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50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内设干燥工位的干燥室,所述干燥工位用于废物桶的上料放置,所述干燥工位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相对于所述干燥工位可上下移动的设置用以密封或者打开放置在所述干燥工位上的废物桶;通过在干燥室内设置专用于密封废物桶用的封盖,相比于传统不加设封盖而直接敞开进行烘干的处理方式,本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废物桶内的潮湿废物在干燥过程中扩散飞溅的问题,避免含放射性液滴的气体扩散至干燥室内部及相连的管道或者设备中造成对设备管道的损害和对相关人员的辐射伤害。员的辐射伤害。员的辐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


[0001]本技术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放射性潮湿废物的桶内干燥站。

技术介绍

[0002]核能,其清洁且不受天气条件限制的特点使其在能源界备受推崇,目前,全世界大约16%的电能是由核反应堆生产的,有9个国家的40%以上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而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30年核动力至少占全部动力的25%,最大的增长可能达到100%。但是,在利用核能发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放射性废物,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如何处置这些放射性废物至关重要。
[0003]放射性固体废物是放射性废物的主要类型之一,而减容系数是衡量其处置效果的重要指标,尤其核固废填埋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对于土地资源不丰富特别是环海类的岛国,提高减容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0004]超级压缩技术,是对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压缩减容的技术,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部分被压缩的废物是潮湿的,比如在某废物库退役过程中回取出的部分可压缩废物含水量会高达30%,而现有的一般压缩生产线不具备压缩处理游离水含量大于1%的废物,这就需要先对这部分潮湿废物进行烘干,使其游离水含量减少,才能进行压缩打包。另一方面,根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类:废树脂、废液干燥浓缩后的盐饼、废过滤器滤芯和其他固体废物,其中其他固体废物处理量最大,电厂开始运行时两个机组年处理值可达300m3,而上述潮湿废物是其他固体废物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此情况下,如何高效处理潮湿废物成为了目前的一大难题。
[0005]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从如何设计合理的干燥站结构、以何种工艺完成潮湿废物的烘干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此类问题均需要在实际的设计中得以解决;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通过对该干燥站结构的改进设计,以达到提高潮湿废物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的目的。
[0007]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8]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包括内设干燥工位的干燥室,所述干燥工位可用于废物桶的上料放置,所述干燥工位的顶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相对于所述干燥工位可上下移动的设置,用以封闭或者打开放置在所述干燥工位上的废物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顶升驱动器,所述顶升驱动器的输出端处固定有顶升板,所述封盖通过穿设所述干燥室的直线轴杆与所述顶升板固定;所述顶升驱动器的驱动作用以使所述封盖在所述干燥室内相对于所述废物桶上下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封盖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浮动接头与所述直线轴杆连接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工位至少设置一个,每个所述干燥工位对应有单独的封盖。
[0012]进一步的,所述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还包括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包括气体管路和在所述气体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冷凝单元、冷凝液收集单元和真空单元;
[0013]所述冷凝单元包括过滤器和气体冷却器;
[0014]所述冷凝液收集单元包括计量罐;
[0015]所述真空单元包括真空风机;
[0016]所述计量罐的顶部与真空风机连通,所述计量罐内设置有丝网除沫器,所述计量罐的底部连通有疏水排放管;
[0017]每个所述封盖上插接有具有开关阀门的导气管路,所述导气管路通过汇流管在所述干燥室外部汇合为一条管路与所述气体管路连通。
[001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封盖面向所述废物桶的一端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防止废物堵住气体出口。
[0019]进一步的,所述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还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管路和在所述加热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出风管、循环风机、空气加热器、进风管;
[0020]所述干燥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干燥室侧壁下方或底部开有进风口,所述进风管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干燥室内部连通从而形成循环的热空气线路。
