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784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首先采用预处理的沙柳条布设沙柳格网,即在排土场边坡设置若干菱形网格,将截制并处理的沙柳插穗的下端醮成活促进剂,然后按菱形网格线直扦入土壤,插穗外露高度为5~15cm。其次,采用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等绿肥植物构建绿肥格,利用植物物候与气候的耦合关系,沙柳扦插苗成活后,待降雨日/期前将绿肥的混合种子用热水浸种催芽,按3~5kg/亩洒播混合种子,洒播前将种子与沙土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沙柳扦插苗以网格状密集栽植,有效截留径流和泥沙,显著遏止水土流失。拦截的径流可提高沙柳存活率(达52.9%),还可提高草本植被盖度(达85%)和生物量,明显提高矿区植被恢复效应。植被恢复效应。植被恢复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被恢复方法,尤其是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煤矿开采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堆放形成排土场,新建排土场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风蚀、土壤污染等问题。排土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造生态系统,干扰巨大,超出原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容限,难以实现自我生态修复,加之我国露天矿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排土场多受风沙、干旱干扰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植被恢复困难,生态重建严重受阻,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滑坡等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黄土区排土场一般采用覆黄土进行生态重建,平台由于机械碾压坚实,渗透性差,极易形成径流;而边坡土体松散,通常仅依靠重力自然沉降,加之坡度一般较陡,极易导致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塌陷侵蚀,甚至崩塌、滑坡泥流等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安全。因此,探索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重建模式急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5]步骤A:沙柳扦插苗预处理,选择顺直的1~2年生的沙柳苗条,裁剪成长度为20~30cm的插穗,将插穗立式浸泡于水中3~5d备用;
[0006]步骤B:沙柳网营建,先在土场边坡的坡面设置若干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边长为1~2m,菱形网格的锐角为60
°
>;
[0007]步骤C:沙柳扦插,扦插前将插穗的下端醮生根粉,然后直扦入菱形网格的边线上,插穗外露高度为5~15cm;
[0008]步骤D:绿肥格构建:按3~5kg/亩洒播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的混合种子,洒播前将种子与沙土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洒播。
[0009]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先在排土场边坡上设置两组标准线,每组标准线是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拉绳组成,两组标准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将沙柳扦插苗以网格状密集栽植,有效截留径流,明显改变坡面径流轨迹,减弱径流冲刷力与携沙力,显著遏止水土流失,同时有效防止绿肥格中洒播种子流失,拦截的径流可为植被恢复提供充足的水分,进而提高植被存活率,沙柳存活率当年可达52.9%,还可提高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其中植被盖度可高达85%,8年后生物量可达10.2—29.6t/hm2,可高效防止雨滴击溅侵蚀。明显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当年可增加6种先锋物种,可提升群落演替的速率,恢复8年后可增加阿尔泰狗娃花、蒙古疣、赖草、早熟禾等演替中期的地带性植物种,明显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保证植被保持水土的可持续性。明显改
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增加土壤抗蚀性与蓄水能力,还可改善土壤养分贫瘠,为坡面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保障。取材廉价,且施工简单易行,无生态风险。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
[0013]实施例一
[0014]步骤A:沙柳扦插苗预处理,选择顺直的1~2年生的沙柳苗条,裁剪成长度为20cm的插穗,将插穗立式浸泡于水中3d备用;
[0015]步骤B:沙柳网营建,先在排土场边坡上设置两组标准线1,每组标准线1是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拉绳组成,两组标准线1之间的夹角为60
°
,这样在土场边坡的坡面形成若干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边长为1m。
[0016]步骤C:沙柳扦插,扦插前将插穗的下端醮生根粉,然后直扦入菱形网格的边线上,插穗外露高度为5cm;
[0017]步骤D:绿肥格构建:按3kg/亩洒播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的混合种子,洒播前将种子与沙土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洒播。
[0018]扦插成活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生根、根系迅速生长健壮,为此采用生根粉、枯草芽孢杆菌、长枝木霉菌的混合粉剂作为插成活促进剂。
[0019]根据植物物候与气候的耦合关系,主要指植物在种子萌发、幼苗出苗与成活、生长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关系及气候条件对植物不同物候期正常生长的作用关系;针对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等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幼苗成活及生长所需有利气候条件,早春5月份前后利用沙柳格的构建防止风蚀、拦蓄水沙,待扦插条成活并长出枝叶,形成更易于蓄积水肥的微生境,并改善沙柳格内的微气候,可降低干热风的干扰范围与强度、减少水分蒸散,更易蓄积降水,为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等豆科植物撒播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与微气候条件,而且有利的保障条件可增加后播豆科植物播种时间的选取性和灵活性,通常整个萌发季都会有一定的降雨天气,可采取催芽快速完成萌发出苗,特殊情况下如遇短期内无有效降雨气候时,可采取等待策略,最晚可延长至7月中下旬。
[0020]实施例二
[0021]步骤A:沙柳扦插苗预处理,选择顺直的1~2年生的沙柳苗条,裁剪成长度为25cm的插穗,将插穗立式浸泡于水中4d备用;
[0022]步骤B:沙柳网营建,先在排土场边坡上设置两组标准线,每组标准线是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拉绳组成,两组标准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这样在土场边坡的坡面形成若干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边长为1.5m。
[0023]步骤C:沙柳扦插,扦插前将插穗的下端醮生根粉,然后直扦入菱形网格的边线上,插穗外露高度为10cm;
[0024]步骤D:绿肥格构建:按4kg/亩洒播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的混合种子,洒播前将种子与沙土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洒播。
[0025]实施例三
[0026]步骤A:沙柳扦插苗预处理,选择顺直的1~2年生的沙柳苗条,裁剪成长度为30cm的插穗,将插穗立式浸泡于水中5d备用;
[0027]步骤B:沙柳网营建,先在排土场边坡上设置两组标准线,每组标准线是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拉绳组成,两组标准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这样在土场边坡的坡面形成若干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边长为2m。
[0028]步骤C:沙柳扦插,扦插前将插穗的下端醮生根粉,然后直扦入菱形网格的边线上,插穗外露高度为15cm;
[0029]步骤D:绿肥格构建:按5kg/亩洒播苜蓿、沙打旺、草木犀的混合种子,洒播前将种子与沙土按1:2的比例进行混合洒播。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土区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沙柳扦插苗预处理,选择顺直的1~2年生的沙柳苗条,裁剪成长度为20~30cm的插穗,将插穗立式浸泡于水中3~5d备用;步骤B:沙柳网营建,先在土场边坡的坡面设置若干菱形网格,所述菱形网格的边长为1~2m,菱形网格的锐角为60
°
;步骤C:沙柳扦插,扦插前将插穗的下端醮成活促进剂,然后直扦入菱形网格的边线上,插穗外露高度为5~15cm,所述成活促进剂是由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丽张野郑笑影廖明季谢伟郭建军赵晓亮连昭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