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563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一侧的循环过滤池,所述循环过滤池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过滤区、消毒区,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消毒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养殖池的上方设置有种养支架,所述养殖池和循环过滤池的外侧设置有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上方设置有灌溉系统;通过灌溉系统的提拉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转运至浇灌渠道,然后通过灌溉槽对种植区的藤本果蔬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另外藤本果蔬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水平。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金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金鱼体态优美、品种繁多,金鱼在观赏鱼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鱼养殖在鱼类养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和高附加产值,实现金鱼和果蔬共生是一个有效途径,现有共生技术主要为养殖水体表面浮块式种植或过滤水面种植等;但在金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池中的水质要保证良好、无毒、无杂质,需定时进行换池、收获、清洗养殖池等操作,表面浮块种植和过滤水表面种植会影响鱼类养殖的生产作业;另外养殖水体需保持适当的采光,表面浮块种植和过滤水表面种植遮挡了大部分的光线,会加速养殖池内水质的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涉及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通过灌溉系统的提拉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转运至浇灌渠道,并由浇灌渠道对种植区的藤本果蔬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另外藤本果蔬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一侧的循环过滤池,所述循环过滤池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过滤区、消毒区,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消毒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养殖池的上方设置有种养支架,所述养殖池和循环过滤池的外侧设置有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上方设置有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包括浇灌渠道和设置于沉淀区的提拉装置。
[0006]其中,所述支架由设置于所述养殖池和循环过滤池角落处的竖直支杆支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所述种植区的爬杆;所述爬杆在靠近支架的一侧设置为弧形,所述爬杆由此弧形过渡并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侧面。
[0007]其中,所述支架包括横纵交错的连接杆,相邻两平行的连接杆的间距为20~40cm。
[0008]其中,所述连接杆交错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挂钩。
[0009]其中,所述提拉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区内的一水平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两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提拉杆,所述提拉杆的外端设置有提拉所述收集箱的绳索,所述绳索由第一电机驱动上下伸缩;所述沉淀区的外壁在相对提拉杆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柱形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杆,所述支撑杆由第二电机驱动水平自传。
[0010]其中,所述浇灌渠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提拉装置一侧的导引槽和设置于所述种植区上端的灌溉槽,所述灌溉槽沿种植区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导引槽由所述提拉装置一侧向下倾斜并指向所述灌溉槽,所述导引槽远离提拉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灌溉槽连接。
[0011]其中,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隔板,所述隔板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
和过滤生物膜,所述过滤网和生物膜垂直于所述隔板。
[0012]其中,所述沉淀区与过滤区、过滤区与消毒区之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槽。
[0013]其中,所述消毒区内平行间隔设置有紫外光板,在紫外光板远离所述过滤区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潜水泵,所述管道连接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与原有金鱼养殖相比,本技术通过灌溉系统的提拉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转运至浇灌渠道,并由浇灌渠道对种植区的藤本果蔬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种植区的果蔬植物同时也不会影响鱼类养殖的生产作业。
[0016]2、本技术支架上的藤本果蔬可按季节收获采摘,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0017]3、本技术藤本果蔬通过爬杆攀爬生长,爬杆上端的过渡圆弧能便于藤本果蔬攀爬至支架上,能加快藤本果蔬的生长,更快实现果蔬的收获和遮光效果。
[0018]4、本技术连接杆的间距优选20~40cm,此距离不仅可以保证藤本果蔬的生长空间,而且可以提供较好的遮光效果。
[0019]5、本技术连接杆交错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挂钩,可为果蔬提供悬挂支撑;挂钩所设置的位置为支架的结构加强处,能更好提拉长出的果蔬,有效防止藤本果蔬下垂或掉落。
[0020]6、本技术过滤区由隔板分割成S形流道,并垂直于隔板设置了多个过滤网和生物膜,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了过滤的次数,对过滤效果有较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圆圈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循环过滤池的俯视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5]1‑
养殖池、2

循环过滤池、21

沉淀区、22

过滤区、221

隔板、222

过滤网、223

生物膜、23

消毒区、231

紫外光板、232

潜水泵、3

管道、4

支架、41

连接杆、42

挂钩、5

种植区、6

灌溉系统、61

浇灌渠道、611

导引槽、612

灌溉槽、62

提拉装置、621

收集箱、622

提拉杆、623

支撑杆、7

支杆、8

爬杆、9

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参见图1至3,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1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一侧的循环过滤池2,所述循环过滤池2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21、过滤区22、消毒区23,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集中于沉淀区21中部和底部的漂浮物能更完全的排至沉淀区21;所述沉淀区21与过滤区22、过滤区22与消毒区23之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槽9,顶部的溢流槽9可以避免悬浮的颗粒、有机物等流入下一净化区,可防止不同净化区之间相互污染;所述消毒区23通过管道3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养殖池1
的上方设置有种养支架4,所述养殖池1和循环过滤池2的外侧设置有种植区5,种植区5内优选种植藤本果蔬;所述种植区5的上方设置有灌溉系统6,所述灌溉系统6包括浇灌渠道61和设置于沉淀区21的提拉装置62;通过灌溉系统6的提拉装置62可以将沉淀区21的沉积物转运至导引槽611,并由导引槽611流至灌溉槽612,然后通过灌溉槽612对种植区5的藤本果蔬进行浇灌,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一侧的循环过滤池(2),所述循环过滤池(2)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21)、过滤区(22)、消毒区(23),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消毒区(23)通过管道(3)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养殖池(1)的上方设置有种养支架(4),所述养殖池(1)和循环过滤池(2)的外侧设置有种植区(5),所述种植区(5)的上方设置有灌溉系统(6),所述灌溉系统(6)包括浇灌渠道(61)和设置于沉淀区(21)的提拉装置(6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由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和循环过滤池(2)角落处的竖直支杆(7)支撑,所述支架(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所述种植区(5)的爬杆(8);所述爬杆(8)在靠近支架(4)的一侧设置为弧形,所述爬杆(8)由此弧形过渡并连接于所述支架(4)的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包括横纵交错的连接杆(41),相邻两平行的连接杆(41)的间距为20~40c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1)交错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挂钩(4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62)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区(21)内的一水平收集箱(621),所述收集箱(621)两侧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提拉杆(622),所述提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雷鸣刘年锋刘榕芳王泓杰王桂龙王伟翁蓁洲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德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