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390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进水区、第一缺氧区、好氧区、第二缺氧区以及沉淀区;好氧区包括内循环部分,内循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降流区和升流区,降流区还与第一缺氧区连接,升流区还与第二缺氧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集缺氧区、好氧区、污泥调节池、气液分离室以及沉淀区于一体,占地面积小,省基建投资,安装方便,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具有容积负荷大、生化反应速率高、传质条件好以及水力负荷承受能力强等特点。承受能力强等特点。承受能力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废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其中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一直是废水治理领域的难题,这类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非常高,可使水体缺氧,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0003]目前,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较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为生物处理法,微生物在厌氧、好氧、兼氧的条件下,以污水中污染物作为营氧物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去除和降解污染物的目的,如A/0工艺、A2/0工艺、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MBR、氧化沟工艺等等;生物流化床技术是70年代开始研究应用与污水处理的一种高效生物处理技术,以砂(或无烟煤、活性炭等)作填料并作为生物膜载体,借助流体(液体、气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载体呈流态化,同时进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0004]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传统的生物处理法都存在处理单元多、建设投资大、负荷低、处理效率不高、反应池容积大、能耗较高等缺点,如A/0工艺的回流机构是较大的能耗单元,且好氧区氧利用率低、容易发生污泥沉积以及污泥膨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进水区、第一缺氧区、好氧区、第二缺氧区以及沉淀区;
[0007]好氧区包括内循环部分,内循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降流区和升流区,降流区还与第一缺氧区连接,升流区还与第二缺氧区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进水区包括进水池、进水泵、进水管和进水口;进水池通过进水管连接至进水泵,进水泵通过进水管连接至进水口,进水泵与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流量计。
[0009]进一步地,第一缺氧区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进水口连接,第一缺氧区内部设置有悬浮球填料,其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锥和填料拦截网,填料拦截网设置于悬浮球填料与第一导流锥之间;第一导流锥的末端设置于好氧区底部。
[0010]进一步地,好氧区的顶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室,气液分离室通过导流板与好氧区隔开;导流板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室入口;好氧区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硝化液入口,气液分离室入口位于硝化液入口上方,好氧区通过硝化液入口与第一缺氧区连接;
[0011]好氧区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导流板,中心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为降流区和升流区,降流区和升流区的内部均设置有填料;
[0012]降流区的底部设置有鸭嘴喷头和好氧区进水口,且鸭嘴喷头设置于第一导流锥的
末端,第一导流锥穿设于好氧区进水口,好氧区还通过好氧区进水口与第一缺氧区连接;
[0013]升流区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流锥,升流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盘、第三导流锥和好氧区出水口,第三导流锥与好氧区出水口连接。
[0014]进一步地,降流区的顶部和升流区的顶部相互连通,降流区的底部和升流区的底部相互连通。
[0015]进一步地,曝气盘连接至外部的曝气泵。
[0016]进一步地,进水区还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进水泵连接,其输出端通过水射流进水管与鸭嘴喷头连接。
[0017]进一步地,第二缺氧区通过好氧区出水口与好氧区连接,其底部设置有污泥调节池,其内部设置有悬浮球填料,其顶部设置有开口;
[0018]污泥调节池的顶部设置有沉泥口,其通过沉泥口连接至第二缺氧区的内部,其底部设置有污泥调节口。
[0019]进一步地,沉淀区内部设置有垂直于水平面的挡板;挡板的两侧分别为沉淀区的进水区域和出水区域,其下端与沉淀区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其上端设置于沉淀区的最高液位之上;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其进水区域通过第二缺氧区顶部的开口与第二缺氧区连接,其出水区域连接至溢流堰;溢流堰上设置有出水口。
[0020]进一步地,硝化液入口和好氧区出水口上均设置有拦截网。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技术结构简单,集缺氧区、好氧区、污泥调节池、气液分离室以及沉淀区于一体,占地面积小,省基建投资,安装方便,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具有容积负荷大、生化反应速率高、传质条件好以及水力负荷承受能力强等特点。
[0023](2)本技术中的好氧区采用生物流化床设计,反应区同时加入了污泥和填料,将活性污泥技术和生物膜技术结合,丰富了微生物类型,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共同作用发挥其各种的优势,提升了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0024](3)本技术的好氧区中设置了导流板和多个导流锥,再配合曝气盘合理的安装位置,可以使液体、污泥和填料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能更好地绕着好氧区的中心导流板流动,在升流区和降流区形成环状流化现象,实现近椭圆形内循环流动,同时减少了水力死区,强化了气液固三相的传质;升流区上导流板与液体曳力共同作用,可迫使部分小气泡进入降流区内,延长了气泡停留时间,提高了氧传质效率,较少曝气量,从而降低能耗;污泥和载体的循环流化,增强了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效率,缩短了污水在生物池内的停留时间,实现高效处理污水。
[0025](4)本技术通过内循环缩短污泥的停留时间,并设置污泥调节口以及污泥排放口,解决了A/O工艺中好氧池中容易发生污泥沉积以及污泥膨胀的问题。
[0026](5)本技术中的气液分离室代替了传统的三相分离器,升流区上方的硝化液入口,配合液体循环作用代替了回流泵,起到了硝化液回流的效果,降低了能耗和投资,污泥调节池可及时排除多余污泥和活性差的污泥。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8]其中:1

第一缺氧区、2

好氧区、3

第二缺氧区、4

沉淀区、5

降流区、6

升流区、7

进水池、8

进水泵、9

进水管、10

进水口、11

电磁阀、12

水射流进水管、13

第一导流锥、14

填料拦截网、15

好氧区进水口、16

鸭嘴喷头、17

填料、18

中心导流板、19

曝气盘、20

好氧区出水口、21

第三导流锥、22

污泥调节口、23

污泥调节池、24

沉泥口、25

悬浮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内循环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进水区、第一缺氧区(1)、好氧区(2)、第二缺氧区(3)以及沉淀区(4);所述好氧区(2)包括内循环部分,所述内循环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降流区(5)和升流区(6),所述降流区(5)还与第一缺氧区(1)连接,所述升流区还与第二缺氧区(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池(7)、进水泵(8)、进水管(9)和进水口(10);所述进水池(7)通过进水管(9)连接至进水泵(8),所述进水泵(8)通过进水管(9)连接至进水口(10),所述进水泵(8)与进水口(10)之间设置有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区(1)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进水口(10)连接,所述第一缺氧区(1)内部设置有悬浮球填料(25),其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流锥(13)和填料拦截网(14),所述填料拦截网(14)设置于悬浮球填料(25)与第一导流锥(13)之间;所述第一导流锥(13)的末端设置于好氧区(2)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流化床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2)的顶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室(32),所述气液分离室(32)通过导流板(31)与好氧区(2)隔开;所述导流板(31)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室入口(33);所述好氧区(2)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硝化液入口(34),所述气液分离室入口(33)位于硝化液入口(34)上方,所述好氧区(2)通过硝化液入口(34)与第一缺氧区(1)连接;所述好氧区(2)的内部设置有中心导流板(18),所述中心导流板(18)的两侧分别为降流区(5)和升流区(6),所述降流区(5)和升流区(6)的内部均设置有填料(17);所述降流区(5)的底部设置有鸭嘴喷头(16)和好氧区进水口(15),且所述鸭嘴喷头(16)设置于第一导流锥(13)的末端,所述第一导流锥(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帝曾涛谢君科刘少北张建军周耀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