[0021]进一步的,所述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单元中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下端与冷却水源连通并设置第一水阀控制进水,空气冷却器上端同样与冷却水源连通并设置第二水阀控制出水,所述第一水阀和所述第二水阀开启实现对所述干燥室中进行降温冷却
[0022]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工位的下方设置有导流风箱,所述导流风箱的上盖中设置有蜂窝状的出风网;所述导流风箱固定在所述干燥室的进风口处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空气加热器产生的热空气通过所述导流风箱的出风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干燥工位的下方。
[0023]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风箱的内部还设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呈V型结构与所述导流风箱的进风口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左右两侧以将所述导流风箱的内部分为四个空腔,热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分流作用均匀的分散到四个空腔中。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惰化系统,所述惰化系统包括阻燃单元和气体检测单元;
[0025]所述阻燃单元包括装有液态保护气的惰化罐,所述惰化罐通过惰化管路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凝单元中的过滤器、气体冷却器之间,所述惰化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态保护气释放的电磁阀和用于监测保护气流量的流量开关;
[0026]所述气体检测单元包括气体监测传感器,所述气体监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惰化罐之间的气体管路上。
[0027]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8]1.通过在干燥室内设置专用于密封废物桶用的封盖,相比于传统不加设封盖而直接敞开进行烘干的处理方式,本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废物桶内的潮湿废物在干燥过程中有液体扩散飞溅的问题,避免含放射性液滴的气体扩散至干燥室内部及相连的管道或者设备中
造成对设备管道的损害和对相关人员的辐射伤害;同时通过增设封盖的结构,使得废物桶内的不会出现热量损失,对于提升对潮湿废物的处理效率和提高干燥效果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0029]2.本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干燥工位,在利用干燥室对潮湿废物进行干燥处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置一个或者数个干燥桶,对于提高潮湿废物的处理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0030]3.本方案通过在干燥室内设置封盖,使得方案中提出的冷凝系统和加热系统因为封盖的存在而相对独立,冷凝系统在封盖的作用下直接连通废物桶,一方面使得冷凝的效率更高,对放射性气体收集更彻底,在测量时容易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另一方面避免了废物桶内的放射性物质对加热系统和干燥室内造成污染,进而避免本技术像现有的潮湿废物处理系统一样造成放射性物质增容的不利后果。
[0031]4.通过在加热和降温过程中保证真空风机的持续开启,在加热过程中利用真空风机保持气体管路处于微负压状态,通过降低液体沸点的方式促进冷凝的效率提升,并防止放射性气溶胶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包括内设干燥工位的干燥室,所述干燥工位可用于废物桶的上料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位的顶部设置有封盖(10),所述封盖(10)相对于所述干燥工位可上下移动的设置,用以封闭或者打开放置在所述干燥工位上的废物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外侧设置有顶升驱动器(11),所述顶升驱动器(11)的输出端处固定有顶升板(12),所述封盖(10)通过穿设所述干燥室的直线轴杆(13)与所述顶升板(12)固定;所述顶升驱动器(11)的驱动作用以使所述封盖(10)在所述干燥室内相对于所述废物桶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0)通过具有缓冲作用的浮动接头与所述直线轴杆(13)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位至少设置一个,每个所述干燥工位对应有单独的封盖(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还包括冷凝系统,所述冷凝系统包括气体管路和在所述气体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冷凝单元、冷凝液收集单元和真空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过滤器(21)和气体冷却器(22);所述冷凝液收集单元包括计量罐(23);所述真空单元包括真空风机(24);所述计量罐(23)的顶部与真空风机(24)连通,所述计量罐(23)内设置有丝网除沫器,所述计量罐(23)的底部连通有疏水排放管;每个所述封盖(10)上插接有具有开关阀门的导气管路,所述导气管路通过汇流管在所述干燥室外部汇合为一条管路与所述气体管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封盖(10)面向所述废物桶的一端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防止废物堵住气体出口。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湿废物桶内干燥站还包括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管路和在所述加热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出风管(31)、循环风机(32)、空气加热器(33)、进风管(34);所述干燥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管(31)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干燥室侧壁下方或底部开有进风口,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权李雷廖小兰雷德银肖小力罗钰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王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