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88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其固定底座包括底座下、上端横板,底座下、上端横板之间的齿轮安装腔室内嵌装中间齿轮、左侧齿轮、右侧齿轮,左、右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相啮合,中间齿轮通过齿轮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左侧齿轮上表面的左侧凸轮槽内嵌装左侧活动竖杆,左侧活动竖杆通过底座上端横板的左侧通槽,底座上端横板上表面的左侧铰接座铰装左侧摆臂,左侧摆臂下端部与左侧活动竖杆上端部铰接;右侧齿轮上表面的右侧凸轮槽内嵌装右侧活动竖杆,右侧活动竖杆通过底座上端横板的右侧通槽,底座上端横板上表面的右侧铰接座铰装右侧摆臂,右侧摆臂下端部与右侧活动竖杆上端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装夹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可靠性好的优点。可靠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其中,塑胶件注塑成型需要通过注塑模具来实现,
[0003]对于注塑模具而言,在维修过程中,需要将注塑模具通过相应的装夹结构来进行夹持固定;注塑模具装夹结构如何稳定可靠地将注塑模具进行夹持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该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设计新颖、装夹稳定可靠性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包括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底座下端横板、底座上端横板,底座上端横板螺装紧固于底座下端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装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底座下端横板(11)、底座上端横板(12),底座上端横板(12)螺装紧固于底座下端横板(11)的上表面,底座下端横板(11)与底座上端横板(12)之间成型有齿轮安装腔室,齿轮安装腔室内嵌装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中间齿轮(21)、左侧齿轮(22)、右侧齿轮(23),左侧齿轮(22)位于中间齿轮(21)的左端侧且左侧齿轮(22)与中间齿轮(21)相啮合,右侧齿轮(23)位于中间齿轮(21)的右端侧且右侧齿轮(23)与中间齿轮(21)相啮合;固定底座(1)装设有齿轮驱动机构,齿轮驱动机构与中间齿轮(21)驱动连接;左侧齿轮(22)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左侧凸轮槽(221),底座上端横板(12)的左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左侧通槽(121),左侧通槽(121)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左侧活动竖杆(31),左侧活动竖杆(31)的下端部嵌插于左侧齿轮(22)的左侧凸轮槽(221)内,左侧活动竖杆(31)的上端部延伸至底座上端横板(12)的上端侧;底座上端横板(12)的上表面于左侧通槽(121)的旁侧螺装有左侧铰接座(41),左侧铰接座(41)配装有呈“L”形状的左侧摆臂(51),左侧摆臂(51)的下端部通过枢轴与左侧活动竖杆(31)的上端部铰接,左侧摆臂(51)的中部通过枢轴铰装于左侧铰接座(41)的上端部;右侧齿轮(23)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右侧凸轮槽(231),底座上端横板(12)的右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右侧通槽(122),右侧通槽(122)内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右侧活动竖杆(32),右侧活动竖杆(32)的下端部嵌插于右侧齿轮(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