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及3D动态平衡康复理疗床,扶手平台包括连杆机构和高度锁定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扶手支架、悬臂A、悬臂B和旋转部件;悬臂A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悬臂B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高度锁定机构包括旋转轴F、手柄、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旋转轴F连接扶手支架,并贯穿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刹车片A设置凸块,凸块设置在固定轴A和旋转轴D之间;扶手支架上设置弧形槽,手柄穿过弧形槽贯穿刹车片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扶手平台高度方向的自由升降,在任意位置自锁,满足不同体验者、同一体验者不同姿态需求。者不同姿态需求。者不同姿态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及3D动态平衡康复理疗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及3D动态平衡康复理疗床。
技术介绍
[0002]理疗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理疗床可有效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膨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风湿骨病进行治疗。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010298466.6,申请日2010.10.08,申请公开号CN102440878A,申请公布日2012.05.09,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实现多种手法治疗的的多方位理疗床。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床体及连接在床体两侧的扶手部件,床体分成相互铰接的头部支撑部件、胸部支撑部件、腿部支撑部件和脚步支撑部件,各个支撑部件都连接有升降驱动部件,胸部支撑部件和腿部支撑部件铰接到中控部件上,中控部件由中控支撑部件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到底座上。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实现床体的平稳升降,床体为分段式铰接结构实现多种不同的摆动升降动作,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护理功能,中控部件可以支撑床体又能满足胸部支撑部件和腿部支撑部件的摆动升降。该申请文件公开的扶手部件结构为:胸部支撑部件的前端两侧铰接有扶手部件,扶手部件包括支撑架及与支撑架相连接的扶手垫,支撑架为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扶手支架、两根高度控制连杆和旋转部件,高度控制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扶手支架和旋转部件上,连杆机构的四个连接点组成平行四边形,高度控制连杆整体呈片状的S形,分成上高度控制连杆和下高度控制连杆,上高度控制连杆为两片,下高度控制连杆为一片,下高度控制连杆与上高度控制连杆相互错开,下高度控制连杆的下端的端部为圆形,圆形的轮廓上设置有卡齿,旋转部件呈方形,高度控制连杆的上端铰接到方形旋转部件的侧边上,旋转部件的另一侧边固定有转轴套,转轴套内穿有转轴,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高度锁定装置包括一个通过销轴铰接在扶手支架内的呈三角形的转卡,一个固定在扶手支架内的挡轴和连接转卡与扶手支架侧壁的弹簧,转卡的一个顶角与下高度控制连杆端部的卡齿相啮合,挡轴与转卡的竖边的下端相接触,转卡的上顶角部位连接有拉索,拉索伸出到扶手支架外,下固定部的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朝向转轴的部位设置成直边,转轴套的下端固定有腰形的旋转块,固定块的直边与旋转块的侧边相配,固定块与旋转块组成了旋转控制部件。缺点是,该技术方案公开的高度锁定装置的中,高度控制连杆的下端的端部为圆形,圆形的轮廓上设置有卡齿的结构造成高度锁定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精密的机械加工,同时与卡齿对应的机构需要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精度,造成局部结构的造价较高;同时卡齿会因频繁使用和重压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理疗床采用的高度控制连杆的下端的端部为圆形,圆形的轮廓上设置有卡齿的结构造成高度锁定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精密的机械加工,同时与卡齿对应的机构需要严格控制制造和安装精度,造成局部结构的造价较高;同时卡齿会因频繁使用和重压造成损坏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及3D动态平衡康复理疗床,扶手平台设计的高度自锁机构实现扶手平台在高度方向的自由升降,利用扶手平台自身重力与部件之间接触后产生的摩擦力,在任意位置自锁定位,结构简单,零部件制造精度要求低,备件更换成本低廉,安装简易;高度调节、自锁定位操作方便,在满足不同体验者、同一体验者不同姿态需求的同时,降低康复理疗床整体的造价,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其特点是包括连杆机构和高度锁定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扶手支架、悬臂A、悬臂B和旋转部件,所述悬臂A、悬臂B均呈片状的S形,悬臂A为一片,悬臂B为两片,悬臂A设在两片悬臂B之间;所述悬臂A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所述两片悬臂B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并通过固定轴A连接两片悬臂B;所述高度锁定机构包括旋转轴F、手柄、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所述旋转轴F连接扶手支架,并贯穿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所述刹车片A设置与固定轴A接触的弧形面;扶手支架上设置弧形槽,手柄穿过弧形槽贯穿刹车片C,并与刹车片A的表面抵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悬臂A的一端通过旋转轴A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C与扶手支架铰接;所述两片悬臂B的一端通过旋转轴B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D与扶手支架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悬臂A通过旋转轴A、悬臂B通过旋转轴B铰接到旋转部件的侧边,旋转部件的另一侧边设置轴套,轴套内穿设旋转轴I,旋转轴I的上下两端与固定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还包括平台板,所述平台板设置在扶手支架上部,所述平台板的上部连接扶手垫。
[001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动态平衡康复理疗床,其特点是包括底座、固定安装于底座上的头部支撑架、胸部支撑架、腰臀部支撑架以及腿部支撑架,所述胸部支撑部件的前端两侧设置上述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支撑架上设置头枕垫,胸部支撑架上设置胸部支撑垫,所述腰臀部支撑架上设置腰臀部支撑垫,所述腿部支撑架上设置腿部支撑垫。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头部支撑装置、胸部支撑架、腰臀部支撑架以及腿部支撑架升降的升降装置。
[0014]使用时,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通过固定部设置于胸部支撑部件的前端两侧,连杆机构和高度锁定机构整体可围绕旋转轴I旋转;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全部贯穿于旋转轴F上,旋转轴F与扶手支架连接;手柄单独贯穿于刹车片C上,当手柄向上拨动时,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全部向上运动,扶手支架、平台板和扶手垫可以自由升降,需要停在某一位置时,松开手柄,刹车片A的弧形面与固定轴A摩擦,使扶手组件自锁。
[0015]3.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扶手平台设计的高度自锁机构利用扶手平台自身重力与部件之间的接触部位的变化实现在扶手平台高度的自由升降,并在任意位置自锁定位,结构简单,零部件制造精度要求低,备件更换成本低廉,安装简易,操作方便,在满足不同体验者、同一体验者不同姿态需求的同时,降低康复理疗床整体的造价,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机构和高度锁定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扶手支架、悬臂A、悬臂B和旋转部件,所述悬臂A、悬臂B均呈片状的S形,悬臂A为一片,悬臂B为两片,悬臂A设在两片悬臂B之间;所述悬臂A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所述两片悬臂B的一端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支架铰接,并通过固定轴A连接两片悬臂B;所述高度锁定机构包括旋转轴F、手柄、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所述旋转轴F连接扶手支架,并贯穿刹车片A、刹车片B和刹车片C;所述刹车片A设置与固定轴A接触的弧形面;扶手支架上设置弧形槽,手柄穿过弧形槽贯穿刹车片C,并与刹车片A的表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A的一端通过旋转轴A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C与扶手支架铰接;所述两片悬臂B的一端通过旋转轴B与旋转部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D与扶手支架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任意高度悬停的扶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A通过旋转轴A、悬臂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忠,杨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清源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