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包括柱体的底端设有球形部;底座设有容纳球形部的弧槽,弧槽与球形部之间设有第一摩擦垫件;消能机构分别设置于柱体的两侧,消能机构主要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盖板、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第二摩擦垫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摩擦垫件和消能机构,当墩柱结构遭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害时,可根据结构变形状态提供分级消能,且具有震后可快速装卸修复的特点,实现高性能装配。性能装配。性能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虽然关于装配式墩柱构造已经有了很多成果,这些墩柱结构通过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且通过预应力钢筋提供弹性恢复力。但是单一的阻尼器耗能机制效果不明显,在墩柱遭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害时无法实现分级消能,在大震或超大震作用下无法更换结构损伤构件来快速修复。
[0003]因此,亟需一种可实现分级消能和快速修复的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当墩柱结构遭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害时,可根据结构变形状态提供分级消能,且具有震后可快速装卸修复的特点,实现高性能装配。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底端设有球形部;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所述球形部的弧槽,所述弧槽与所述球形部之间设有第一摩擦垫件;消能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两侧,所述消能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盖板、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柱体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部夹设于两块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摩擦垫件,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延伸至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竖向分布的第一长槽孔和第二长槽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经所述第一长槽孔贯穿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及所述第一连接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经所述第二长槽孔贯穿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紧固连接。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柱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节段柱体和下节段柱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上节段柱体通过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下节段柱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预埋件预埋于所述上节段柱体的底部且外延至所述上节段柱体的外部,构造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预埋件预埋于所述下节段柱体的顶部且外延至所述下节段柱体的外部,构造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紧固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还包括自复位机构,所述自复位机构包括:无粘结预应力筋、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竖向设置于所述下节段柱体的中心孔道内,且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锚具与所述第二
预埋件相连,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锚具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上节段柱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锚具的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预埋件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锚具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锚具的第二容纳腔。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第三预埋件、第三连接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三预埋件预埋于所述下节段柱体的内壁上且外延至所述下节段柱体的外部,构造出若干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的第二端经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部相连。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还包括承台,所述底座通过第三连接构件连接于所述承台上,所述第三连接构件包括第四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预埋于所述承台内,所述第四预埋件连接有若干第五紧固件,所述第五紧固件延伸至所述承台的上方与所述底座相连。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承台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外缘部,所述外缘部搭设于所述承台上且通过所述第五紧固件相连。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部通过若干第六紧固件固定于连接耳座内,所述连接耳座通过所述第五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所述连接耳座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加劲肋,且所述加劲肋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六紧固件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通过设置第一摩擦垫件和消能机构,当墩柱结构遭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灾害时,可根据结构变形状态提供分级消能,且具有震后可快速装卸修复的特点,实现高性能装配。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A
‑
A面剖视图;
[0020]图3是图1的B
‑
B面剖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C
‑
C面剖视图;
[0022]图5是图1的D
‑
D面剖视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能机构的侧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上节段柱体;101、第一容纳腔;2、下节段柱体;201、球形部;3、底座;301、第二容纳腔;302、外缘部;4、第一摩擦垫件;5、消能机构;501、第一连接板;502、第二连接板;503、盖板;504、第一紧固件;505、第二紧固件;506、第二摩擦垫件;507、第一长槽孔;508、第二长槽孔;6、第一连接构件;601、第三预埋件;602、第三连接板;603、连接件;604、第三连接部;605、第四紧固件;606、第一抗剪螺栓;7、第二连接构件;701、第一预埋件;702、第二预埋件;703、第三紧固件;704、第一连接部;705、第二连接部;706、第二抗剪螺栓;801、无粘结预应力筋;802、第一锚具;803、第二锚具;804、中心孔道;9、承台;10、第三连接构件;1001、第四预埋件;1002、第五紧固件;1003、第三抗剪螺栓;11、第六紧固件;12、连接耳座;13、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底端设有球形部;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所述球形部的弧槽,所述弧槽与所述球形部之间设有第一摩擦垫件;消能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两侧,所述消能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盖板、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柱体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部夹设于两块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摩擦垫件,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延伸至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竖向分布的第一长槽孔和第二长槽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经所述第一长槽孔贯穿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及所述第一连接板紧固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经所述第二长槽孔贯穿所述第二摩擦垫件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节段柱体和下节段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段柱体通过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下节段柱体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一预埋件预埋于所述上节段柱体的底部且外延至所述上节段柱体的外部,构造出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预埋件预埋于所述下节段柱体的顶部且外延至所述下节段柱体的外部,构造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紧固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消能自复位装配式墩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复位机构,所述自复位机构包括:无粘结预应力筋、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所述无粘结预应力筋竖向设置于所述下节段柱体的中心孔道内,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李国华,杨金强,韩佺国,刘红义,刘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交达智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