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29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1
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安装框架设置在自卸车大箱的下方,位于自卸车前桥和中桥之间的位置,安装框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底盘纵梁两侧的两个主框架和偶数个电池包托架,在两个主框架的底部之间还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安装方便,其在最大限度提高自卸车载货量的同时,可方便装配和检修。可方便装配和检修。可方便装配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的说是一种6
×
4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6×
4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和市场对车辆续航能力的需求,车辆配置的动力电池电量基本均在400kWh左右,纯电动工程自卸车动力电池系统有体积大、质量重、数量多的特点。目前市场上为了方便动力电池的布置,将整个电池系统布置在驾驶室后部,车架大梁上方,这就导致了自卸车车箱长度减短,降低了车辆的载货量。而且体积大、质量重、数量多的动力电池在底盘布置过程中十分困难,动力电池框架结构不易满足动力电池系统的安装需求。
[0003]因此,如何对动力电池安装框架进行自卸车上的重新布局和设计,对于提高自卸车的载货量,方便检修来说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安装方便的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使其在最大限度提高自卸车载货量的同时,方便装配和检修。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所述的安装框架设置在自卸车大箱的下方,位于自卸车前桥和中桥之间的位置,安装框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底盘纵梁两侧的两个主框架和偶数个电池包托架,在两个主框架的底部之间还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梁;
[0006]所述的主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开口向上的U形框状支撑件,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均由两个竖直杆和连接在两个竖直杆底端的一个水平杆构成,该竖直杆和水平杆分别平行或垂直于底盘纵梁的外侧面设置,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与底盘纵梁的外侧面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在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水平杆之间还设置有底部连接杆组,该底部连接杆组的下方还固定有防撞底板,所述的防撞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两个竖直杆之间还水平连接有至少两个横向连接杆,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中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横向连接杆之间用于架设一个电池包托架,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加强其承重能力的斜拉加强筋;
[0007]所述的电池包托架包括两个电池包连接座、四个安装板和多个托架承载杆,每个电池包连接座的长度与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一致,且该电池包连接座的长度大于待安装电池包的长度,多个托架承载杆均连接在两个电池包连接座之间,四个安装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池包连接座的四个端部,用于将整个电池包托架水平固定在每相邻
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竖直杆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支架焊接固定在U形框状支撑件的一个竖直杆上,且连接支架与底盘纵梁的外侧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撞底板呈矩形结构,且多个漏水孔在防撞底板上均匀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每个主框架中U形框状支撑件的个数为三个,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中横向连接杆的个数为两个,安装框架中电池包托架的个数为八个。
[0011]进一步的,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中,其连接支架与水平杆之间焊接有加强筋Ⅰ,其每个竖直杆和水平杆之间均焊接有一个加强筋Ⅱ。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连接杆组包括两个顺向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顺向连接杆固定在两个水平杆的端部之间,且平行于底盘纵梁的外侧面设置,斜向连接杆倾斜设置在两个顺向连接杆之间,用于对两个顺向连接杆和两个水平杆构成的矩形框状结构进行加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直杆与顺向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加强筋Ⅲ,该加强筋Ⅲ呈L形结构,且L形结构加强筋Ⅲ的两条边分别沿竖直杆和顺向连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池包连接座与安装板之间焊接有加强筋Ⅳ,且安装板通过螺栓与竖直杆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电池包托架中的多个托架承载杆在两个电池包连接座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横梁包括横梁杆和设置在横梁杆两端的两个安装连接座,该安装连接座通过螺栓与主框架的底部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电池安装框架装配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前桥和中桥之间、底盘纵梁两侧、大箱下部的位置,因此,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自卸车上部的车厢装配空间,保证了车辆的载货量。
[0019]2、本技术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节省了整车的布置空间,满足左右两组、前后两列、上下三层共计12块动力电池包的安装需求;同时,可实现主框架、电池包和电池包托架在车体安装前的线下分装,可实现高效、快速、可靠的安装,从而提高了总装效率,降低了装配难度。
[0020]3、本技术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在后期电池包拆装维修过程中,能够实现单独将底层和中层电池包从主框架侧面的取出维修,从而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
[0021]4、本技术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结构布局稳固、合理,具有承重力强,防水效果好,可有效避免底部撞击等优势,因此使用寿命较长,实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在自卸车上的布置位置参考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在自卸车底盘上的安装状态参考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电池包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连接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安装框架,100、主框架,101、竖直杆,102、水平杆,103、连接支架,104、防撞底板,105、横向连接杆,106、斜拉加强筋,107、加强筋Ⅰ,108、加强筋Ⅱ,109、顺向连接杆,110、斜向连接杆,111、加强筋Ⅲ,200、电池包托架,201、电池包连接座,202、安装板,203、托架承载杆,204、加强筋Ⅳ,300、连接横梁,301、横梁杆,302、安装连接座,2、前桥,3、中桥,4、底盘纵梁,5、大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1~图3所示,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所述的安装框架1设置在自卸车大箱5的下方,位于自卸车前桥2和中桥3之间的位置,安装框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底盘纵梁4两侧的两个主框架100和八个电池包托架200,在两个主框架100的底部之间还可拆卸连接有三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梁300;两组主框架100通过螺栓固定在底盘纵梁4两侧,两组主框架100为分体结构,连接横梁300能够单独拆卸,方便底盘纵梁4内部零部件的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框架(1)设置在自卸车大箱(5)的下方,位于自卸车前桥(2)和中桥(3)之间的位置,安装框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底盘纵梁(4)两侧的两个主框架(100)和偶数个电池包托架(200),在两个主框架(100)的底部之间还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连接的连接横梁(300);所述的主框架(10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且开口向上的U形框状支撑件,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均由两个竖直杆(101)和连接在两个竖直杆(101)底端的一个水平杆(102)构成,该竖直杆(101)和水平杆(102)分别平行或垂直于底盘纵梁(4)的外侧面设置,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与底盘纵梁(4)的外侧面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用于实现两者之间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103),在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水平杆(102)之间还设置有底部连接杆组,该底部连接杆组的下方还固定有防撞底板(104),所述的防撞底板(104)上开设有多个漏水孔,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两个竖直杆(101)之间还水平连接有至少两个横向连接杆(105),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中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横向连接杆(105)之间用于架设一个电池包托架(200),在每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加强其承重能力的斜拉加强筋(106);所述的电池包托架(200)包括两个电池包连接座(201)、四个安装板(202)和多个托架承载杆(203),每个电池包连接座(201)的长度与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一致,且该电池包连接座(201)的长度大于待安装电池包的长度,多个托架承载杆(203)均连接在两个电池包连接座(201)之间,四个安装板(202)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池包连接座(201)的四个端部,用于将整个电池包托架(200)水平固定在每相邻两个U形框状支撑件的竖直杆(1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支架(103)焊接固定在U形框状支撑件的一个竖直杆(101)上,且连接支架(103)与底盘纵梁(4)的外侧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纯电动工程自卸车用动力电池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坤耿改龙刘尚宏刘鹏志韩泳泳李留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