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566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框架、加药箱、水槽、沉淀池、支腿、排淤槽、集水槽、排淤管;框架为不锈钢结构,过滤箱并排放入框架内,组成过滤墙,过滤墙前侧倾斜设置水槽,水槽前侧设置沉淀池;水槽下端与沉淀池侧壁连接处开口;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淤结构,集水槽安装在沉淀池前侧,沉淀池前侧壁顶部带有缺口;所述的加药箱安装在水槽下端顶部;该系统可根据景观用水的位置,从河道内取水过滤、沉淀,取水的位置不受限制,施工的工程量小。工程量小。工程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景观水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增大城市景观中清水的面积,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形象,让市民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打造更加宜居的现代化优越城市;城市景观用水一般来自于城市中可再生的水资源,如流经城市的河流,现有技术中在河道内修多级建拦河堤坝,河水通过多级沉淀,让河道水更加清澈,作为景观用水使用,但是这种措施不仅需要较为平坦的河床,且施工的工程量较大,遇到洪水时,还存在景观用水被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景观用水的位置,从河道内取水过滤、沉淀,取水的位置不受限制,施工的工程量小,在河道排洪时,获取的景观用水不受其影响。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框架、加药箱、水槽、沉淀池、支腿、排淤槽、集水槽、排淤管;所述的框架为不锈钢结构,所述的过滤箱有多个,并排放入框架内,组成过滤墙;所述的过滤墙前侧倾斜设置水槽,水槽前侧设置沉淀池;水槽下端与沉淀池侧壁连接处开口;方便水槽内的水流入沉淀池内;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淤结构,排淤结构由斗状结构的排淤槽和排淤槽底部水平设置的排淤管组成,排淤管顶面上设置多个长条孔;所述的集水槽安装在沉淀池前侧,沉淀池前侧壁顶部带有缺口;所述的加药箱安装在水槽下端顶部;所述的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支腿,将系统整体支起;所述的过滤箱的前后两侧为筛板,过滤箱内设置过滤棉。
[0006]优选的,所述的沉淀池通过多个隔板隔成多个分池,隔板一侧顶部带有缺口将相邻的分池连通,每个分池内设置多个挡板。
[0007]优选的,所述的框架后侧设置多组卡槽,每组卡槽内插接有插板。
[0008]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箱顶部设置把手,过滤箱前侧的筛板一侧通过合页与过滤箱边沿连接,另一侧通过卡扣与过滤箱边沿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的筛板采用带有冲孔的不锈钢筛板。
[0010]优选的,所述的排淤管一端设置手阀。
[0011]优选的,所述的加药箱包括箱盖、药箱、时控开关、加料阀;所述的箱盖安装在药箱顶部,所述的加料阀安装在药箱底部,所述的时控开关安装在药箱前侧,所述的加料阀采用电动旋转加料阀;所述的时控开关串接在加料阀的电源输入端。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该系统可根据景观用水的位置,从河道一侧的边沟内取水过滤、沉淀,取水的位置
不受限制,施工的工程量小,在河道排洪时,可通过插板及时关闭进水,使获取的景观用水不受其影响。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的前侧立体结构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的后侧立体结构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中过滤箱立体结构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中排淤结构的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中加药箱的结构视图;
[0019]图中:河道边沟1、过滤箱2、框架3、加药箱4、水槽5、沉淀池6、挡板7、支腿8、排淤槽9、集水槽10、隔板11、手阀12、排淤管13、插板14、卡槽15、把手21、箱体22、卡扣23、过滤棉24、筛板25、箱盖41、药箱42、时控开关43、加料阀44、长条孔1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

