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刀组及剃须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0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刀组及剃须刀,其特征在于在动刀的底部设有受力端面,受力端面相对于动刀座旋转轴的垂直线呈倾斜状,且受力端面的倾斜方向朝向动刀座的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动刀底部设置朝向动刀座旋转轴的呈倾斜状的受力端面,当弹性片对动刀的受力端面施加的挤压力使动刀的刀刃与静刀网片内表面相接触时,静刀网片内表面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向心力的方向可接近或保持重叠,尽可能的减少弹性片对动刀施加的挤压力因静刀网片圆弧面的分解而减弱,保证动刀与静刀网片内表面之间的保持力,避免发生拉毛现象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动刀与静刀网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动刀和静刀网片的温升和工作噪音,提升旋转刀组的使用舒适性。组的使用舒适性。组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刀组及剃须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毛发修剪刀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旋转刀组及剃须刀,主要应用于毛发修剪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

2所示,现有的旋转刀组包括有静刀网片1及动刀2,静刀网片1固定在静刀座3上,静刀座3与机体螺纹连接;动刀2卡接在动刀座4内,为保护动刀2避免动刀2受力而损坏动刀2刀刃,在动刀座4底部加设有弹性片5,在弹性片5上设有与动刀2数量相等的弹舌片51和固定片52,利用固定片52插入动刀2底部设置的固定槽21中防止动刀2与动刀座4相脱离,而同时通过弹舌片51托住动刀2底部的两侧使动刀2的刀刃与静刀网片1的内表面形成贴合,保证毛发的修剪效益以及静刀网片1受力后动刀2可同步的向下位移来避免静刀网片1被动刀2刀刃顶破及动刀2刀刃崩断。
[0003]采用这种结构虽然可保证动刀2在使用过程中刀刃的安全,但由于弹性片5固定在动刀座4底部时与剃须动机体的旋转轴呈垂直状态,而且受静刀网片1为球面的影响,在当弹性片5上的弹舌片51对动刀2底部施加挤压力使动刀2的刀刃与静刀网片1底表面相接触时,静刀网片1内表面会相应的形成指向弹舌片51的反作用力和指向静刀网片1圆心的向心力,使弹舌片51对动刀2施加的与静刀网片1相贴合的保持力相应的减弱,动刀2的修剪力也会相应的降低,当毛发进入静刀网片1内时会产生拉毛现象,影响旋转刀组的修剪效益和修剪效果。而为了避免因动刀2与静刀网片1相贴合的保持力降低而产生拉毛现象,必须要加大弹舌片51的弹力。加大弹舌片51的弹力虽然可避免动刀2与静刀网片1之间发生拉毛,但在动刀旋转修剪的过程中,会增加动刀2的刀刃与静刀网片1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动刀2和静刀网片1之间的温升增高和动刀2的工作噪音提高,降低了旋转刀组和剃须刀的使用舒性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刀组及剃须刀,该旋转刀组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弹舌片对动刀施加的保持力的减弱,在不提升弹舌片对动刀施加的挤压力的同时,避免动刀与静刀网片之间发生拉毛现象,保证旋转刀组的毛刀修剪效益,降低旋转刀组的温升和工作噪音,提升旋转刀组和剃须刀的使用舒适度。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刀组,包括有静刀网片及动刀,动刀置于动刀座内并与固定在动刀座上的弹性片相抵压配合;在动刀的底部设有受力端面,弹性片与受力端面相接触抵压使动刀顶部的刀刃与静刀网片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受力端面相对于动刀座旋转轴Y的垂直线呈倾斜状,且受力端面的倾斜方向朝向动刀座的旋转轴Y。
[0006]优选的,受力端面最低点的水平延长线X垂直于动刀座的旋转轴Y,受力端面的边线与水平延长线X之间的倾斜角度S为:30
°
≤S<0
°

