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两个第一圆环的外壁转动套设有同一个圆套,圆套的顶端和底端均环形排布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滑杆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杆固定连接的拉簧,位于圆套上方的多个第二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盘,位于圆套下方的多个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聚水板,圆套内呈环形设有多组用于消耗船舶垂直方向撞击力以及分化船舶撞击力的第一耗能组件,圆盘内设有多组用于消耗向上冲击力的第二耗能组件,聚水板内设有用于消耗向下冲击力的第三耗能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桥墩防撞装置无法对船舶的撞击力进行消耗、无法在撞击时引导船舶撞击方向的问题。无法在撞击时引导船舶撞击方向的问题。无法在撞击时引导船舶撞击方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墩防撞
,涉及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近期修建的跨越通航江河、港区和海峡的大型桥梁数量逐步增多,而航道上的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且船型趋于于大型化,使得桥梁和通行船舶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船舶撞击桥墩的事故亦不断增加。船桥碰撞事故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灭失,给人类活动、社会稳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危及水运、公路和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安全性,轻者将造成船、桥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重者将船毁桥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003]现有技术中的防撞装置多是在桥墩的外部套设防撞圈,利用防撞圈来阻挡撞击时的冲击力,但是在撞击时,防撞圈在撞击下会发生形变,进而使防撞圈失去保护作用,使得桥墩完全承受船舶的冲击力,而且在船舶撞击桥墩时,在防撞装置的反作用力下,船舶会出现反弹现象,但是船舶同时受到水流的推力,进而船舶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再次撞击桥墩,而现有的防撞装置无法及时对船舶的运行方向进行一定的引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桥墩防撞装置无法对船舶的撞击力进行消耗、无法在撞击时引导船舶撞击方向,不利于桥墩防护,减少桥墩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包括滑动套设在桥墩外壁的两个第一圆环,两个第一圆环的外壁转动套设有同一个圆套,圆套的顶端和底端均环形排布有多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滑杆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杆固定连接的拉簧,位于圆套上方的多个第二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盘,位于圆套下方的多个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聚水板,圆套内呈环形设有多组用于消耗船舶垂直方向撞击力以及分化船舶撞击力的第一耗能组件,圆盘内设有多组用于消耗向上冲击力的第二耗能组件,聚水板内设有用于消耗向下冲击力的第三耗能组件。
[0007]进一步,第一耗能组件包括滑动贯穿圆套的多个第一滑杆,位于同一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滑杆靠近桥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弧形板,弧形板靠近桥墩的一侧设有多个滚轮,圆套远离桥墩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下滑块和两个上滑块,两个下滑块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个上滑块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远离桥墩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弧形防撞板,弧形防撞板靠近桥墩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远离桥墩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第一滑杆远离桥墩的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一滑槽内并与减震弹簧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第二耗能组包括设置在圆盘内的第一液道和第二液道,且第一液道和第
二液道相连通,第二液道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靠近桥墩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摩擦片,第一液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限位块,第一液道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上滑块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第三耗能组件包括环形排布在聚水板顶部的多个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下滑块固定连接,聚水板内环形排布有多个通孔,聚水板的顶部内壁环形排布有多个让位槽,聚水板的顶部内壁通过支撑板转动连接有多个挡板,且挡板分别与通孔和让位槽相配合,挡板远离通孔的一侧底部固定嵌装有承重块。
[0010]进一步,弧形防撞板远离桥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橡胶垫,在船舶撞击弧形防撞板时,通过缓冲橡胶垫能够初步缓冲船舶的撞击力。
[0011]进一步,滚轮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橡胶层,通过橡胶层能够避免滚轮撞击桥墩,耗损桥墩的耐久度。
