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背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55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起背气垫。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带有充气嘴的气垫本体,气垫本体包括背部垫体、臀部垫体和腿部垫体,在背部垫体底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套,在背部支撑板套内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在背部垫体和所述臀部垫体接合处的背部支撑板套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起背气囊与的臀部垫体或者背部垫体固定连接。向起背气囊中充气,背部支撑板以靠近臀部垫体一端为转轴、远离臀部垫体一端向上转动,背部支撑板支撑背部垫体靠近床头一侧抬高,逐渐使患者处于半躺状态,起背气囊体积小,充气和放气速度快,节约电能,护理方便,患者均匀坐起,使用更加舒适,稳定性能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背气垫


[0001]本技术属于垫
,尤其涉及一种起背气垫。

技术介绍

[0002]卧床病人长期仰卧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背部产生褥疮,并增加疲劳感。为了减轻疲劳感和避免褥疮发生,病人需要坐起或半躺状态。目前使用的气垫包括带有充气嘴的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包括背部垫体、臀部垫体和腿部垫体,在背部垫体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起背气囊为与背部垫体大小相当,充气后起背气囊为楔形,病人想半躺时,通过气泵向起背气囊中充气,起背气囊充气后病人处于半躺状态,在病人想平躺时,将起背气囊中的气体排出即可。
[0003]上述起背气垫存在以下缺陷:其一,起背气囊体积较大,充气和放气时间较长,采用一般的气泵来充气,达到充满状态时需要时间为40分钟,同样,放气时间也较长,不但浪费电能,而且还会造成护理困难;其二,在起背气囊充气过程中,气体在气囊中随着人体的压力而在气囊中自由流动,病人起背时不是均匀地慢慢仰起,病人对垫体的压力作用点处因压力而形成凹陷,而其它位置因没有压力形成凸起,这样,在起背过程中容易倾斜,稳定性能差,舒适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起背或躺下速度快、使用舒适、便于护理、节约电能的起背气垫。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起背气垫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有充气嘴的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包括背部垫体、臀部垫体和腿部垫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部垫体底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套,在所述背部支撑板套内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在所述背部垫体和所述臀部垫体接合处的背部支撑板套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所述起背气囊与所述的臀部垫体或者背部垫体固定连接。
[0006]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0007]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圆形;
[0008]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为背部垫体长度的1/8

1/4;
[0009]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楔形;
[0010]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为背部垫体长度的1/8

1/4;
[0011]所述背部支撑板套为横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背部支撑板为横向排列的两块,在所述两个背部支撑板套接合处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分别与背部支撑板套固定连接;
[0012]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为圆柱状,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为气垫本体宽度的1/8

1/4;
[0013]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为楔形,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充气后的宽
度为气垫本体宽度的1/8

1/4。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起背气垫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带有充气嘴的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包括背部垫体、臀部垫体和腿部垫体,在所述背部垫体底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套,在所述背部支撑板套内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在所述背部垫体和所述臀部垫体接合处的背部支撑板套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所述起背气囊与所述的臀部垫体或者背部垫体固定连接,在需要起背时,向起背气囊中充气,随着起背气囊内气体的增多,起背气囊顶在背部支撑板后方,背部支撑板以靠近臀部垫体一端为转轴、远离臀部垫体一端向上转动,背部支撑板支撑背部垫体靠近床头一侧抬高,逐渐使患者处于半躺状态,在病人需要平躺时,将起背气囊中的气体慢慢排出即可,起背气囊体积小,充气和放气速度快,使用普通的气泵充气完成只需要8分钟左右,节约电能,护理方便,而且在坐起过程中,患者均匀坐起,使用更加舒适,稳定性能好,患者不容易倾斜;其二,由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圆形,加工更加方便;其三,由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为背部垫体长度的1/8

1/4,既能保证起背效果,又可以保证充气量和充气时间适中;其四,由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楔形,当然,起背气囊还可以为其它已知的形状,起背速度更加均匀;其五,由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为背部垫体长度的1/8

1/4,同样既能保证起背效果,又可以保证充气量和充气时间适中;其六,由于所述背部支撑板套为横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背部支撑板为横向排列的两块,在所述两个背部支撑板套接合处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分别与背部支撑板套固定连接,在病人平躺时,可以通过向左翻身气囊或右翻身气囊中充气,随着左翻身气囊或右翻身气囊内气体的增多,左翻身气囊或右翻身气囊顶在左侧的背部支撑板或右侧的背部支撑板的后方,左侧的背部支撑板或右侧的背部支撑板以两个背部支撑板相邻的一端为转轴、远离的一端向上转动,左侧的背部支撑板或右侧的外部一侧抬高,逐渐使患者实现左侧翻身或右侧翻身,使用更加方便,同样,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体积小,充气和放气速度快,节约电能,护理方便,而且在翻身过程中,患者均匀速度翻身,使用更加舒适,稳定性能好;其七,由于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为圆柱状,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为气垫本体宽度的1/8

1/4,加工和使用更加方便;其八,由于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为楔形,所述左翻身气囊和右翻身气囊充气后的宽度为气垫本体宽度的1/8

1/4,加工和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起背气垫患者平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起背气垫患者坐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起背气囊的截面为楔形的起背气垫患者坐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带有背部气囊的起背气垫患者平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带有背部气囊的起背气垫患者坐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向右侧翻身时的起背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起背气垫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
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起背气垫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起背气垫包括带有充气嘴1的气垫本体2,气垫本体2包括背部垫体3、臀部垫体4和腿部垫体5,在背部垫体3底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套6,在背部支撑板套6内设置有背部支撑板7,在背部垫体3和臀部垫体4接合处的背部支撑板套6的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8,起背气囊8与的臀部垫体4或者背部垫体3固定连接,在需要起背时,向起背气囊8中充气,随着起背气囊8内气体的增多,起背气囊8顶在背部支撑板7后方,背部支撑板7以靠近臀部垫体3一端为转轴、远离臀部垫体一端向上转动,背部支撑板7支撑背部垫体靠近床头一侧抬高,逐渐使患者处于半躺状态,在病人需要平躺时,将起背气囊中的气体慢慢排出即可,起背气囊8体积小,充气和放气速度快,使用普通的气泵充气完成只需要8分钟左右,节约电能,护理方便,而且在坐起过程中,由于背部支撑板7的支撑,患者均匀坐起,使用更加舒适,稳定性能好,患者不容易倾斜。
[0023]起背气囊8充气后的截面为圆形,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起背气垫,包括带有充气嘴的气垫本体,所述气垫本体包括背部垫体、臀部垫体和腿部垫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部垫体底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套,在所述背部支撑板套内设置有背部支撑板,在所述背部垫体和所述臀部垫体接合处的背部支撑板套底部设置有起背气囊,所述起背气囊与所述的臀部垫体或者背部垫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背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背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为背部垫体长度的1/8

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背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截面为楔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背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为背部垫体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庄明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市康之源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