[0007]优选的,受力端面的边线与动刀刀刃两端最高点之间的连接线L形成平行。
[0008]优选的,在动刀底部设有限位块,在该限位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处于受力端面的中间处,弹性片分别与限位槽两侧的受力端面相抵压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的弹性片包括有弹片本体、弹舌片和固定片,弹舌片一端与弹片本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另一端呈U形分别与动刀底部限位槽两侧的受力端面相抵压接触;固定片设置在弹舌片与弹片本体接合处的相对侧并插入动刀底部限位块的限位槽中使动刀可拆卸的与动刀座相卡接。
[0010]优选的,在弹片本体与弹舌片的接合处设有铆接孔,在动刀座的底部相应位置处设有铆接柱,铆接孔套置在铆接柱外使弹片本体与动刀座相铆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的动刀至少设有三片,在弹性片上分别设有与动刀底部受力端面相抵压配合的弹舌片和限定动刀的固定片,弹舌片和固定片分别呈环形阵列的设置在弹片本体上。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申请人还提出一种剃须刀的技术方案,该剃须刀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刀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动刀底部设置朝向动刀座旋转轴的呈倾斜状的受力端面,当弹性片对动刀的受力端面施加的挤压力使动刀的刀刃与静刀网片内表面相接触时,静刀网片内表面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向心力的方向可接近或保持重叠,尽可能的减少弹性片对动刀施加的挤压力因静刀网片圆弧面的分解而减弱,保证动刀与静刀网片内表面之间的保持力,在提高动刀毛发修剪效果,避免发生拉毛现象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动刀与静刀网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动刀和静刀网片的温升和工作噪音,提升旋转刀组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旋转刀组的剖视结构图
[0015]图2为现有旋转刀组中动刀与静刀网片的局部组装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旋转刀组的剖视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刀与静刀网片的局部组装结构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刀的主视结构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刀与弹性片的组装结构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刀与弹性片的组装立体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刀座、弹性片和动刀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3

8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旋转刀组,包括有静刀网片1及动刀2,动刀2置于动刀座4内并与固定在动刀座4上的弹性片3相抵压配合;在动刀2的底部设有受力端面21,弹性片3与受力端面21相接触抵压使动刀2顶部的刀刃与静刀网片1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受力端面21相对于动刀座4旋转轴Y的垂直线呈倾斜状,且受力端面21的倾斜方向朝向动刀座4的旋转轴Y。与传统的动刀2结构相比,在动刀2底部设置朝向动刀座4旋转轴Y(即使动刀2
底部的受力端面21由外向静刀网片1的中心轴方向)的呈倾斜状的受力端面21,当弹性片3对动刀2的受力端面21施加的挤压力使动刀2的刀刃与静刀网片1内表面相接触时,静刀网片1内表面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向心力的方向可接近或保持重叠,尽可能的减少弹性片3对动刀2施加的挤压力因静刀网片1圆弧面的分解而减弱,保证动刀2与静刀网片1内表面之间的保持力,在提高动刀2毛发修剪效果,避免发生拉毛现象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动刀2与静刀网片1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动刀2和静刀网片1的温升和工作噪音,提升旋转刀组的使用舒适性。
[0024]为最大程度的保证动刀2与静刀网片1内表面之间的保持力,保证动刀2的毛刀修剪效果,避免发生拉毛现象,受力端面21最低点的水平延长线X垂直于动刀座4的旋转轴Y,受力端面21的边线与水平延长线X之间的倾斜角度S为:30
°
≤S<0
°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动刀2底部受力端面21的倾斜角度S会根据静刀网片1的圆弧度(也可称为弧深,以下圆弧度均可理解为弧深)不同进行调整,并且与静刀网片1的圆弧度成正比。即当静刀网片1的圆弧度变大时,受力端面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刀组,包括有静刀网片及动刀,动刀置于动刀座内并与固定在动刀座上的弹性片相抵压配合;其特征在于在动刀的底部设有受力端面,弹性片与受力端面相接触抵压使动刀顶部的刀刃与静刀网片内表面相贴合;所述受力端面相对于动刀座旋转轴Y的垂直线呈倾斜状,且受力端面的倾斜方向朝向动刀座的旋转轴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刀组,其特征在于受力端面最低点的水平延长线X垂直于动刀座的旋转轴Y,受力端面的边线与水平延长线X之间的倾斜角度S为:30
°
≤S<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刀组,其特征在于受力端面的边线与动刀刀刃两端最高点之间的连接线L形成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刀组,其特征在于在动刀底部设有限位块,在该限位块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处于受力端面的中间处,弹性片分别与限位槽两侧的受力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二六B一九一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顺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