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8069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包括: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本体上的行走模块、感应模块、监测模块、吸尘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可在行走模块的驱动下在CT室内进行行走移动,由感应模块进行感应壁障,并判定与墙体的直线距离,在监测模块的配合下对不同位置处的电离辐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还能通过吸尘模块对CT室底面的浮尘进行吸附,从而减少CT室的清洁次数,减少对工作者的电离辐射伤害。少对工作者的电离辐射伤害。少对工作者的电离辐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能量的辐射。电离辐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小于100nm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放出(ionize)一个或几个电子。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0003]医院的放射科存在诸多可释放电离辐射的放射源设备,现有技术中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依靠具备一定厚度的CT室的墙体来实现,而电离辐射的监测主要依靠小型随身辐射计量仪来实现,而对CT室内部的电离辐射却不方便进行实时监测,无法知晓电离辐射的衰弱进程,因此无法使医护人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CT室内部的电离辐射却不方便进行实时监测,无法知晓电离辐射的衰弱进度,因此无法使医护人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最小化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包括: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本体上的行走模块、感应模块、监测模块、吸尘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0007]行走模块用于带动本体移动,感应模块用于感知本体的周边障碍,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空气中的电离辐射,吸尘模块用于吸收本体下方的灰尘,控制模块分别与行走模块、感应模块、监测模块以及吸尘模块通信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可在行走模块的驱动下在CT室内进行行走移动,由感应模块进行感应壁障,并判定与墙体的直线距离,在监测模块的配合下对不同位置处的电离辐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还能通过吸尘模块对CT室底面的浮尘进行吸附,从而减少CT室的清洁次数,减少对工作者的电离辐射伤害。
[0009]进一步地,上述本体的顶面设有中和槽,中和槽的内腔用于装置电离辐射中和物质。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和槽内放置可以中和电离辐射的物质,从而对CT室内残留的电离辐射进行中和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电离辐射。
[0011]进一步地,上述行走模块包括:分别连接在本体底部的主动滚球和从动滚轮以及用于驱动主动滚球运动的移动导向机构,从动滚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移动导向机构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导向机构用于向主动滚球提供移动动力和导向作用力,使得主动滚球带动主体进行无死角的移动,至少两个从动滚轮用于对主体进行支撑,同时可以随主动滚球移动进行同步移动。
[0013]进一步地,上述移动导向机构包括:与主动滚球接触配合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驱动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驱动支架上的驱动马达和导向马达,驱动马达与驱动轮同轴连接,导向马达通过涡轮蜗杆机构与所述驱支架连接,驱动马达和导向马达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驱动马达用于带动驱动轮进行转动,通过驱动轮和主动滚球的接触来使主动滚球进行转动;导向马达用于电动驱动架进行转向,从而使驱动轮进行转向,从而与驱动轮的自身转动相配合使主动滚球进行同步转向,从而方便行走机构进行灵活移动。
[0015]进一步地,上述感应模块包括:环形设置在本体顶面边缘的多个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包括:与本体连接的支撑段以及连接在支撑段顶端的信号段,信号段呈喇叭状,用于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发射信号,距离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距离传感器感知本体与周边障碍或者墙体的实际距离,从而在进行辐射监测的同时与距离因素相结合,方便获得更具参考意义的监测信息。
[0017]进一步地,上述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口,吸尘模块包括:设置在通风口的滤网、环形设置在通风口外侧的收纳底盒以及设置在收纳底盒上方的风机,滤网与通风口可拆卸连接,收纳底盒与本体可拆卸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风机用于营造气流对本体底部的浮尘进行抽吸,收纳底盒用于盛装吸收的浮尘,滤网用于对浮尘进行过滤,避免吸入过大杂质,并且滤网和收纳底盒通过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更换和清洁。
[0019]进一步地,上述监测模块为位于本体上并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辐射监测仪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可在行走模块的驱动下在CT室内进行行走移动,由感应模块进行感应壁障,并判定与墙体的直线距离,在监测模块的配合下对不同位置处的电离辐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还能通过吸尘模块对CT室底面的浮尘进行吸附,从而减少CT室的清洁次数,减少对工作者的电离辐射伤害。
[0022](2)通常CT室的辐射检验标准位置选择在距离墙体30cm处,本专利技术通过感应模块30调整位置,配合监测模块40不但可以对距离墙体30cm处的位置的辐射强度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墙角、CT室中心以及靠近放射源处等不同位置进行辐射强度监测,从而获取更加精密更具参考意义的电离辐射监测数据。
[0023](3)本专利技术的导向马达输出轴通过涡轮蜗杆机构与驱动支架连接,用于带动驱动支架进行转向,从而使驱动轮转向。因为主动滚球可以无死角转动,所以驱动轮转向后进行转动时还可带动主动滚球做同一方向上的滚动,方便带动本体移动至合适位置。
[0024](4)本专利技术的距离传感器上的信号段呈喇叭状,与支承段连接的端部可以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发射呈锥形扩散的信号,通过信号的反馈从而得知与周边障碍物的实际距离。
[0025](5)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模块可以提前写入与各个部件智能联动的控制程序、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对各类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以及分析,与各个部件智能联动从而实现对CT室内部电离辐射的智能监控,并根据所监控到的数据结合放射源的工作时间以
及放射源关闭后的各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实时辐射强度,从而计算出电离辐射与时间相关的线型回归模型,便于工作人员掌握电离辐射衰减的关键节点,从而高效健康地开展工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的底部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0

本体;11

通风口;20

行走模块;21

主动滚球;22

从动滚轮;23

移动导向机构;24

驱动轮;25

驱动支架;26

驱动马达;27

导向马达;30

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的行走模块(20)、感应模块(30)、监测模块(40)、吸尘模块(50)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行走模块(20)用于带动所述本体(10)移动,所述感应模块(30)用于感知所述本体(10)的周边障碍,所述监测模块(40)用于监测空气中的电离辐射,所述吸尘模块(50)用于吸收所述本体(10)下方的灰尘,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行走模块(20)、所述感应模块(30)、所述监测模块(40)以及所述吸尘模块(50)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顶面设有中和槽(60),所述中和槽(60)的内腔用于装置电离辐射中和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模块(20)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本体(10)底部的主动滚球(21)和从动滚轮(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滚球(21)运动的移动导向机构(23),所述从动滚轮(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移动导向机构(23)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放射源的防护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向机构(23)包括:与所述主动滚球(21)接触配合的驱动轮(24)、与所述驱动轮(24)连接的驱动支架(25)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支架(25)上的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李庆李雯怡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