[0012]进一步,第二液道内密封滑动有活塞板,且活塞板靠近桥墩的一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通过活塞板能够增加滑动块与第二液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滑动块与第二液道之间出现缝隙。
[0013]进一步,圆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浮体,通过环形浮体能够增加圆套的浮力,能够使圆套根据水位上涨自动调节防护位置。
[0014]进一步,聚水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第二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在聚水板向下移动时,扇叶同时向下移动,扇叶受到向上水流的作用力发生转动,转动的扇叶能够驱动海水向下方涌动,涌动的海水给予扇叶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力,再次消耗向下方的冲击力。
[0015]进一步,聚水板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防护框,且多个扇叶均位于防护框中,通过防护框能够对扇叶进行保护,防止转动的扇叶与海中的异物碰撞,导致扇叶损毁。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当船舶撞击弧形防撞板,使弧形防撞板向桥墩方向移动时,弧形防撞板能够通过第一滑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将船舶的撞击力分化为垂直方向、向上方向、向下方向的冲击力,并逐个进行消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消耗船舶的撞击力通过。
[0018]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通过弧形防撞板向桥墩方向移动,第二转动杆推动上滑块向上方滑动,滑动杆向上方延伸至第一液道中,滑动杆将第一液道内的液压油向第二液道处推动,进而摩擦片向桥墩方向滑动,多个摩擦片夹持桥墩,增加摩擦片和桥墩之间的摩擦力,当滑动杆向上移动与限位块相碰触时,滑动杆能够推动圆盘向上移动,由于摩擦片夹持桥墩,摩擦片能够将向上的冲击力转化为摩擦片与桥墩之间的摩擦力。
[0019]3、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通过下滑块推动固定杆、聚水板向海底移动,而聚水板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聚水板内聚拢大量的水,在聚水板内水流的冲力力下,挡板封闭通孔,进而聚水板受到海水的反作用力,消耗向下方的冲击力。
[0020]4、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通过弧形防撞板,弧形防撞板在受到船舶的撞击时,由于船舶撞击的方向与弧形防撞板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弧形防撞
板在受到船舶的撞击时,弧形防撞板通过第一滑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的作用能够带动圆套出现转动,进而转动的弧形防撞板能够引导船舶的撞击方向,避免船舶在水流的推力作用下持续撞击桥墩。
[0021]5、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通过弧形防撞板向桥墩方向滑动将船舶的撞击力分化为垂直方向、向上方向、向下方向的冲击力,并逐级进行消耗,达到最大程度的消耗船舶的撞击力,而且在船舶撞击弧形防撞板的过程中,由于船舶撞击方向与弧形防撞板存在一定角度,进而弧形防撞板能够在船舶的撞击作用下带动圆套转动,从而转动的弧形防撞板能够对船舶撞击的方向进行引导,避免船舶在水流的推力作用下持续撞击桥墩。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包括滑动套设在桥墩(1)外壁的两个第一圆环(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圆环(2)的外壁转动套设有同一个圆套(3),所述圆套(3)的顶端和底端均环形排布有多个第二滑槽(32),所述第二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30),所述第二滑槽(32)远离第二滑杆(30)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杆(30)固定连接的拉簧(31),位于圆套(3)上方的多个所述第二滑杆(3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盘(24),位于圆套(3)下方的多个所述第二滑杆(3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聚水板(17),所述圆套(3)内呈环形设有多组用于消耗船舶垂直方向撞击力以及分化船舶撞击力的第一耗能组件,所述圆盘(24)内设有多组用于消耗向上冲击力的第二耗能组件,所述聚水板(17)内设有用于消耗向下冲击力的第三耗能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耗能组件包括滑动贯穿圆套(3)的多个第一滑杆(12),位于同一竖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滑杆(12)靠近桥墩(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弧形板(13),所述弧形板(13)靠近桥墩(1)的一侧设有多个滚轮(14),所述圆套(3)远离桥墩(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下滑块(5)和两个上滑块(8),两个所述下滑块(5)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6),两个所述上滑块(8)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和第一转动杆(6)远离桥墩(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弧形防撞板(7),所述弧形防撞板(7)靠近桥墩(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槽(10)远离桥墩(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所述第一滑杆(12)远离桥墩(1)的一端滑动延伸至第一滑槽(10)内并与减震弹簧(1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深海桥墩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耗能组包括设置在圆盘(24)内的第一液道(25)和第二液道(26),且第一液道(25)和第二液道(26)相连通,所述第二液道(26)内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波,刘海明,魏思斯,袁佩,尚军年,何炜杰,杨德金,王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