵌设定位,以达到隔离具不同功能、颜色或线径电线的作用。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与特征,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配线槽与压线板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配线槽与压线板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配线槽与压线板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压线板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压线板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配线槽与压、隔线板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配线槽与压、隔线板的组装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际实施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际实施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际实施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框体1;扣合部10;出线孔11;滑槽12;压、隔线板装置13;底板130;压线板131;止挡块132;卡槽133;嵌合部134;浅凹槽135;隔线板136;沟槽137;盖体2;嵌合槽20;电线3。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所提供的配线槽压、隔线板结构;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配线槽至少包括有一供电线3容置的呈U型的框体1及一覆盖于该框体1开口上的盖体2,在框体1两侧壁的顶端设有扣合部10,表面则适位分布有出线孔11,俾利于线路的分支运用,而在盖体2两侧边缘则设有可与上述扣合部10相互卡掣的嵌合槽20。又该配线槽的框体1包含目前常用的数种型式,如于框体1两侧壁设有多数并排的单一长条式出线孔11或多段式出线孔11,抑或是无出线孔11的密封型配线槽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则是于上揭数种配线槽的框体1的两侧内壁下缘形成有相对的滑槽12,且内复嵌设有一组压、隔线板装置13;该压、隔线板装置13如图4、图5所示,包括相配合的各呈L型的底板130及压线板131,该底板130水平部两侧端缘是吻合定位于滑槽12内,且于该底板130与压线板131的垂直部是分别形成卡槽133及多个止挡块132的设计,藉以令压线板131结合底板130时能具有多段式自由调整高度的卡掣定位作用;另于底板130水平部上则适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呈凸状的嵌合部134,可提供隔线板136藉其底部的沟槽137的嵌设定位,如图6、图7所示;而于压线板131的水平部表面上则采适当距离隔设有利于折断用的浅凹槽135,以适时针对不同宽度尺寸的配线槽做最佳的止挡作用。藉由上述的压、隔线板结构设计,当该配线槽的框体1处于直立或倒置的实际牵线施工状态时,如图8所示;在未盖合盖体2的同时,可利用此一压、隔线板装置13于适当间隔(约五十公分)设置,以避免已完成牵线或配线的电线3垂下掉落,且可视框体1内电线3数量的多寡,选择并调整最适宜的压线板131高度,以及针对不同功能、颜色或线径的电线3利用隔线板136予以区隔;如此一来,施工人员便能在安全无虑的情况下,轻松、顺利地完成线路的安装、维修或检修作业。又由于该压线板131与隔线板136在设置于配线槽的框体1时,其长(高)度是预留有适当空隙(实际上约全长的1/4或1/5),故此一空隙更可方便电线3的置入或取出,或利用压线板131与底板130结合处具有多段式调整高低的装置来控制空隙大小,有助于日后电线3的维护或检修作业,如图9所示。再参阅图10所示,当配线槽的框体1内所配设的电线3当不同功能、颜色或线径等种类过多时,则可适时地增设隔线板136的数量,以确实达到适当的区隔效果。由于上述本技术特殊设计的于配线槽内的压、隔线板装置13,是利用简单的滑移嵌入或压迫嵌入等方式与框体1结合成一体,故在使用上能获致组装便利性的功效,且该压线板131与底板131间的结合结构又为多段式调节设计,更有助于施工人员能依据配线量的多寡,自由选择最适宜的高度来装设压线板131,以提高施工效率与进度;尤其是隔线板136可依所配设电线3的不同功用、颜色或线径等作适当区隔,可方便施工人员辨识的便利性,且能适时的避免其讯号呈相互干扰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在一般实施使用上,最常遇到不同尺寸(即宽度相同、高度不一抑或高度相同、宽度不同)的配线槽结构时,藉由该特殊设计的压、隔线板装置13,均能视需求利用浅凹槽135自由截断取得最佳长(高)度,故在实施上更形简单方便,而具备有互换性优异的好处;是以,远较习用配线槽在使用上具有极大的进步效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线槽压、隔线板结构,用于单一或多数电线的线路管整/理;该配线槽包括有一供电线容置的呈U型的框体及一覆盖于该框体开口上的盖体,在框体两侧壁顶端设有扣合部,而在盖体两侧边缘则设有与上述扣合部相互卡掣的嵌合槽;其特征为于配线槽的框体两侧内壁下缘形成有相对的滑槽,且内复嵌设有一组压、隔线板装置;该压、隔线板装置包括相配合的各呈L型的底板、压线板及隔线板,且于该底板与压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凯士士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