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18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其中有效成分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复配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化学式:C
21
H
16
ClFN4O5,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内吸性茎叶处理杀菌剂,它为线粒体呼吸作用的抑制剂,通过结合于bc1复合物Ⅲ中细胞色素b的Qo位点,阻止bc1间的电子传递,从而通过阻止细胞所需能量(ATP)的产生而干扰真菌内的能量循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对作物的选择性部分源自作物体内酶的脱酯化作用,该药剂不会达到动植物的线粒体,对作物安全。氟嘧菌酯作为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如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广泛应用于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作物。
[0003]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属异噻唑类杂环化合物,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也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细菌、真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或与巯基反应,破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合成系统,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该化合物对因细菌、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的腐烂病、溃疡病、炭疽病、黑星病、黑胫病、叶斑病、霜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农作物十分安全。
[0004]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化学式:C
14<br/>H
15
Cl2N3OS,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体,即属于甲基化抑制剂(DMIs)。丙硫菌唑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并且还具有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且持效期长,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证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产明显,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斑病等。还能够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
[0005]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危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根腐病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时发生重,幼苗受冻病情加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了引起以上症状,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以引起幼苗死亡。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不规则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由于该病害是由多种土壤传播病原菌单独或混合侵染引起的重要病害,并且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导致了小麦一般会有20%~30%的减产,严重时高达50%以上。
[0006]花生菌核病,是花生小菌核病和花生大菌核病的总称,又称花生菌核茎腐病。该病
原菌以菌核在病残体、荚果和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小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产生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多从伤口侵入。分身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菌丝也能直接侵入寄主。花生菌核病常发生在花生生长后期,主要危害根部及跟茎部,也能危害茎、叶、果针及果实。叶片染病,病斑暗褐色,近圆形,具有不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呈水渍状软化腐烂。茎部发病,病斑初为褐色,后变为深褐色,最后呈黑褐色。造成茎秆软腐,植物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布满灰褐色绒毛状霉状物和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生将近收获时,茎的皮层及木质部之间产生大量小菌核,有时菌核能突破表皮外露。果针受害后,收获时易断裂。荚果受害后变为褐色,在表面或荚果里面生白色菌丝体及黑色菌核,引起子粒腐败或干缩。因此,通过分析该病害病原菌的发生规律得出可以通过花生种子拌种来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杀灭种子本身带有的病原菌,保护种子能够健康萌发茁壮成长。
[0007]马铃薯黑胫病,属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为马铃薯黑胫病亚种,该病害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为15~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最终植株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按压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0008]由于农作物种子带菌和一些土传病害的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再结合目前市场上对一些病害没有专用的防治药剂能够有效的去控制病害发生,导致农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专利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完成相关的室内和大田药效试验,筛选出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三者复配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根腐病、花生菌核病和马铃薯黑胫病,并且目前也没有关于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种衣剂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用于种子包衣使用,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并且可明显提高种子的萌芽率,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根腐病、花生菌核病和马铃薯黑胫病等病害的发生。
[0010]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其中所述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

20:1

5:1

20。
[0012]优选的,所述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

15:1

3:1

15,例如:1:1:1、1:2:5、2:3:10、5:1:4、6:2:7、8:2:10、10:2:8、10:2:12、11:2:15、12:3:10、15:2:10。
[0013]所述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最优选为:10:2:12—12:3:10。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可制备成的剂型包括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优选为悬浮种衣剂。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种子处理剂中,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

45%,优选为15

30%,其余均为助剂和/或填料。所述的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成膜剂、警戒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酚磺酸、萘酚磺酸甲醛缩聚物、
N

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家醛缩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

20:1

5:1

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

15:1

3:1

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剂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

45%,其余均为助剂和/或填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成膜剂、警戒色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酚磺酸、萘酚磺酸甲醛缩聚物、N

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家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植物油(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甲醛缩聚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润湿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以及磷酸酯或硫酸酯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琥珀酸酯磺酸盐、端烯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低分子量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霍树红李敏徐辉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