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2、框架3、加药箱4、水槽5、沉淀池6、支腿8、排淤槽9、集水槽10、排淤管13;所述的框架3为不锈钢结构,所述的过滤箱2有多个,并排放入框架3内,组成过滤墙;所述的过滤墙前侧倾斜设置水槽5,水槽5前侧设置沉淀池6;水槽5下端与沉淀池6侧壁连接处开口;方便水槽5内的水流入沉淀池6内;所述的沉淀池6底部设置排淤结构,排淤结构由斗状结构的排淤槽9和排淤槽9底部水平设置的排淤管13组成,排淤管13顶面上设置多个长条孔121;所述的集水槽10安装在沉淀池6前侧,沉淀池6前侧壁顶部带有缺口,方便水流入集水槽10内;所述的加药箱4安装在水槽5下端顶部;所述的水槽5、集水槽10底部设置多个支腿8,将系统整体支起;所述的过滤箱2的前后两侧为筛板25,过滤箱2内设置过滤棉24。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沉淀池6通过多个隔板11隔成多个分池,隔板11一侧顶部带有缺口将相邻的分池连通,每个分池内设置多个挡板7;使流入沉淀池6内的水,其顶部形成S形水流,提高过滤效率。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架3后侧(贴近水流侧)设置多组卡槽15,每组卡槽15内插接有插板14;通过调节的数量,可以调节过滤水量的大小,同时在洪水期可避免水流进入。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箱2顶部设置把手21,过滤箱2前侧的筛板25一侧通过合页与过滤箱2边沿连接,另一侧通过卡扣23与过滤箱2边沿固定;方便过滤箱2内的过滤棉24取出,进行定期更换或清洗。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筛板25采用带有冲孔的不锈钢筛板。相比于筛网等结构其表面平整,不易河道内的杂质不易挂壁。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淤管13一端设置手阀12,可根据需求控制排淤的大小。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加药箱4包括箱盖41、药箱42、时控开
关43、加料阀44;所述的箱盖41安装在药箱42顶部,所述的加料阀44安装在药箱42底部,所述的时控开关43安装在药箱42前侧,所述的加料阀44采用电动旋转加料阀;所述的时控开关43串接在加料阀44的电源输入端。通过时控开关43设置加料阀44电源接通时间,实现定时定量为水槽5加入清洁药剂。
[0028]具体实施时,在需要景观用水的位置就近的河道边沟侧边上开挖缺口,缺口上安装框架3,框架3前侧设置水槽5、沉淀池6、集水槽10等,并将其通过支腿8支起;抽出插板14,河道内的水通过过滤箱2过滤后渗出到水槽5,通过水槽5收集后,汇集到水槽5最下端经过加药箱4内清洁药剂清洁,流入到沉淀池6,沉淀过程中,水流流经各个分池,挡板7将下部水流阻隔,顶部水随着隔板11及其上的缺口形成S形路线流入集水槽10溢出形成清澈的景观用水。排淤时,排淤槽9内的泥水通过排长条孔121进入排淤管13,排淤管13的端部连接排淤管路通向浑水河道下游,排淤时,可通过污泥泵将泥水抽出,然后利用虹吸作用,使泥水自动排到河道下游;并根据排淤需求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箱、框架、加药箱、水槽、沉淀池、支腿、排淤槽、集水槽、排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为不锈钢结构,所述的过滤箱有多个,并排放入框架内,组成过滤墙;所述的过滤墙前侧倾斜设置水槽,水槽前侧设置沉淀池;水槽下端与沉淀池侧壁连接处开口;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淤结构,排淤结构由斗状结构的排淤槽和排淤槽底部水平设置的排淤管组成,排淤管顶面上设置多个长条孔;所述的集水槽安装在沉淀池前侧,沉淀池前侧壁顶部带有缺口;所述的加药箱安装在水槽下端顶部;所述的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支腿,将系统整体支起;所述的过滤箱的前后两侧为筛板,过滤箱内设置过滤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景观用水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通过多个隔板隔成多个分池,隔板一侧顶部带有缺口将相邻的分池连通,每个分池内设置多个挡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刚周元庆李红旭张秀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