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木结构古建筑模型水平往复加载装置
[0001]本装置属于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评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特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主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许多木结构古建筑经历千百年还能屹立不倒,说明其具有卓越的抗震性能。但也有大量的资料显示,在历次震害中,古建筑木结构的墙体、门窗、屋盖等非结构构件,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由于古建筑的价值属性构件不可再生,价值属性构件的损毁会对建筑的价值特性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研究木结构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从而更有效、更准确的保护木结构古建筑是非常必要的。
[0003]目前学者对木结构古建筑的榫卯节点,斗拱,梁、柱等单个构件以及单榀木框架的受力性能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空间木结构的研究以振动台试验为主,用拟静力试验方法研究空间木结构受力性能的试验非常少。拟静力试验又称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是指对结构或结构构件施加多次往复循环作用的静力试验,是使结构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木结构古建筑模型水平往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墙(1),电液伺服作动器(2),Φ31螺母(3),Φ31丝杆(4),分载梁钢板(5),分载梁(6),拉压式力传感器(7),Φ42螺母(8),拉线式位移计(9),力传感器钢板(10),Φ24丝杆(11),Φ24螺母(13),木结构模型(14),木结构模型钢板(12);作动器钢板通过丝杆和螺母连接在反力墙(1)上,电液伺服作动器(2)安装到做动器钢板上,分载梁通过2块分载梁钢板(5),4根Φ31丝杆(4),8个Φ31螺母(3)锚固在电液伺服作动器(2)上,分载梁的左右两侧为分载梁钢板(5),上下两侧分别为两根Φ31丝杆(4),通过拧紧Φ31螺母(3)来锚固分载梁(6);将拉压式力传感器(7)的螺纹穿过分载梁(6)腹板上的圆孔,在腹板的两侧垫上钢垫,拧紧Φ42螺母(8)把分载梁(6)和拉压式力传感器(7)连接在一起,拉压式力传感器(7)的左侧通过焊接的Φ42螺母(8)连接到力传感器钢板(10)上;在力传感器钢板(10)的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拉线式位移计(9),位移计选用磁吸式的,拉线式位移计(9)吸附在力传感器钢板(10)上即可,拉线式位移计(9)的另一端则与反力墙(1)相连;4根Φ24丝杆(11)分别穿过力传感器钢板(10)和木结构模型钢板(12)4个角上的孔洞,然后拧紧力传感器钢板(10)和木结构模型钢板(12)两侧的Φ24螺母(13),将木结构模型(14)锚固在一起。2.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木结构古建筑模型水平往复加载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