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629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该装置具有封入了绝缘性气体的金属容器,顶端有中空部的第1导体,固定在第2导体上并从外周支承所述第1导体的滑动触头,以及插入所述第1导体顶端中空部的棒状突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所述中空部与该棒状突起接触部分的摩擦系数减小,两者易于产生相对滑移,从而抑制了第1导体的转动,因此可提供小型高性能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在发电厂及变电站的电力用开关装置。第4图(a)给出了特开昭60-46604号公报上记载的现有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结构。在接地容器1的内部封入作为绝缘介质的SF6等气体。用接地容器1仿佛从两侧夹着绝缘隔板2似地使其固定。在接地容器1的内部,作为三相交流电的各相电流通道的导体3沿容器1的纵向设置,并由绝缘隔板2支撑。第4图(b)是接地容器1的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3根导体3配置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第5图是图示1根导体3与绝缘隔板部分的连接结构的轴向截面图。用整体铸型法将中心导体4设置在绝缘隔板2上。导体5固定在中心导体4上,滑动触头6、导向棒7及屏蔽8固定在导体5上。导体3的顶端部分外周与滑动触头6相互配合而得到支撑。滑动触头6在与轴成直角方向会发生位移,但由于导体3的中空部3a的内周面与导向棒7的外周面会相互接触,位移被抑制。在此种结构中,母线部分是电力系统中高电压主回路电流的通电线路。从连接的母线部分通过绝缘隔板2的中心导体4流入的电流,通过导体5、滑动触头6流入导体3。电流再通过固定在接地容器1的另一端的同样结构的连接部分流入相邻的母线部分。在通常运转状态下,一般无大的电磁力作用,导向棒7与导体3的中空部3a的内壁面相互不接触。但是一旦有短路电流之类相当于通常电流的10倍以上的大电流流过时,两者间便会产生干涉即相互接触。当这种大电流流过时,由于导体3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滑动触头6会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发生大的位移,结果是,导向棒7与中空部3a的内壁发生干涉即相互接触而导致发生最大的位移。第6图是导体3顶端的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图中,电磁力F向下方偏右方向作用,该电磁力F几乎均匀地作用于导体各部位,且始终向一定方向转动。由于导体3受向下力的作用,因此中空部3a的内壁上端与导向棒7的上端接触,外力F与反作用力N和摩擦力f的合力保持平衡。随着力F的逆时针转动(F+△F),导体3也逆时针转动。在上述说明中,电磁力F几乎均匀地作用于导体3的各部位,因此可以认为该力集中作用于导体3的重心。也就是说,作为导体3的运动,可看成其重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可。以下说明导体3本身绕其重心回转的现象。第7图是导向棒7与中空部3a内壁的接触点附近的放大图。由于导体3作逆时针回转,因此在该图所示的接触点附近,导体3有向右方移动的趋势。此时在导向棒7与导体3的接触点产生摩擦力f,导向棒7受朝右的力f的作用,导体3受同样大小朝左的力f作用。前述电磁力F作用于导体3的重心,而此摩擦力f作用于导体3的内壁,因此对重心而言成为惯性力矩。由于此回转力的作用,导体3自身绕其重心作逆时针回转。归纳上述说明如下,(1)导体3作为一个整体朝电磁力F的回转方向回转。(2)与此同时,导体3本身又绕其重心,在与电磁力F的回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作自转。这些运动好比地球公转并自转。由以上说明可知,导体绕其重心自转现象起因于导向棒7与导体内壁3a的摩擦力。在现有的母线部分的连接结构中,导向棒7与导体3都是金属,摩擦系数为0.1~0.3,因此不能避免上述的回转现象。由于这种导体3的回转,在导体3与支撑其外周的滑动触头6之间产生滑移,诱发发弧现象,由于接触电阻上升产生异常发热现象等,有可能给通电性能带来坏影响。为抑止此现象,有必要采取使滑动触头6增大等措施,这样就产生了机器整体大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小型、通电性能好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降低了与棒状突起接触的中空部的摩擦系数。由于棒状突起与中空部的摩擦系数小,所以两者易产生滑移。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1图是截面图,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母线部分的导体连接结构。第2图是导体顶端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第3图是导向棒与滚动轴承接触部位的放大图,第4图(a)是现有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的三相一体母线的结构图,第4图(b)是其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第5图是一相的导体连接部分的结构图,第6图是导体顶端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第7图是导向棒与导体接触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是接地容器,3是导体,3a是中空部,4是中心导体,6是滑动触头,7是导向棒,9是滚动轴承。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第1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给出了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的母线导体连接部分的结构。用整体铸型法将第2导体即中心导体4设置在绝缘隔板2上。导体5固定在中心导体4上。滑动触头6、导向棒7、屏蔽8固定在导体5上。第1导体即导体3由滑动触头6支承。导体3的顶端部分设有中空部3a,其内部设有滑动轴承9。棒状突起即导向棒7插入该滚动轴承9的中心部位。参照第2图说明短路电流之类大电流流过时,导向棒7与滚动轴承9及导体3的动作。第2图是导体3顶端与轴成直角方向的截面图。滚动轴承9嵌入导体3的中空部3a内,导向棒7插入其内圈9a的内侧。导体3的外周与滑动触头6接触,依靠从外侧作用于内侧的弹簧作用力支撑导体3。图中有电磁力F向下作用,该电磁力F呈现出欲向逆时针方向回转的状态,由于导体3及嵌入导体3的滚动轴承9受朝下的力的作用,因此滚动轴承9的内圈9a的上部与导向棒7的上部接触,外力F与反作用力N和摩擦力f的合力保持平衡。随着力F引起的逆时针回转,导体3也作逆时针回转。第3图是导向棒7与滚动轴承9的内圈9a的接触点附近的放大图。在接触点附近,导体3及滚动轴承9趋于朝右移动。此时,导向棒7与滚动轴承9的内圈9a之间产生摩擦力f。因此导向棒7受到朝右的力f的作用,滚动轴承9的内圈9a受到朝左的力f的作用。滚动轴承9的内圈9a逆时针回转,但是该回转力几乎不会传递到外圈9c,因此,外圈9c及导体3不回转。如上所述,由于滚动轴承9的内圈9a与外圈9c之间几乎没有惯性力矩的传递,因此抑制了导体3欲绕其重心的自转。在此实施例中,为了减轻摩擦力,采用了滚动轴承9,但是不采用滚动轴承,而在导向棒7及导体3的中空部3a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也可以。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中,由于降低了棒状突起与中空部的摩擦系数,因此与导向棒引起的摩擦力难于传递到第1导体上,从而能防止第1导体的回转。也就是说,可提供通电性能高、小型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封入了绝缘性气体的金属容器,为了从外周保持第1导体而固定在第2导体上的滑动触头;插入第1导体顶端中空部的棒状突起;在顶端具有与所述棒状突起接触部分的摩擦系数被降低了的中空部的第1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7-10-26 271167/871.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封入了绝缘性气体的金属容器,为了从外周保持第1导体而固定在第2导体上的滑动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修羽马洋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