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97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在机组平台内设置有机组固定室和外围水槽;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有两个闸门用于实现水流进入和排出,外围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凸起实现外围水槽中部断流和叶片阻挡驱动;机组固定室内设置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上设置有外围转动盘,外围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组竖向限位装置,对应每组竖向限位装置分别设置有一组竖向移动部,竖向移动部下方连接有叶片,叶片在水槽内受水动力带动转盘转动实现能量转换,当叶片转到接近支撑凸起处,自动升起,跨过支撑凸起后,再自动下降,直接进入水流水域,从而直接增加了叶片触水的面积和数量,完全解决了水能量不能充分利用的缺陷。不能充分利用的缺陷。不能充分利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潮汐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海洋潮汐发电、河流发电、水溪发电、调峰平谷蓄水发电的龙盘发电水轮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多年以来,世界多个国家都在潮汐发电项目、河流发电项目及调峰平谷蓄水发电等技术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虽有较大发展,但是有几方面的难题始终没有被克服。
[0003]1.海水对于发电装置的腐蚀严重,尤其是利用海水潮汐发电的传动和转动装备均设置在海水中,故很难抵抗其海水的强腐蚀。
[0004]2.因为潮汐资源在水利发电领域属于低水位差资源,水位差只有2

5米,所以传统水利发电项目很难实现大规模发电,效率太低。
[0005]3.河流、水溪资源,由于水量少,落差小,受地理环境限制,不易建造大型水利设施等特点,大部分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0006]4.一般调峰平谷蓄水发电,都是利用高低两个水库,为了充分利用水差,高水库一般要建在山上,这种发电系统建设时,地理资源限制明显,对于平原地区的水库无法实现调峰平谷蓄水发电。
[0007]5.现有的水轮发电系统多为垂直安装,该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安装比较方便,但是该种垂直水轮的缺限是:因海洋海潮潮差或其他水源水位差较小,叶片的触水面、叶片的触水数量都受到限制且水流行程太短,其水中能量还没有充利用(即做功不充分)就流出水口,无法充分实现能量转换。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本领域技术人员非常有必要对龙盘发电水轮机组进行结构改善,其可实现在海洋、河流、湖泊中安装,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防止发电系统被腐蚀、同时可克服其在河流、水溪、湖泊中因高低落差小而无法实现电能的充分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设计目的是从整体结构上由竖直安装改善为水平安装,并且采用可调整设置,最大效率的实现能量转换,实现电能转换。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包括机组平台,所述的机组平台内设置有机组固定室和外围水槽;所述的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有两个开口用于实现水流进入和排出,所述的外围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凸起实现外围水槽中部断流和叶片阻挡驱动;
[0012]所述的机组固定室内设置有发电机组,所述的发电机组上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的变速增速端通过支撑梁连接外围转动盘,所述的外围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组竖向限位装置,对应每组竖向限位装置分别设置有一组竖向移动部,所述的竖向移动部下方连接有叶片,叶片在水动力推动下,带动外围转动盘转动实现能量转换,同时在支撑凸起处实现提升
以脱离外围水槽。
[0013]所述的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的两个开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可提升的闸门。
[0014]所述的竖向移动部上设置有支撑轮,在竖向移动部转动时,通过支撑轮实现滑动支撑。
[0015]所述的机组平台顶部设置有支撑轨道,所述的支撑轨道与支撑轮配合实现竖向移动部在水平以及竖向提升过程中的底部支撑。
[0016]在外围水槽的外部可流通一侧配合外围水槽设置有辅助水道,通过辅助水道内水流冲击叶片。
[0017]所述的辅助水道的两端皆设置有竖向导槽,在竖向导槽内设置有导流块,所述的导流块在辅助水道内约束辅助水道出水一侧的水流冲击叶片。
[0018]所述的辅助水道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驱动装置,通过提升驱动装置实现导流块的竖向提升。
[0019]所述的叶片包括至少两个端部框架,所述的端部框架之间通过顶部连杆和底部连杆连接设置;在两个端部框架之间设置有增容叶片,所述的增容叶片可在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时增加与水流的接触面积。
