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91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包括混料外壳,混料外壳外侧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混料外壳内侧顶部固定设有安装箱,安装箱内设有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啮合在太阳齿轮和齿圈之间,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向下伸入安装箱并与太阳齿轮中部连接;太阳齿轮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行星齿轮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均能够转动的向下穿过安装箱并置于混料外壳内,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搅拌叶。第二转动杆可绕第一转动杆旋转运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自身也可以转动,使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带动各自的搅拌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合,提高了正极混料装置的工作效率,混合效果好。混合效果好。混合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料装置
,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0003]目前现有市场上的正极混料装置混合效率低,混料时混料外壳多为固定式的,混合的不均匀,功能性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以及正极材料在搅拌时在规律的运动环境下,使得混合效率低,使得混合不完全,不利于混料装置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正极混料装置混合效果差,降低了混料装置使用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包括混料外壳,所述混料外壳的外侧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混料外壳的内侧顶部固定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外壳(6),所述混料外壳(6)的外侧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混料外壳(6)的内侧顶部固定设有安装箱(17),所述安装箱(17)内设有太阳齿轮(19)、齿圈以及行星齿轮(20),所述行星齿轮(20)啮合在所述太阳齿轮(19)和齿圈之间,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向下伸入所述安装箱(17)并与太阳齿轮(19)中部连接;所述太阳齿轮(19)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8),所述行星齿轮(20)的中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一转动杆(18)和第二转动杆(21)均能够转动的向下穿过所述安装箱(17)并置于所述混料外壳(6)内,所述第一转动杆(18)和第二转动杆(21)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搅拌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的驱动端朝上布置且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混料外壳(6)装配在所述支撑架(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部设有限位环槽(15),所述第二电机(12)的驱动端位于所述限位环槽(15)的中心位置,所述支撑架(5)底部旋转设置在所述限位环槽(1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离子电池生产用正极混料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鑫川杨俊徐海平熊得军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