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5250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安全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电站、集液罐、回灌装置及电解系统,所述安全填埋场内部设有集液管、排气井和回灌井,所述回灌井上端开设有进液口,且进液口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端设有回灌过渡管,所述回灌过渡管的一侧连接有回灌管,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灌系统的加入,可以降低安全填埋场内部温度的过高,从而避免内部因为温度过高着火带来的安全隐患,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回灌井可根据安全填埋场内的湿度进行调整回灌的范围及回灌量,使回灌既可以达到安全填埋场内部的需求,又可更好的处理渗滤液。理渗滤液。理渗滤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固体废物安全填埋
,具体是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填埋法对处理固体废弃物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及运输方便等优势,但其渗滤液的处理难度较大,原因在于,渗滤液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高,变化范围大。在众多渗滤液处理方法中,回灌应用较广,因其可以通过安全填埋场内部物质生物降解、吸附、沉淀等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理,但安全填埋场内对渗滤液内的重金属无法再重新固定反应,若回灌,会对安全填埋场有负面影响,且渗滤液变化范围大,目前技术中对控制回灌量,渗滤液的成分分离技术较不成熟。填埋场地利用不充分,能源回收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安全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电站、集液罐、回灌装置及电解系统,所述气体处理系统的一侧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填埋场处理固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填埋场(1)、气体处理系统(2)、电站(14)、集液罐(12)、回灌装置(39)及电解系统(18),所述气体处理系统(2)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3),所述安全填埋场(1)内部设有集液管(9)、排气井(4)和回灌井(6),所述回灌井(6)上端开设有进液口(7),且进液口(7)连接有支撑架(35),所述支撑架(35)的侧端设有回灌过渡管(37),所述回灌过渡管(37)的一侧连接有回灌管(34),所述支撑架(35)的底端设有旋转轴(36),所述回灌装置(39)的顶部的前后两侧连接有伸缩杆(38),两个所述伸缩杆(38)之间通过拉动杆(23)固定连接,所述回灌井(6)的侧端设有过渡孔(32),所述过渡孔(32)的上下均设有加固撑(33),所述集液管(9)的侧端设有排液管(8),所述排液管(8)的内部液体通过抽提泵(10)将液体通过进水口(11)进入集液罐(12),所述集液罐(12)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13),所述集液罐(12)通过第一连接提升泵(17)连接电解系统(18),所述电解系统(18)内部设有电极板(19),且电极板(19)的底部设有刮渣板(22),所述电解系统(18)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21),所述滑动槽(21)的内表面与刮渣板(22)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刮渣板(22)的一侧连接有带动杆(24),残渣通过排渣门(25)排出,所述电解系统(18)内液体通过排液口(20)进入回灌井(6),通过第二提升泵(26)抽入回灌井(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慧荟张来君孟祥利赵风涛杨宏旺刘雪曲毅郝进伟丁宇刘宝明张培杨张华巍王兆选谢辉王金城李守伟于海深常安金田宗康琦李鹏柳晓明马吉飞牟玉明任国杰杨建成宋晓琳王翠辉孙国剑吴晓峰肖洪钢武伟臧岐山张广为赵伟龙张林杨小明朱恩祖王强张德亮郑勇
申请(专利权)人: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