[0020]所述的增容叶片包括顶部叶片和底部叶片,所述的顶部叶片的底部设置有上贯穿孔,底部叶片的顶部设置有下贯穿孔,所述的上贯穿孔和下贯穿孔上设置有凹凸槽,通过凹凸槽实现插接配合,一根铰接杆将上贯穿孔和下贯穿孔连接;顶部叶片的上部设置有贯穿槽,所述的贯穿槽为竖向长条状设置并与顶部连杆插接配合;所述的底部叶片的底部设置有底端贯穿孔,所述的底端贯穿孔与底部连杆插接配合。
[0021]所述的机组平台的顶部设置有人孔,通过人孔内设置阶梯或者软梯或者电梯实现与机组固定室联通。
[0022]所述的闸门上部设置有龙门架,通过龙门架顶部设置有提升机,提升机上设置有吊装绳索,通过吊装绳索实现闸板的提升。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其在机组平台内设置有机组固定室和外围水槽;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有两个闸门用于实现水流进入和排出,外围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凸起实现外围水槽中部断流和叶片阻挡驱动;机组固定室内设置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上设置有外围转动盘,外围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组竖向限位装置,对应每组竖向限位装置分别设置有一组竖向移动部,竖向移动部上设置有叶片,叶片在水动力推动下,带动外围转动盘转动实现能量转换,当叶片转到接近支撑凸起处自动升起,跨过支撑凸起后,再自动下降,直接进入水流水域,从而直接增加了叶片触水的面积和数量,完全解决了水能量不能充分利用的缺陷。
[0024]本专利技术可在海洋、河流、湖泊中安装使用,通过与各种形式的水库连接实现潮汐、水流、调峰平谷蓄水发等工况的使用,可最大限度的实现电能转换。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发电机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机组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1中A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图3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中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1中龙门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叶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叶片的端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叶片的顶部叶片和底部叶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双库单向潮汐式发电布局图;
[0037]图12为单库双向潮汐发电布局图;
[0038]图13为河流、水溪发电布局图I;
[0039]图14为河流、水溪发电布局图II;
[0040]图15为调峰平谷蓄水发电布局图;
[0041]图中,1、机组平台,11、机组固定室,12、外围水槽,13、辅助水道,14、进水口口闸门,15、出水口闸门,16、支撑凸起,17、人口,171、底部通道,18、预筑螺杆,19、竖向导槽,20、闸板导槽,2、进水龙门架,3、发电机组,30、发电机,31、变速增速模块,32、十字支撑梁,33、外围转动盘,34、竖向限位导柱,35、竖向移动延伸杆,36、支撑轮,4、叶片,41、端部框架,411、端部框架连接端,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包括机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组平台内设置有机组固定室和外围水槽;所述的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有两个开口用于实现水流进入和排出,所述的外围水槽内设置有支撑凸起实现外围水槽中部断流和叶片阻挡驱动;所述的机组固定室内设置有发电机组,所述的发电机组上设置有外围转动盘,所述的外围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组竖向限位装置,对应每组竖向限位装置分别设置有一组竖向移动部,所述的竖向移动部上设置有叶片,叶片受水动力推动下带动转盘转动实现能量转换,同时在支撑凸起处实现提升以脱离外围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围水槽与外围联通设置的两个开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可提升的闸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移动部上设置有支撑轮,在竖向移动部转动时,通过支撑轮实现滑动支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组平台顶部设置有支撑轨道,所述的支撑轨道与支撑轮配合实现竖向移动部在水平以及竖向提升过程中的底部支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盘发电水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在外围水槽的外部可流通一侧配合外围水槽设置有辅助水道,通过辅助水道内水流冲击叶片。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辉孟繁友孟凡刚李风海陈海龙崔世纪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奥冠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