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建中专利>正文

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329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包括支架、推拉杆、固定框及至少两个夹臂,推拉杆的端部设有镜片吸附装置,且可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架,其中两个夹臂对称设置于推拉杆的两侧,固定框连接于支架,当推拉杆向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向远离镜片吸附装置的方向运动;当推拉杆向远离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向眼球方向运动,且可夹持到隐形镜片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框实现了对眼眶、上、下眼睑的固定,使眼球最大程度暴露;壳体采用不透光材质使人眼处于黑暗环境,一方面消除眼睑的应激反应,避免了眨眼反射;另一方面固定框能够为整个佩戴装置提升支撑,使装置能够稳定、可靠地贴合于眼框,实现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准确佩戴和摘取。准确佩戴和摘取。准确佩戴和摘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属于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器具


技术介绍

[0002]软性角膜接触镜,通常也叫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附在角膜表面泪液层上的镜片,通过改变眼睛的屈光能力,而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散光,以及治疗某些眼部疾病的目的。
[0003]软性角膜接触镜因小巧、轻便、佩带美观被人们所接受,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指或吸盘吸附进行佩戴、用手指或镊子摘取软性角膜接触镜,同时需要另一只手配合对眼皮进行固定,避免眨眼。但这种佩戴方式对人操作的要求较高,并且在佩戴和摘取软性角膜接触镜时,通常都是用手直接接触软性角膜接触镜,而人的手通常是不洁净的,很容易造成病菌等感染。
[0004]申请号为“2020203282941”就公开了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器,大致方案是通过两个活动块对上、下眼皮进行支撑,通过两个活动块之间的粘黏体对镜片进行抓取。这种佩戴装置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镜片与眼球之间具有负压(泪液使该负压更加明显),在摘取眼镜时,仅仅依靠粘黏体对镜片进行抓取会使镜片容易与粘黏体脱离,造成镜片脱落。申请号为“2020113701819”也公开了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仪,但该专利依然是采用吸盘对镜片进行吸附,尽管吸盘内部有气孔,可实现控制吸盘与镜片之间吸附状态的控制,但依然很难消除使用者眼睑应激反应,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吸盘对镜片吸附的可行性和稳固性。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存在佩戴、摘取时,初始使用者及眼睑有应激反应的使用者无法与眼球准确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摘取使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包括支架、推拉杆、固定框及至少两个夹臂,推拉杆的端部设有镜片吸附装置,且可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架,其中两个夹臂对称设置于推拉杆的两侧,固定框连接于支架,夹臂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软性角膜接触镜边缘的夹头,夹头、镜片吸附装置均可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
[0008]推拉杆与夹臂之间还设有连杆摆臂组件,当推拉杆向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向远离镜片吸附装置的方向运动;
[0009]当推拉杆向远离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向眼球方向运动,且可夹持到隐形镜片的边缘。
[0010]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连杆摆臂组件包括摆臂、连杆,推拉
杆的两侧设有齿条,摆臂一端通过齿轮铰接于支架,且齿轮啮合于齿条,摆臂另一端铰接于夹臂;
[0011]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夹臂。
[0012]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连杆、夹臂铰接点处于摆臂、夹臂铰接点与夹头之间。
[0013]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固定框的端部设有与人眼轮廓相匹配的翻边开口,翻边开口是硅胶材质,翻边开口是可拆卸结构。
[0014]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推拉杆与支架之间还设有弹簧,弹簧驱动推拉杆处于中间状态。
[0015]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弹簧包括与推拉杆同轴设置的弹簧一、弹簧二。
[0016]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镜片吸附装置是吸盘,吸盘可拆卸连接于推拉杆。
[0017]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支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底板,推拉杆可轴向滑动连接于壳体,齿轮、连杆均铰接于底板。
[0018]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壳体的侧部设有长槽,推拉杆的侧部设有侧延伸部,长槽内设有可滑动的滑动按钮,滑动按钮连接侧延伸部。
[0019]优选,前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壳体是不透光材质。
[0020]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固定框实现了对眼眶、上、下眼睑的固定,使眼球最大程度暴露;壳体的不透光材质是人眼处于黑暗环境,一方面消除眼睑的应激反应,避免了眨眼反射)另一方面固定框能够为整个佩戴装置提升支撑,使装置能够稳定、可靠地贴合于眼框,实现软性角膜接触镜与眼球的准确定位,通过移动杆的运动带动软性角膜接触镜移动,实施佩戴。
[0022]在摘取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框实现了对眼眶、上、下眼睑的固定,使眼球最大程度暴露;壳体采用不透光材质使人眼处于黑暗环境,一方面消除眼睑的应激反应,避免了眨眼反射;另一方面能够为整个佩戴装置提升支撑,两个硅胶夹头能够准确夹住软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发生变形,内部负压消失,且可避免软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从装置脱落,提升了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23]本技术能够降低初始使用者,及眼睑有应激反应者和其他使用者对于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操作经验及技巧的依赖程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轴测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佩戴状态结构示意图(隐藏壳体、固定框);
[0027]图4是本技术摘取状态结构示意图(隐藏壳体、固定框);
[0028]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

壳体;2

固定框;3

推拉杆;4

夹臂;5

摆臂;6

连杆;7

弹簧一;8

弹簧二;9

软性角膜接触镜;11

长槽;12

滑动按钮;13

底板;21

翻边开口;31

吸盘;32

侧延伸部;33

齿条;34

挡圈;41

夹头;51

齿轮;91

眼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包括支架、推拉杆3、固定框2及至少两个夹臂4,推拉杆3的端部设有镜片吸附装置,且可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架,其中两个夹臂4对称设置于推拉杆3的两侧,固定框2连接于支架,夹臂4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软性角膜接触镜边缘的夹头41,夹头41、镜片吸附装置均可延伸至固定框2的内部。固定框2的中间呈镂空结构,该镂空结构套接在支架的端部,固定框2的端部设有与人眼轮廓相匹配的翻边开口21,翻边开口21最好采用硅胶材质,提升佩戴的舒适性。其中,镜片吸附装置是吸盘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推拉杆(3)、固定框(2)及至少两个夹臂(4),所述推拉杆(3)的端部设有镜片吸附装置,且可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架,其中两个夹臂(4)对称设置于推拉杆(3)的两侧,所述固定框(2)连接于支架,所述夹臂(4)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软性角膜接触镜边缘的夹头(41),所述夹头(41)、镜片吸附装置均可延伸至固定框(2)的内部;所述推拉杆(3)与夹臂(4)之间还设有连杆摆臂组件,当推拉杆(3)向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41)向远离镜片吸附装置的方向运动;当推拉杆(3)向远离眼球方向运动时,两个夹头(41)向眼球方向运动,且可夹持到隐形镜片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摆臂组件包括摆臂(5)、连杆(6),所述推拉杆(3)的两侧设有齿条(33),所述摆臂(5)一端通过齿轮(51)铰接于支架,且齿轮(51)啮合于齿条(33),摆臂(5)另一端铰接于夹臂(4);所述连杆(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夹臂(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夹臂(4)铰接点处于摆臂(5)、夹臂(4)铰接点与夹头(4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蔡建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