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39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涉及生物检测试剂盒技术领域,包括检测试剂盒、盒盖和线套壳,检测试剂盒上方活动连接有盒盖,检测试剂盒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线套壳,通过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均分布在检测试剂盒内部上、中、下三层设置,使其试管本体从试管孔穿过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放置,配合棉球对试管底部形成衬托,在运输试剂时对试管的上、中、下部进行分别保护,从而有效的保护试剂管,防止颠簸颤动造成试剂管破裂、损坏,解决了检测试剂盒包装效果差,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对试剂管的影响,造成保护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出现破裂的情况的问题。裂的情况的问题。裂的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试剂盒
,更具体的说,涉及为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医学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医学工具,但是,市场上普通的医学检测试剂盒内部结构功能性设计较差,如若运输时间过长的话,会影响检测试剂的整体活性,且检测试剂盒包装效果差,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对试剂管的影响,造成保护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出现破裂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该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提供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于解决市场上普通的医学检测试剂盒内部结构功能性设计较差,如若运输时间过长的话,会影响检测试剂的整体活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原体污染PCR 检测试剂盒,包括检测试剂盒、盒盖和线套壳,所述检测试剂盒上方活动连接有盒盖,所述检测试剂盒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线套壳;
[0005]所述检测试剂盒包括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第三海绵夹板、试管插孔、试管本体、内凹槽、棉球、保温底板、加热盘和电源线,所述第一海绵夹板活动连接在检测试剂盒内部上方,所述第二海绵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一海绵夹板下方,所述第三海绵夹板活动连接在第二海绵夹板下方,所述试管插孔均贯穿设置在第一海绵夹板和第二海绵夹板表面上,所述试管本体均活动连接在试管插孔内,所述内凹槽均嵌入设置在检测试剂盒内部左右两侧的中间,所述棉球均嵌入设置在第三海绵夹板中部,所述保温底板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底部,所述加热盘固定连接在保温底板上方中部,所述电源线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右侧下方,且电源线内端与加热盘相连接设置;
[0006]所述盒盖包括保护垫板和抓手块,所述保护垫板固定连接在盒盖内侧,所述抓手块固定连接在盒盖上方前侧的中部。
[0007]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均分布在检测试剂盒内部上、中、下三层设置。
[0008]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与内凹槽连接处均固定设有凸块设置。
[0009]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棉球之间为无间隙拼接状结构设置。
[0010]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盘位于试管本体和棉球下方中部设置。
[0011]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盘上方固定设有透热性保护盖设置。
[0012]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线套壳为顶部中间为长形开口状结构设置。
[0013]有益效果:
[0014](1)该装置中设置有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通过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均分布在检测试剂盒内部上、中、下三层设置,使其试管本体从试管孔穿过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放置,配合棉球对试管底部形成衬托,在运输试剂时对试管的上、中、下部进行分别保护,从而有效的保护试剂管,防止颠簸颤动造成试剂管破裂、损坏。
[0015](2)通过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与内凹槽连接处均固定设有凸块设置,使其第一海绵夹板、第二海绵夹板和第三海绵夹板方便与内凹槽卡位安装,在板块损坏时,能便于替换使用。
[0016](3)通过加热盘位于试管本体和棉球下方中部设置,使其加热盘对检测试剂盒内加热时,其内部空气有良好的温度流通,使得对内部有预热效果,达到试管本体放置时,有恒温作用,保护内部试剂的活性,便于长途运输,促进稳定试剂的细胞活跃性。
[0017](4)通过棉球之间为无间隙拼接状结构设置,使其加热盘加热时,由棉球层之间隔挡,收集热量,达到热量良好的保存效果,与之试管本体接触时,有热传导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保温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1

4中:检测试剂盒1、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第三海绵夹板103、试管插孔104、试管本体105、内凹槽106、棉球107、保温底板108、加热盘109、电源线110、盒盖2、保护垫板201、抓手块202、线套壳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包括检测试剂盒1、盒盖2和线套壳3,检测试剂盒1上方活动连接有盒盖2,检测试剂盒1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线套壳3;
[0024]检测试剂盒1包括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第三海绵夹板 103、试管插孔104、试管本体105、内凹槽106、棉球107、保温底板108、加热盘109和电源线110,第一海绵夹板101活动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上方,第二海绵夹板102活动连接在第一海绵夹板101下方,第三海绵夹板103 活动连接在第二海绵夹板102下方,试管插孔104均贯穿设置在第一海绵夹板101和第二海绵夹板102表面上,试管本体105均活动连接在试管插孔104 内,内凹槽106均嵌入设置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左右两侧的中间,棉球107 均嵌入设置在第三海绵夹板103中部,保温底板108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 底部,加热盘109固定连接在保温底
板108上方中部,电源线110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右侧下方,且电源线110内端与加热盘109相连接设置;
[0025]盒盖2包括保护垫板201和抓手块202,保护垫板201固定连接在盒盖2 内侧,抓手块202固定连接在盒盖2上方前侧的中部。
[0026]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和第三海绵夹板 103均分布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上、中、下三层设置,通过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和第三海绵夹板103均分布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上、中、下三层设置,使其试管本体105从试管孔104穿过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放置,配合棉球107对试管底部形成衬托,在运输试剂时对试管的上、中、下部进行分别保护,从而有效的保护试剂管,防止颠簸颤动造成试剂管破裂、损坏,解决了检测试剂盒包装效果差,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对试剂管的影响,造成保护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出现破裂的情况的问题。
[0027]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和第三海绵夹板 103与内凹槽106连接处均固定设有凸块设置,通过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原体污染PCR检测试剂盒,包括检测试剂盒(1)、盒盖(2)和线套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盒(1)上方活动连接有盒盖(2),所述检测试剂盒(1)右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线套壳(3);所述检测试剂盒(1)包括第一海绵夹板(101)、第二海绵夹板(102)、第三海绵夹板(103)、试管插孔(104)、试管本体(105)、内凹槽(106)、棉球(107)、保温底板(108)、加热盘(109)和电源线(110),所述第一海绵夹板(101)活动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上方,所述第二海绵夹板(102)活动连接在第一海绵夹板(101)下方,所述第三海绵夹板(103)活动连接在第二海绵夹板(102)下方,所述试管插孔(104)均贯穿设置在第一海绵夹板(101)和第二海绵夹板(102)表面上,所述试管本体(105)均活动连接在试管插孔(104)内,所述内凹槽(106)均嵌入设置在检测试剂盒(1)内部左右两侧的中间,所述棉球(107)均嵌入设置在第三海绵夹板(103)中部,所述保温底板(108)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底部,所述加热盘(109)固定连接在保温底板(108)上方中部,所述电源线(110)固定连接在检测试剂盒(1)右侧下方,且电源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顺伦
申请(专利权)人:君研生物科技山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